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15日起,我国开始上调信函、明信片业务资费。这是自1999年以来,我国首次上调国内信函类资费。调整邮资的目的是为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邮政分拆改革“自体输血”。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邮政局联合发出通知,决定自11月15日起,上调信函、明信片业务资费。根据这一通知,信函资费首重100克以内,每重20克本埠由0.6元调整为0.8元,外埠由0.8元调整为1.2元;100克以上的续重资费维持每重100克本埠1.2元、外埠2.0元不变。明信片资费由每件0.6元调整为0.8元。
国家邮政局方面介绍,由于油价等一些成本价格持续上涨,致使信函邮递过程中的成本节节攀高,决定对资费进行适当调整,目的是为了缓解邮政行业经营困难,并促进邮政行业发展和邮政体制改革的深化。该人士认为,个人交寄的信函数量不到信函总量的30%,因此这次资费调整几乎对城乡居民生活没有太大影响。但是该人士对邮资上调后,信函业务亏损是否得到资金缓解并没有透露。
上述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按照国际邮政改革惯例,不乏采用先调整邮资再实行邮政改革的国家。“这么做的主要目的就是可以确保邮政公司在商业化运营后,有充足的资金准备;如果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进行改革,就需要采取国家对邮政公司进行服务补贴的方式。”
而该人士同时表示:“按照现在的运营成本计算,1.2元的新邮资价格能否支撑起中邮集团即将面对的2007年市场化运营,还有待观察。”该人士认为,并不排除邮资继续上调的可能。
而国家邮政局有关人士介绍,1998年以前,我国实行邮电合一的管理体制,邮政业务亏损由电信业务的盈利弥补。1998年邮电分营后,邮政行业亏损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几年来,国家采取财政补贴、税款返还等方式来缓解邮政行业的困难,但邮政亏损的矛盾仍较突出。
商报观察
邮政之痛
中邮集团挂牌时间从年初推迟到年底,本身就意味着邮政改革之路充满了酸楚。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种酸楚的滋味并非来源DHL、FEDEX等外资物流企业。
国家邮政局人士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邮政在全国范围内的局所有66000家,其中,农村地区47000家,占到所有局所的约70%。“然而,这70%的局所每年产生的运营收入只能占到邮政总收入的20%左右。这主要是因为搭建在农村地区的局所每天的主要业务来源于信函,而邮政基本资费长期偏低,资费水平一直低于成本。”一位曾经参与中国邮政资费调整的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假设每个局所有10名邮政人员,那么中国邮政在全国就有近51万名职员,这样的规模在全球来说都可谓是“巨无霸”,但是从规模效益上讲,由于大多农村局所收不抵支,根本无法给予这个“巨无霸”有效支持。
中国邮政启动自供血式改革(2)
“其实,早在1995年澳大利亚邮政高层就向中国介绍了邮政商业化的改革之道。”这位人士告诉记者,1975年,澳大利亚邮政业务大约有6500万澳元的赤字,这让澳大利亚邮电部决定实行邮政改革。在澳邮改革的措施中并没有进行邮政调资,而是对全国1/3的邮政局所进行筛除淘汰,同时为了考虑邮政市场化后的成本压力,澳邮变卖了这部分局所以回笼资金。正是由于无效局所的删减和邮政资金的到位,澳大利亚在向用户提供高品质服务的同时,单个局所的利润也增长了10多倍。
正是这种资源整合产生的效益,为邮政的商业和管理模式创新提供了支持,同时,这也是邮政商业化思维转变的效果。对中国邮政而言,要想加入到市场化的竞争中,一定要改变长期固有的经营观念,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营模式施行邮政改革。
邮资上调引发争论
尽管邮资上调是从邮政改革大局着眼,但价格的上涨,仍引起了不小的争论。
观点一
“作为尚未企业化的邮政部门,其改革应该考虑老百姓的感受,动辄30%-50%的资费涨幅恐怕远远超出了老百姓的心理接受范围。一句话,部门改革更应注重‘内功’的提升,而不要紧盯老百姓那已经干瘪的钱袋。”
观点二
“现在邮政涨价对我们都没什么影响了,最多就是在网上交易时的邮费要增加点。涨就涨吧,让市场来决定这个垄断行业还能涨多久。”
观点三
“邮政系统的效率太低了,垄断企业总不思进取。那么多快递公司效率高、定时服务、费用合理,邮政系统能做到吗?”
观点四
“请问有哪一家速递公司愿意来做平信1.2元每封的业务?邮政可以退出平信、报刊、机要业务,如果让它专搞速递的话,看哪家速递公司敢来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