阅读新闻

上海双年展热门展品为何顿时成废物?

[日期:2006-11-07]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 [字体: ]
 

    为期二个月的“超设计———上海双年展”落幕了。据统计,共有20多万人次观看这次双年展。展览入口附近有一个装置,它自动称出每个踏过的观众的体重,并不断将数据累积起来。昨晚,这个数据达64288362公斤。但每届双年展结束后,都有一些大型的展品由于作者无法搬运回去而被拆除废弃,令人觉得可惜。

    难以保存一拆了之

    昨晚,上海美术馆展厅里,工作人员忙碌地搬迁展品。那件在展览期间引起许多媒体关注的大型装置《子宫》正被拆除。这个顶天立地的作品,是用各种杂物拼凑起来的,而且不断地“分泌”着粉红的尿素结晶。外国艺术家放弃了,美术馆也难以保存,于是只能一拆了之。双年展中绝大多数展品都由作者取回去自己保存。但这次共有4件作品像《子宫》一样无人认养,被拆除废弃。

    每届上海双年展都有一些作品被拆除扔掉。被拆除废弃的展品大多体积过大,材质难以保存。还有的作品本来设计的寿命就短,展览结束后,它也变得不成样子了。那些“大而无当”的展品除了当废品扔掉是否还可以有其他的命运选择呢?

    存之无用弃之可惜

    较为大型的装置艺术品的收藏是个普遍的难题。在国外一般只有美术馆、基金会以及其他有兴趣的机构有能力来收藏的。装置艺术家最为头痛的就是作品展出结束后自己没地方放,又不像绘画作品那样容易卖。双年展偏偏是以装置作品为主。那些较小和较精致的作品,容易搬运保存,作者带回去了。其中有的作品还会参加其他展览,有的作品会被收藏。但也有很多作品让作者犯难:存之无用,弃之可惜。

    拓宽思路收藏纪念

    作为上海双年展这样的著名艺术展览,其展品应该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纪念价值。是否可以尝试在下届举办时事先征求参展艺术家的意见,授权部分参展作品在展后进行拍卖。有的作品实在过于庞大或者其他原因难以保存,也可以拆取其局部,重新包装,并经过作者签名和美术馆认证,卖给私人收藏或作纪念。如美术馆门口的一件有数百片蓝印花布做成的装置,整体保存比较难,而将每片蓝印花布附上证书,相信会有很多人乐意收藏留念,而拍卖所得款项则可捐赠慈善事业。如此两全其美的事,何乐而不为呢?不论卖的价钱高低,也体现了对艺术的尊重和珍爱。(作者:林明杰)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游离在法律的边缘 古玩市场谁来管
下一篇:文物回流看好"奥运机遇" 吸引海内外收藏家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