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理性看待集邮的本质(大江南收藏)

[日期:2008-03-30] 来源:大江南收藏   作者:马志春 [字体: ]

    近年来邮市稍稍有点回暖的迹象便怪事丛生,仅举两例便可窥一斑。一是这两年发行的新纪特邮票邮政窗口买不到,却在邮市上大量溢价出售,而邮政当局竟以过期未能售出为名将存票大量销毁;二是邮品频频出错,发行方不以为耻反而在邮市上热炒,出现不少令人咋舌的“天价”,还美其名曰邮市升温。更可怕的是当诸多邮人和邮刊对这些怪现象纷纷抨击时,邮政发行当局要么装聋作哑,要么以所谓专家之名放出话来,说这是正常现象,集邮的本质是投资,还引用不少国外经验说:“这样有利于吸引资金从股市等处流向邮市,使邮市走向‘牛市’。”   

 

真的是这样吗?如果集邮的本质是投资,为什么真正的集邮者鲜有发财的?为什么不少著名集邮家大都清贫一生,还要为身后邮集的归宿大伤脑筋?为什么邮市低迷正是补充邮品的好机会,邮市上的集邮者反而越来越少呢?虽然邮市和股市有种种相似之处,但邮市的基本性质是具有投资价值的文化市场,为了满足人们集邮文化消费需求应运而生。而且股票和邮票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股票真有金融工具性质,买股票的本质是投资;但集邮不同,邮票是为了适应通信需要而发明的,集邮者买邮票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只有在邮市上炒邮者才能说是投资行为。而炒邮者是“积邮”而不是集邮,因为从集邮活动的产生原因上分析,其本质是消费而不是投资。   

 

从世界范围看,邮政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可只有从1840年第一枚邮票诞生后,才产生了集邮活动。因为,人们集邮的初衷在于发现邮票是一种既可以自我欣赏、陶冶情操、丰富生活又能雅人心智、增长知识、增进交流的艺术品,其本质上是对邮政信息文化传播功能的认同,集邮是和看戏看电影参观旅游类似的,建立在个人兴趣爱好基础上的文化消费行为和休闲娱乐活动,这已成为世界集邮者的共识和集邮文化的核心理念。所以,现代集邮已不是单纯的收集邮票,而是上溯到对几千年人类邮政乃至信息传播史的梳理。至于集邮的保值和增值,只不过是邮票作为国家名片的衍生功能,是由于集邮者的增多带来的对邮品需求量的增加,由供求关系引起的市场价格的波动。而炒邮则是人为的制造供需紧张矛盾,一些炒邮者发财的同时必然是另一些“积邮”者投资的失败。这与近年来风行的炒电话卡、报纸号外藏品没什么区别,都是将收藏品作为炒作工具,与集邮的本质是格格不入的。如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奥运收藏日渐红火,不少限量版藏品升值很快、投资回报率较高,但内谁能说奥运收藏的本质是投资而不是传播奥运文化?   

 

当前,社会上对集邮本质的认识存在误区,不少新闻媒体将炒邮和“积邮”等同于集邮,一些集邮栏目大都设在大众报刊上的“理财”或“百姓投资”版块中,许多集邮者也存在急功近利的投资(其实是投机)思想,这对集邮文化的发展和邮市的盘整都不利。因此,要认清集邮的本质,大力宣传集邮的文化功能,用集邮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而不是集邮投资的神话)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集邮队伍,才能从根本上促进邮市的大发展、大繁荣。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奥运邮品合理上涨对邮市非常有益(代志强)
下一篇:停发普票是因噎废食(大江南收藏)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