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炒新暂难抑制投资尤须谨慎 海铭

[日期:2006-11-11] 来源:大江南收藏  作者:海铭 [字体: ]
炒新暂难抑制投资尤须谨慎 海铭

     《狗》等三套今年新邮的发行量公布之后,市场的普遍反映就是比预期中的量要大,它们的表现自然也就一落千丈。

  由此,也就再次引申出一个大家长期关心的问题:炒新的风险究竟有多大?投资者是否能够在炒新中全身而退?笔者以为,就目前各方面的情况来看,炒新暂时还难以完全抑制,投资者虽然并不是不能参与炒新,但尤其需要谨慎,把握进出的时机是关键。

  一、炒新既是部分利益群体的需要,也是平淡市道下的无奈选择

  为什么说炒新暂时还难以得到有效抑制呢?道理很简单,投资或者说投机的最优化结果就是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利润。相对于其他投资市场而言,邮市近些年来的表现堪称平淡无奇,按照正常的投资评判标准来看,这些年投资邮市的收益回报是相当微弱的。而对于长期关注邮市的部分利益群体来说,如果想要能在如此平淡的市道下达到投资或投机的最优化结果,那么炒新无疑是一条“捷径”。事实上,这些年来炒局最终虽然大多以失败而告终,但部分利益群体在其中还是实现了一定的预期目标,获得了较为可观的利润,只不过这种利润的实现是以牺牲市场和更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代价的。所以,我们在痛感炒新的危害后果时,也不得不客观地说,炒新既是部分利益群体的需要,也是平淡市道下的无奈选择。

  二、炒新缺乏有效制约,暴利诱惑有可能削弱风险意识

  事实上,炒新之所以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抑制,也与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有关,甚至一些新邮发行政策的变化,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给炒新提供了便利条件,尽管这些政策本来的意愿是想打压炒新的。比如今年新邮发行敞开供应,等六个月发售期限届满后再公布发行量的做法,本身的意图是相当明显的,但由于从新邮发行到公布发行量之间有长达半年的时间,因此还是给炒新留下了较为充裕的时间与空间,炒家也正是充分利用了这段时期各种不确定因素大量存在的机会,通过散播假消息等方式,将新邮炒作引向了对自己更为有利的一方面。而同时,正式公布发行量的时间一拖再拖,事实上又起到了为炒新争取更多时间的作用,这一点值得引起反思。另一方面,虽然炒新的恶果大家都看在眼里,许多投资者也吃亏不少,多少对炒新有了些风险意识,但同时,由于炒新暴利的巨大诱惑力和心理影响,以及较为充裕的运作时间,又往往使部分投资者产生了麻痹,削弱了风险意识,盲目跟风,在各种条件并不对等的情况下,最终又大多成为炒新的牺牲品,并进一步恶化了整个市场的运行环境,这些都是大家所不愿意看到却又经常能看到的。所以说,抑制炒新至少从目前来看条件还不成熟,在绝大部分时候需要靠投资者加强自身的投资风险意识才行。

  三、进出时机最为关键,“跟与不跟”拿捏分寸是重中之重

  当然,炒新确实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有一些显而易见的作用,比如制造热点、实现一定的短期收益等。既然不能完全加以抑制,那么如果能够把握得好,倒也有可能成为部分投资者在冷清市道下的一种投资选择。但正如前面所分析的,投资者与主力之间在各方面条件上存在着不对等性,盲目紧跟的结果只能是受制于人,成为最终的受害者。所以,如何拿捏“跟与不跟”的分寸就是投资者在炒新中能否全身而退的重中之重。窃以为,“跟”就要看准主力的动向,对于短期内市场表现较为活跃、价格变动比较大的新邮,要加强关注。如果没有特殊原因,新邮价格在短时间内出现快速下滑但成交却相当明显,就有必要考虑这是否是主力在故意震仓、加大吸纳力度、摊低炒新成本;或者虽然新邮没有遇到特殊因素、价格没有明显变化但成交突然急剧放大,也很有可能是主力建仓的行为。如果经过仔细的观察与判断,发现了主力建仓的蛛丝马迹,那么投资者应当立即考量新邮的投资属性,对主力下一步的作为和可能带来的结果进行预判,进而决定自己是否跟进。此外,投资者如果确定跟进运作,那么就应当为自己设定一个“出”的时机与价位,不管主力如何“摇旗呐喊”,也不管新邮价格究竟创出多少新高,一定要坚持在自己预定的时机和价格出货,这样才有实现收益的最大可能。尽管这种做法未必能达到投资收益的最优化,但投资风险相应也减小不少。在这种时候,“不跟”的意志一定要坚决,毕竟主力要出货的话是不会提前通知你的。

大江南收藏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前狼后虎”的邮市之秋 言守一
下一篇:是“错卡”还是趣味卡?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