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名画家作品选邮票发行刍议(中国集邮报)

[日期:2008-03-19] 来源:中国邮政报   作者:王新华 [字体: ]

    中国画是中国的国粹,我国邮政部门从1980年开始发行名画家作品选邮票,至2008年,发行了齐白石、吴昌硕、郑板桥、傅抱石、黄宾虹、潘天寿、何香凝、八大山人、李可染等名家作品选邮票共9套。这些邮票内容都是国画大师们的精品之作,集精美、雅致于一身,设计、印刷上乘,深得邮人喜爱。故在历次佳邮评选中屡屡榜上有名。   

 

我国近现代国画名家众多,除已入选名画家作品选邮票的名家之外,石涛、蒋兆和、刘海粟、叶浅予、吴作入、黄胄、林风眠、李苦禅、刘继卤、王叔晖、关山月等都是闻名中外的近现代国画大师。他们的作品在收藏领域均价格不菲,令一般喜好绘画艺术的民众可望而不可及。将大师们的精品印制成邮票,既让广大民众花费不多就能欣赏、品味、收藏到大师们的作品,对外又能宣传中国的国粹,一举数得。但纵观名画家作品选邮票的发行,却有诸多难以令人满意之处。   

 

发行速度太慢从1980年发行齐白石作品选邮票起,到今年已整整28年,才发行了9套名画家作品选邮票,平均每三年才发行一套。这样的发行速度,令喜好名画家作品选邮票的少年集邮爱好者变成了中年,青年集邮爱好者变成了老年,也不过才收藏到9套,远远不能满足集邮爱好者的要求。   

 

发行间隔杂乱名画家作品选邮票的发行时间间隔也显得缺乏计划性。齐白石作品选发行4年后,才发行吴昌硕作品选,第三套名画家作品选邮票——郑板桥作品选更是经历了漫长的9年时间。此后,大概是邮票发行部门听取了集邮者的意见,总结了经验,使得名画家作品选邮票的发行变得比较有序。1994年发行了傅抱石作品选,1996年发行了黄宾虹作品选,1997年发行了潘天寿作品选,1998年发行了何香凝作品选。这5套名画家作品选邮票发行时间相隔长者2年短者1年,比较合理,受到广大集邮爱好者的欢迎。但好景不长,下一套名画家作品选邮票——八大山人作品选的发行隔了4年,其后的李可染作品选又隔了5年才问世。28年发行9套名画家作品选邮票,发行间隔暴短1年,最长9年,这样的发行间隔,杂乱无章,毫无规律可循。   

 

枚数多少不一已发行的9套名画家作品选邮票,每套枚数差异很大,最多的有17枚,最少的只有3枚。齐白石作品选全套:17枚(含1枚小型张),是名副其实的大套票。之后发行的名画家作品选邮票枚数呈逐套下降之势,且再也不见小型张的踪影。吴昌硕作品选全套有8枚,虽然枚数下及前一套,由于选材、设计相当不错,有书有画,仍然受到集邮爱好者的推崇。郑板桥作品选降为6枚,傅抱石作品选、黄宾虹作品选、潘天寿作品选都保持了这一数量。而何香凝作品选全套只有3枚,成为名画家作品选邮票中的最少者,无法显示名画家作品选邮票的吸引力。其后的八大山人作品选、李可染作品选又恢复为每套6枚。看来,今后发行的名画家作品选邮票,大概都会保持每套6枚的规模。   

 

在发行吴昌硕作品选和郑板桥作品选之间漫长的9年时间中,大约邮票发行部门也意识到长时间未安排发行名画家作品选邮票,因而在1989年仿效春节联欢晚会上的歌曲大联唱方式,推出了一套“当代美术作品选(一)”邮票。这套邮票共3枚,选自3位著名画家的作品,每人一幅。分别是叶浅予的《白蛇传》,李可染的《烟雨漓江》,吴作人的《齐奋进》。邮票票幅较大,设计、印刷都还不错,但枚数过于单薄。此套邮票为第一组,给集邮者们留下了一些念想,盼望着第二组、第三组邮票的发行。谁知盼了将近20年,也没有盼来。   

 

一些国画大师的作品以专题形式入选邮票,如徐悲鸿的“奔马”,吴作人的“熊猫”,刘海粟的“黄山云海奇观”,陈之佛的“丹顶鹤”,刘继卣的“金丝猴”,俞致贞的“荷花”,关山月的“梅花”……这些邮票所选作品只是名画家作品的冰山一角,在今后的名画家作品选邮票发行中,这些名画家仍应在考虑之列。   

 

为满足集邮者的审美情趣之需,要加快名画家作品选邮票的发行速度,发行间隔不宜太长,以每年一套或隔年一套为宜。每套邮票枚数应多一些,知名度较高者可考虑发行小型张。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兑奖小版张上的名称也该改改了(中国集邮报)
下一篇:金价上冲币市稳固(小光)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