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13日,位于开罗尼罗河畔马里奥特饭店的奥基尼大厅装饰一新,精致剔透的水晶吊灯散发着和谐典雅的气息,淡粉墙壁上一幅幅细腻厚重的油画尽显高贵端庄的格调,高耸的雕花饰柱透露出东方神韵和魅力,摆放在古色古香红木桌子上的中埃建交50周年纪念邮折、邮封飘散着油墨的芬芳,竖立在主席台后方的庄严的五星红旗和绘有金色雄鹰的埃及国旗交相辉映,昭示着中埃两国风雨同舟、休戚与共的深厚情谊……
正是这融合了历史与现实、古典与现代、雅致与庄重的奥基尼大厅见证了中埃建交50周年系列纪念邮品首发式暨纪念邮票交接仪式。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受中国邮政的委托,将免费为埃方承印的21万枚邮票及小型张和3D小型张转交埃方。中国驻埃及大使吴思科夫妇、李琛公参、徐志国参赞、陈明健参赞以及埃及邮政局长阿来·法赫米、埃及外交部亚洲事务部助阿里·希夫尼、埃中友协副主席艾哈迈德·瓦利等中埃各界人士70余人出席了活动。这是继上月温总理成功访问埃及后两国文化交流的又一盛事,是对中埃建交50周年欢庆日子里的一份隆重献礼。
邮票虽小,却是搭建友谊的桥梁。吴大使在热情洋溢的致辞中首先对中埃建交50周年纪念邮品的问世表示祝贺,对设计、印制和发行纪念邮品做出贡献的中埃各界友好人士表示感谢,希望借此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对彼此古老文明的了解,加深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他表示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两国在邮政、电信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相信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埃各个领域的互利合作将不断取得新进展。
埃及邮政局长法赫米、埃及外交部亚洲事务部助希夫尼作为埃方代表分别致辞,他们高度赞赏中方对邮政领域双边合作的重视,衷心感谢双方为此所做的努力,祝愿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当吴大使代表中方将21万枚邮票和200本纪念邮折赠送到埃及国家邮政局局长手中时,记者们立刻举起了手中的摄影(像)机,镁光灯将方寸版面照耀得熠熠生辉,它是中埃友谊之树结出的丰硕果实,是中埃有识之士辛勤耕耘的结果,它的诞生必将续写中埃传统友谊的新篇章。法赫米局长向吴大使回赠了1000张埃邮政设计制作的首日封,吴大使和法赫米局长共同在首日封上盖了纪念邮戳。
中埃两国联合印制的中埃建交50周年纪念邮品生动地展现了两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友好交往,有力地诠释了两个文明开拓者——发明了造纸术的中国与拥有象形文字的埃及之间的合作,对两国间友谊赋予新的意义和企盼,它的问世吸引了中埃各界人士以及世界集邮爱好者的目光。
此套埃方设计的邮票由两枚组成,图案为中国古代建筑和埃及阿布辛贝神庙。作为友好表示,中方出资印制了纪念邮票21万枚。此外,中方还制作了小型张和3D立体光栅小型张,背景是长城和金字塔。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此次由中方制作的3D小型张,是世界首枚立体光栅邮票,系集邮的珍品和极品。此外,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和中国外交部集邮协会还为建交50周年特别设计制作了纪念邮折,内含纪念封、纪念邮票联张、小型张及两国邮政5年前联合发行的纪念邮票。
邮票小型张和3D立体光栅邮票远景选用蜿蜒连绵的重山峻岭,展现中埃友谊源远流长、万古长青;近景采用移景手法着重凸显了两个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长城”和“金字塔”,标志着两国人民在漫长历史中创造的文明和具有的伟大精神,它们仿佛是露天的历史博物馆,无字的纪念碑,停摆的钟摆——指针永远指向昨天,一个民族漫长的回忆录。正如歌曲所唱的那样,“长城与金字塔手拉手,世界文化就有了迷人的绿洲,中国与埃及手拉手,和平、友爱相伴左右”。为更好地烘托主题,两枚邮票相连在一起,中间增加了“过桥”,并用中文和英文标明“中国—埃及建交五十周年”,以方便世界集邮爱好者收藏。第一枚邮票着重刻画了埃及阿布?辛贝神庙(AbuSimpleTemple),它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齐名,建于公元前1250年——古埃及第19王朝拉美西斯二世执政时期。这一时期,对法老的崇拜达到最高峰。四尊高耸入云的拉美西斯二世巨像面向东方倚山而坐,突出于千岩万壑之间,踞于尼罗河最高水位之上,气势磅礴,雄伟巍峨,象征着法老崇高的神权。第二枚着重刻画了西安南门城楼(SouthGatePavilion)精美的侧面,西安——这座记载着中华民族沧桑巨变的历史名城决不逊色于古埃及任何一座城市,相比恢宏雄浑的阿布?辛贝神庙,西安南门城楼则显得雍容华贵,庄重大方,它采用三檐歇山式的建筑形式,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红柱黄瓦,造型别致,其构筑和彩绘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两枚邮票中壮丽的建筑交相辉映,展示了人类古老文明的无穷魅力。
几年前,中埃曾联合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图案分别是我国的“三星堆铂金面罩头像”和埃及的“图坦卡蒙黄金面罩头像”,这次的邮折再次选取了这套邮票,追溯着往昔的友谊。三星堆出土的黄金面罩是罩在青铜人头上的,金碧辉煌的黄金表面以示佩戴者的尊严和气派。图坦卡蒙的这幅黄金面罩是古埃及最华丽的作品,工艺精湛,黄金表面用线刻表现出守护女神用羽翼保护法老,黄金与黑漆的对比显得简洁而高贵,他的王冠由象征上下埃及的秃鹫和眼镜蛇组成,是法老威严、至高无上和统领一切的权利体现。相隔几万里,上下数千年,对于古文明的两个不同民族来说,历史的轨迹竟然如此相似乃尔,这一切似乎又是历史的必然。
再说说纪念封。一枚纪念封,就是一件艺术品:不仅要构思精巧、寓意深刻,而且要印刷精致、设计精美。在埃及发行的首日封正面选取“阿布.辛贝勒神殿(AbuSimpleTemple Egypt)”、“西安南门城楼(South GatePavilionChina)”邮票,邮戳则印有“中埃携手50年,共同开创美好明天”的英文字样。中方此次推出的建交50周年纪念封可以说是多种纪念邮品的点睛之笔,可谓“封”情万种,“封”光无限。纪念封左下角的两国国徽图案与小型张上左上角两国国旗图案遥相呼应,外交封正面、背面还注以文字说明,形成了完整的纪念系列;而邮票、邮戳的选择和搭配更加充分发挥了她们的宣传作用:中国和埃及两国发行的“三星堆金面罩头像”、“图坦卡蒙金面罩头像”邮票分别配贴,再加盖“长城”和“金字塔”图案的纪念戳,其中两峰相向而行驼队已经向前行进了,走在丝绸之路、走在唐蕃古道,古代商旅驼队把中国的丝绸、文化带到西方,并把古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入中国。这条路连贯古今,驼队们正带着古老的文明,秉承中华民族“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走向和谐美好的明天。
超越邮票,我们触摸到两国人民在长期的文明交往中结下的横亘古今两千年的深厚友谊。早在公元前120年左右,汉武帝就曾派使者到亚历山大。据埃及的考古学家在开罗古城福斯塔特(FUSTAT)废墟中发现的文物判断,中国的瓷器和丝织品在埃及国王伊本?屠隆时代便传到了尼罗河流域,中国的造纸术在公元十世纪传到埃及。中国明朝的郑和曾率船队七下西洋,到达阿拉伯湾和红海。从7世纪中叶开始,一些阿拉伯人不仅到中国访问、经商,甚至定居中国,传播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明,并在中国朝廷供职,其中就有埃及人。中国沿海城市泉州至今仍保留着他们的墓群。1841年,中国清代伊斯兰经学大师马复初赴埃学习,首开中国留埃学生先河。这些历史上的交往加深了中埃人民间的理解和友谊,促进了人类文明和进步,也为今天中埃两国发展全面友好的合作关系扎下了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根基。
历史走到今天,两国人民续写了友谊的新篇章。二战后,中埃两个新兴的民族国家相互支持,相互同情,自那时建立外交关系迄今已50年。半个世纪以来,中埃关系历久弥坚,合作硕果累累,成为发展中国家之间友好合作关系的典范。为庆祝建交50周年,两国举行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对埃及进行了成功访问,中埃双方就拓展合作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政治、经贸、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签署了11个协议和备忘录,其中由两国总理共同签署的《中埃关于深化战略合作关系的实施纲要》中,双方一致同意加强人文领域的交流,共同促进文明对话,推动构建和谐社会。在中埃建交50周年之际两国合作印制,推出系列纪念邮品,是中埃在文化、邮政领域友好合作关系的又一次展现,方寸之间,尽显风采,两国建交50周年的难忘时刻被定格,相信两个文明古国将携手走进更加辉煌的未来。
方寸邮票讲述着沧桑与辉煌、历史与兴替……其中的美感跃然纸上,人们乘着它的帆,穿过几千年的繁华与萧条,苦难与荣耀,战争与和平,抵达岁月的彼岸。纪念邮品的中方策划人之一——外交部集邮协会秘书长马小玲说,联合印制邮票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这套邮品的问世能够对中埃友谊的进一步发展尽绵薄之力。截至目前,中国已与世界上20多个国家共同发行了纪念邮票。中埃建交纪念邮品的问世与我驻埃及大使馆的努力密不可分,其间使馆有关人员与埃方联系沟通、商榷细节,付出了大量心血;同时此套邮品的印制单位——河南省邮电印刷厂也功不可没,为了达到最精美的印制效果,厂家投入了最好的技术力量和材料,采用了高网片制版和三次打孔,用三天时间完成了这套邮票的制作。
集邮爱好者王一冰先生曾说过:“邮票虽各有其价,但作为文化精神的积累它是无价的。”这组邮品所镌刻的风物景致,代表两个文明古国的气质,是她们的灵魂,她们的胸怀,她们的沉稳与庄严,她们的积淀与新生。方寸空间浓缩历史辉煌,精美影像镌刻中埃友谊,温总理在《庆祝中埃建交50周年手拉手文艺晚会》上指出,“经受了长时间考验的中埃友谊,将如同这人类文明奇迹一样永恒!”愿承载着中埃两国友谊的航船乘风破浪,一往直前!
2006年7月13日,位于开罗尼罗河畔马里奥特饭店的奥基尼大厅装饰一新,精致剔透的水晶吊灯散发着和谐典雅的气息,淡粉墙壁上一幅幅细腻厚重的油画尽显高贵端庄的格调,高耸的雕花饰柱透露出东方神韵和魅力,摆放在古色古香红木桌子上的中埃建交50周年纪念邮折、邮封飘散着油墨的芬芳,竖立在主席台后方的庄严的五星红旗和绘有金色雄鹰的埃及国旗交相辉映,昭示着中埃两国风雨同舟、休戚与共的深厚情谊……
正是这融合了历史与现实、古典与现代、雅致与庄重的奥基尼大厅见证了中埃建交50周年系列纪念邮品首发式暨纪念邮票交接仪式。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受中国邮政的委托,将免费为埃方承印的21万枚邮票及小型张和3D小型张转交埃方。中国驻埃及大使吴思科夫妇、李琛公参、徐志国参赞、陈明健参赞以及埃及邮政局长阿来·法赫米、埃及外交部亚洲事务部助阿里·希夫尼、埃中友协副主席艾哈迈德·瓦利等中埃各界人士70余人出席了活动。这是继上月温总理成功访问埃及后两国文化交流的又一盛事,是对中埃建交50周年欢庆日子里的一份隆重献礼。
邮票虽小,却是搭建友谊的桥梁。吴大使在热情洋溢的致辞中首先对中埃建交50周年纪念邮品的问世表示祝贺,对设计、印制和发行纪念邮品做出贡献的中埃各界友好人士表示感谢,希望借此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对彼此古老文明的了解,加深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他表示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两国在邮政、电信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相信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埃各个领域的互利合作将不断取得新进展。
埃及邮政局长法赫米、埃及外交部亚洲事务部助希夫尼作为埃方代表分别致辞,他们高度赞赏中方对邮政领域双边合作的重视,衷心感谢双方为此所做的努力,祝愿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当吴大使代表中方将21万枚邮票和200本纪念邮折赠送到埃及国家邮政局局长手中时,记者们立刻举起了手中的摄影(像)机,镁光灯将方寸版面照耀得熠熠生辉,它是中埃友谊之树结出的丰硕果实,是中埃有识之士辛勤耕耘的结果,它的诞生必将续写中埃传统友谊的新篇章。法赫米局长向吴大使回赠了1000张埃邮政设计制作的首日封,吴大使和法赫米局长共同在首日封上盖了纪念邮戳。
中埃两国联合印制的中埃建交50周年纪念邮品生动地展现了两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友好交往,有力地诠释了两个文明开拓者——发明了造纸术的中国与拥有象形文字的埃及之间的合作,对两国间友谊赋予新的意义和企盼,它的问世吸引了中埃各界人士以及世界集邮爱好者的目光。
此套埃方设计的邮票由两枚组成,图案为中国古代建筑和埃及阿布辛贝神庙。作为友好表示,中方出资印制了纪念邮票21万枚。此外,中方还制作了小型张和3D立体光栅小型张,背景是长城和金字塔。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此次由中方制作的3D小型张,是世界首枚立体光栅邮票,系集邮的珍品和极品。此外,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和中国外交部集邮协会还为建交50周年特别设计制作了纪念邮折,内含纪念封、纪念邮票联张、小型张及两国邮政5年前联合发行的纪念邮票。
邮票小型张和3D立体光栅邮票远景选用蜿蜒连绵的重山峻岭,展现中埃友谊源远流长、万古长青;近景采用移景手法着重凸显了两个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长城”和“金字塔”,标志着两国人民在漫长历史中创造的文明和具有的伟大精神,它们仿佛是露天的历史博物馆,无字的纪念碑,停摆的钟摆——指针永远指向昨天,一个民族漫长的回忆录。正如歌曲所唱的那样,“长城与金字塔手拉手,世界文化就有了迷人的绿洲,中国与埃及手拉手,和平、友爱相伴左右”。为更好地烘托主题,两枚邮票相连在一起,中间增加了“过桥”,并用中文和英文标明“中国—埃及建交五十周年”,以方便世界集邮爱好者收藏。第一枚邮票着重刻画了埃及阿布?辛贝神庙(AbuSimpleTemple),它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齐名,建于公元前1250年——古埃及第19王朝拉美西斯二世执政时期。这一时期,对法老的崇拜达到最高峰。四尊高耸入云的拉美西斯二世巨像面向东方倚山而坐,突出于千岩万壑之间,踞于尼罗河最高水位之上,气势磅礴,雄伟巍峨,象征着法老崇高的神权。第二枚着重刻画了西安南门城楼(SouthGatePavilion)精美的侧面,西安——这座记载着中华民族沧桑巨变的历史名城决不逊色于古埃及任何一座城市,相比恢宏雄浑的阿布?辛贝神庙,西安南门城楼则显得雍容华贵,庄重大方,它采用三檐歇山式的建筑形式,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红柱黄瓦,造型别致,其构筑和彩绘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两枚邮票中壮丽的建筑交相辉映,展示了人类古老文明的无穷魅力。
几年前,中埃曾联合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图案分别是我国的“三星堆铂金面罩头像”和埃及的“图坦卡蒙黄金面罩头像”,这次的邮折再次选取了这套邮票,追溯着往昔的友谊。三星堆出土的黄金面罩是罩在青铜人头上的,金碧辉煌的黄金表面以示佩戴者的尊严和气派。图坦卡蒙的这幅黄金面罩是古埃及最华丽的作品,工艺精湛,黄金表面用线刻表现出守护女神用羽翼保护法老,黄金与黑漆的对比显得简洁而高贵,他的王冠由象征上下埃及的秃鹫和眼镜蛇组成,是法老威严、至高无上和统领一切的权利体现。相隔几万里,上下数千年,对于古文明的两个不同民族来说,历史的轨迹竟然如此相似乃尔,这一切似乎又是历史的必然。
再说说纪念封。一枚纪念封,就是一件艺术品:不仅要构思精巧、寓意深刻,而且要印刷精致、设计精美。在埃及发行的首日封正面选取“阿布.辛贝勒神殿(AbuSimpleTemple Egypt)”、“西安南门城楼(South GatePavilionChina)”邮票,邮戳则印有“中埃携手50年,共同开创美好明天”的英文字样。中方此次推出的建交50周年纪念封可以说是多种纪念邮品的点睛之笔,可谓“封”情万种,“封”光无限。纪念封左下角的两国国徽图案与小型张上左上角两国国旗图案遥相呼应,外交封正面、背面还注以文字说明,形成了完整的纪念系列;而邮票、邮戳的选择和搭配更加充分发挥了她们的宣传作用:中国和埃及两国发行的“三星堆金面罩头像”、“图坦卡蒙金面罩头像”邮票分别配贴,再加盖“长城”和“金字塔”图案的纪念戳,其中两峰相向而行驼队已经向前行进了,走在丝绸之路、走在唐蕃古道,古代商旅驼队把中国的丝绸、文化带到西方,并把古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入中国。这条路连贯古今,驼队们正带着古老的文明,秉承中华民族“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走向和谐美好的明天。
超越邮票,我们触摸到两国人民在长期的文明交往中结下的横亘古今两千年的深厚友谊。早在公元前120年左右,汉武帝就曾派使者到亚历山大。据埃及的考古学家在开罗古城福斯塔特(FUSTAT)废墟中发现的文物判断,中国的瓷器和丝织品在埃及国王伊本?屠隆时代便传到了尼罗河流域,中国的造纸术在公元十世纪传到埃及。中国明朝的郑和曾率船队七下西洋,到达阿拉伯湾和红海。从7世纪中叶开始,一些阿拉伯人不仅到中国访问、经商,甚至定居中国,传播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明,并在中国朝廷供职,其中就有埃及人。中国沿海城市泉州至今仍保留着他们的墓群。1841年,中国清代伊斯兰经学大师马复初赴埃学习,首开中国留埃学生先河。这些历史上的交往加深了中埃人民间的理解和友谊,促进了人类文明和进步,也为今天中埃两国发展全面友好的合作关系扎下了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根基。
历史走到今天,两国人民续写了友谊的新篇章。二战后,中埃两个新兴的民族国家相互支持,相互同情,自那时建立外交关系迄今已50年。半个世纪以来,中埃关系历久弥坚,合作硕果累累,成为发展中国家之间友好合作关系的典范。为庆祝建交50周年,两国举行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对埃及进行了成功访问,中埃双方就拓展合作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政治、经贸、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签署了11个协议和备忘录,其中由两国总理共同签署的《中埃关于深化战略合作关系的实施纲要》中,双方一致同意加强人文领域的交流,共同促进文明对话,推动构建和谐社会。在中埃建交50周年之际两国合作印制,推出系列纪念邮品,是中埃在文化、邮政领域友好合作关系的又一次展现,方寸之间,尽显风采,两国建交50周年的难忘时刻被定格,相信两个文明古国将携手走进更加辉煌的未来。
方寸邮票讲述着沧桑与辉煌、历史与兴替……其中的美感跃然纸上,人们乘着它的帆,穿过几千年的繁华与萧条,苦难与荣耀,战争与和平,抵达岁月的彼岸。纪念邮品的中方策划人之一——外交部集邮协会秘书长马小玲说,联合印制邮票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这套邮品的问世能够对中埃友谊的进一步发展尽绵薄之力。截至目前,中国已与世界上20多个国家共同发行了纪念邮票。中埃建交纪念邮品的问世与我驻埃及大使馆的努力密不可分,其间使馆有关人员与埃方联系沟通、商榷细节,付出了大量心血;同时此套邮品的印制单位——河南省邮电印刷厂也功不可没,为了达到最精美的印制效果,厂家投入了最好的技术力量和材料,采用了高网片制版和三次打孔,用三天时间完成了这套邮票的制作。
集邮爱好者王一冰先生曾说过:“邮票虽各有其价,但作为文化精神的积累它是无价的。”这组邮品所镌刻的风物景致,代表两个文明古国的气质,是她们的灵魂,她们的胸怀,她们的沉稳与庄严,她们的积淀与新生。方寸空间浓缩历史辉煌,精美影像镌刻中埃友谊,温总理在《庆祝中埃建交50周年手拉手文艺晚会》上指出,“经受了长时间考验的中埃友谊,将如同这人类文明奇迹一样永恒!”愿承载着中埃两国友谊的航船乘风破浪,一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