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特票”最好“特发”(集邮报)

[日期:2008-06-10] 来源:集邮报   作者:钱夏强 [字体: ]

    524日的《集邮报》一版,两篇文章非常吸引人。一是《抗震救灾众志成城》附捐邮票20日面世》,一是《邮迷争购“抗灾”邮票以献爱心》。笔者仔细阅读了两篇报道的内容,不禁为邮政部门能够及时发行“抗震救灾”邮票并把全部邮资收入和附捐款项全部捐赠地震灾区的善举叫好。然而,笔者也对文章字里行间出现的“票源紧张”、“供不应求”、“闻讯赶来,遗憾而回”的字样深有同感。   

 

因为笔者也属于没有买到“抗震救灾”邮票的“遗憾一族”。愚以为,要根除人们买不到“特别发行”邮票的“遗憾”,“特别发行”的邮票就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特别发行”。何为“真正意义上的特别发行”,概括地说,就是八个字:打破常规,特票特发。   

 

首先,要打破邮票发行量的常规。既然是特别发行的邮票,人们有“求”就要保证有“供”,而且要让特别发行的邮票在全国城乡的各级邮政营业窗口公开亮相,敞开供应,从而真正体现特别发行邮票的“特别之处”   

 

其次,要在出售期限上打破常规。既然是特别发行的邮票,就不应将出售期限缩短至一个月。而应将其摆在邮政营业窗口,与普通邮票一起长期共唱“主角”,供用邮者自由选择。   

 

笔者认为,类似“抗震救灾”邮票这样特别发行的邮票,若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特别发行”,不但能满足人们对特别发行邮票的特别需求,而且发行量超过1300万套的原定发行量是可以预见到的。对于特别发行的邮票,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在“特”字上做足做好文章,让“特”字头系列的邮票深入人心。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中国首次集邮展90年前在常举办 成文化新名片
下一篇:不干胶在邮品上的应用(集邮博览)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