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清清冷冷“丁亥猪”(张健初)

[日期:2008-01-31] 来源:集邮报   作者:张健初 [字体: ]

    一晃眼,又到丁亥猪年收官时节。往年这个时候,因新邮预订大开展,因年册行情大爆发,邮市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起色,至少个别强势品种,或敲锣,或打鼓,能弄出让参与者仍存一线希望的声响来。但今年,在“大雪”已经悄然而至的12月上旬,在一年一度最后的时间窗口,市场依旧风不吹,雨不下,太阳也深隐在厚厚的云层之后。回望丁亥猪年的邮市,从头至尾,只能以“平”字来概括,只能以“冷”字来形容。有激进者用“不思进取”来总结2007年的邮市,仔细回味,真的十分形象。 

 

春秋两重天       

 

春:艳阳高照 春风暖吹   

 

2007年的春天,市场一片欢歌笑语。在这之前,参与者对丁亥猪年的邮市,都寄予深深的“反转”希望。进入4月,市场果然不负重望。其中最让人欣喜的,就是淡出多年的“三分天下”格局,又重现于邮市。上世纪90年代中期,邮市激情来自于三大方面,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邮币卡。邮市三分天下,代表着3种不同收藏群体的利益,从3个不同角度,鼎力相撑,推动市场行情波澜壮阔地展开。时隔10年,“三分天下”重现,让参与者又看到了市场走硬的希望。   

 

3月中旬至5月初,短短50天内,邮老大风采依旧。邮票市场强势,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新老邮票齐头并迸。这之中,又以03小版为领头兵。其中“青铜器”一路飞涨至70元,“陨石雨”冲高到75元,“鼓浪屿”突破210元,“崆峒山”也越过了140元。较之前期,平均涨幅都在25%左右,个别品种甚至更高。04小版反应略慢一些,但在4月下旬,“甲申猴”3个品种,大版升至42元,小版升至30元,赠送版升至22元。其它“奥运”44元,“国旗”40元,“国旗”不干胶小版80元等,也出现了一定补涨行情。此外,不为参与者看好的小型张,市价也快速飙升,如2006年的几个品种,“和谐铁路”24元,“长征”15元,远远高于面值。新JT邮票的早期品种,也出现整体翻红局势。如“奔马”M1750元,“工艺美术”M1380元,“齐白石”M980元,“仕女图”M560元。新票拉抬人气,老票鼓舞信心。到“五一”黄金周,市场膨胀到极致。   

 

同一时期,田村卡也如一只猛虎下山了。这之中,生肖“虎”的冲劲最足。4月中旬,市场都说田村卡是饿虎下山,可当时整条生肖“虎”的价格,才在7万左右,之后几天,它一日一小变,三日一大变,到4月下旬,市价已越至16万以上。而“五一”这天,上午以21万成交,下午收盘价又翻新至24万,一天大涨15%,“测试卡”是田村卡的龙头,其价格,也从3000元左右,直升到5000元以上“梅兰芳”品质最好,表现当然也最出众,4月中旬由2100元跃到3600元以上。其它强势品种4月末的价格分别为:“猪”620元,“长城”450元,“国庆”480元,“豆腐节”230元,等等。相比卡市的疯狂炒作,邮市的波动,只能算是大家闺秀的浅吟低唱。只是可惜,这种强势劲头并没有有效维持,黄金周之后,田村卡大多品种快速跳水,落的速度让人心惊肉跳。卡市的情绪影响到了邮市,市场大多品种,在黄金周之后,又步入了逐级下跌的通道。        

 

秋:夏冬相连 红叶无影   

 

2007邮市的传奇之处,在于有“春”,有“夏”,有“冬”,偏偏就缺少了一个金灿灿的“秋”。2007年的邮市之夏,与往年相比,算得上是“骚动不安”。本应沉闷而无奈的歇夏期,却反反复复,有过多次异动。而这种异动,又表现在买方市场凭微薄之力,一次次努力推动邮市向上攀登。尤其是7月下旬,市场交投活跃,价格逐级而上。如“文房四宝”丝绸小版,从最低112元拉到最高124元,涨幅超过10%;“绵竹”丝绸版也从前期低点41元上行至高点45元;新问世的“香港10年”联发张,低时33元左右,后大幅上行,最高冲至42元。两款不干胶小版,“奥运”和“运动项目”的市价,从低谷中的76元和32元,上行到88元和37元,表现十分惹眼;市场表现一直强劲的“中国名亭”小版,也从前期最低49元附近,急拉到高点58元。虽说这种急攻态势只是瞬间之辉,但歇夏期的市场能有如此漂亮的上行线,积极意义不可低估。这多少如夏日里徐徐而来的清风,让场内的参与者,感觉到了舒适的凉意。   

 

但接下来的秋情行情,却让所有的参与者都大跌眼镜。这一个阶段的市场,只能用4个字概括:颓势尽显。实际自8月末入秋以来,整个邮市就处于疲软状态,许多品种的价格,较之市场歇夏季节,不仅没有上升,反而有相当幅度的下降。其中最具有示范意义的“奥运”3驾马车:“奥运”不干胶小版、“吉祥物”小版和“会徽”小版,市场价由9月初的86元、106元、137元,落至11月底的70元、83元、125元。市场一度活跃的“香港10年”小全张及“六邮”双连张,8月末的最高价格,分别为38元和54元,3个月后,它的价格只有23元和41元,跌幅十分惊人。10月中下旬本是年度行情爆发点,但今年市场一反常态,人气低迷,成交萎缩,价格低行,甚至市场开棚率也较平时有大幅下降。类似现象,在中国邮市史上,还是首次遇见。     

 

大局:行情走冷 激情趋淡   

 

综观2007年邮市,最大的感受,就是缺少一个“变”字。年头到年末,行情走势如没有起伏的平行线,始终处在不温不火之中。以“丙戌狗”3个品种为例,大版、小版、赠送版的价格,元月上旬分别为20.50元、14.50元和14.20元,12月上旬的价格,则依序为20.50元、14元和15.20元;基本没有变化再看“神骏图”小版和“金银叠色”样张,进2007年的价格是33元和55元,出2007年的价格是30元和50元,转了一大圈后,又回到了原地。当然,上行的品种也有,如“中国名亭”,年初23元,年末58元,翻了两倍半有余。“杨柳青”、“藏羚羊”小版的价格,也由26元和29元飙升至44元和57元。同样的,急速下滑的品种也不少,如“中非”、“邮政”等小版,年初的价格是48元和24元,年末的价格则落到了32元和8.50元。   

 

2007邮市走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受股市影响。这种局面,我们称其为股邮“跷跷板”行情。一方面上海股指越过6000点大关,一方面卢工邮市人气稀薄,成交萎缩,许多邮品价格一下再下。股邮“跷跷板”深层次原因,就是资金的逐利性。现代社会,资金是理性的,同时也是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通俗地说,叫“认钱不认人”。资金的逐利性,决定它只能随利益流向而动。严格地说,2007邮市,它的情绪是抵触的,态度是消极的,特点是沉闷的。 

 

局部细分说     

 

新邮:高开低走 炒作失声   

 

2007新邮的市场表现,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说好,几款题材可圈可点,设计新颖别致的品种,市价高高在上。其中“嫦娥”小版70元,“香港10年”联发张25.80元,“六邮”双连张34.50元,“17大”小型张9.20元,“建军”小版19.20元,“丁亥猪”大版26元,等等不一而足;说不好,上述品种,除“嫦娥”小版外,基本都是从高位一路阴跌至此的。如“香港10年”联发张和“六邮”双连张,最高时分别冲到44元和55元,“建军”小版问世之初,也曾上探32元。而“丁亥猪”问世后两天,一度冲到60元附近。但这些风光都仅仅昙花一现,之后便高开低走,渐渐断了声息。而2007新邮的大多品种,基本都在面值以下徘徊,表现相对虚弱的,如“楷书”邮票,面值7.20元,市场价只有5.40元,跌幅达到了25%。“京剧生角”、“五大莲池”、“香港10年”等邮票,跌幅也在20%以上。   

 

分析新邮弱势表现的原因,一是新邮本身的吸引力不高,而集邮者,心态又处于低落期的抵触阶段,自然追捧信心不足;二是现在市场上能看到的新邮,多高于面值数倍。基与此,参与者对新邮不得不敬而远之,绕道而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既然新邮炒作无利可图,短线运作者自然也不敢恋战。新邮也由此走迸了绕不出的死胡同。     

 

老票:金猴逞威 花开遍地   

 

与新邮哑然失声相比,2007年,早中期新JT票、编号票、文革票和老纪特票,却逆势顽强走硬。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就是一轮生肖之王“庚申猴”。这款面值8分的邮票,年初时,市场价在2450元左右,到年末,居然上攻到3400元(收购价3350元),涨幅高达38.78%。不可思议的是,信销“庚申猴”也水涨船高,品相完好的旧票,市场价居然也在600元以上,甚至更高。也正因为有“庚申猴”举大旗,早中期新JT票一路上扬,其中J8“四五计划”530元,T1“体操”350元,T2“杂技”230元,T8“批林批孔”180元,T9“乡村女教师”250元,T43“西游记”190元,T44“齐白石”180元,T56“留园”420元。相比2006年末,涨幅均在20%以上。从价格上看,纪特邮票中型张,如“梅兰芳”39200元,“建国15年”10300元,“牡丹”8800元,己经归类于珍品行列。文革后期发行的编号票,2007年也一鸣惊人,稳稳站到了7000元上方。   

 

早中期邮票市场逞强,关键在于它的发行量普遍较小,而市场沉淀性又特别大。其中早中期新JT票,邮票量多在100万附近,小型张的量则在20万左右。而我国的集邮队伍,高峰时达到1800万,现在低潮,也稳定在400万左右。这种局面下,百万左右的老票,自然很难走入流通市场。发行量小,沉淀性强,自然需多供少,供需矛盾的突出,又必然形成票涨价高的特殊局面。早中期邮票市场逞强的意义在于,老票是中国集邮生力军的主藏品种,它的走硬,为邮市筑实了基础。这也是参与者从不轻言放弃的原因之一。     

 

礼品:需求锐减 风光不再   

 

12月上旬,京沪两地市场的人气稍有松动,不少品种的价格,在买盘暗暗增加的推动下,有小幅上扬。如“吉祥物”小版由83元上行到90元,“会徽”小版由105元上行到108元,“中国名亭”小版由53元上行到58元等。但这种松动,与往年12月红红火火的年册行情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我们说市场“夏冬相连”,不仅仅缺失了本应“层林尽染”的秋季行情,而且一根大阴线打到底,也顺带把“暖阳高照”的礼品行情给抹去了。   

 

礼品行情的走弱,源于礼品邮册市场的走弱。前两年,礼品邮册是一花独秀。各类名不符实的豪华邮册,也因此大量泛滥。制作方玩转了“豪华”二字,却玩丢了这个极具潜力的大市场。尤其是近两年,它的市场份额,让更具收藏价值的金银币夺走了不少。另外,随礼品行情而起的新邮预订,也没有像往年那样轰轰烈烈,今年的新邮预订,本身就比往年要晚,预订宣传的力度,也远不如往年强大。相关的刺激市场运动的政策法规,也没有新的具有积极意义的变化。121日开始的新邮预订,默默无声拉开大幕,在市场,甚至看不到微小的有变化的反映。礼品邮册市场的下行,拖累邮票市场下行,也加大了市场做空的气氛。   

 

回望2007邮市,对于参与者,这是没有激情,没有感情,也没有心情的一年。总结2007邮市教训,更能体会“资金逐利”的严峻性。逐利资金不讲情面,不讲友谊,哪边是价值洼地,就朝哪个方向流。而2007,利益的洼地明显不在邮市。2008市场如何演变?我们尚且不知道,但逐利资金回归邮市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具体什么日期?或两三个月?或是半年之后?我们无法判断,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期望《清明节》、《元宵节》早日登上方寸
下一篇:2008年鼠年邮市将会出现四大行情(南 华)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