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2006北京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又将热热闹闹开场了。不可否认,博览会作为邮币界的一次盛会,既可以为中国收藏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士关注邮票和钱币收藏,扩大收藏的群众基础。然而,在经历了这些年的多次盛会之后,不知怎的,一提起邮票钱币博览会,笔者的心中就会一颤,从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今年的邮币博览会恐怕又有可能让大家玩一把“心跳”。
一、门票炒作已经开锣
20元一张的门票,现在市场上己经有人高价连号收购,按理说,现场可销售的门票并不会太少,门票的收藏价值也没有达到如此火爆的地步,究其原因,还在于凭票可以购买博览会上的特供邮品——《文房四宝》绢制邮票和加字银币。与往年相比,今年这两套特供品似乎分量更重,一套是首款丝绸邮票,具有“龙头”效应,一套是博览会加字银币的“关门”之作,有不小的纪念意义。而要想在第一时间买到这两套特供藏品,门票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于是乎,在赚取“第一桶金”之前,已经有人想到了这个“桶”的获利价值。水涨船高,于是,在距离邮票钱币博览会尚有一周多时间的时候,定价60元一本的《文房四宝》绢制小版张折子就已经被炒到了110元/本,而且这个价格依然有随着门票炒作价格上涨而继续攀升的可能。换言之,如果您无缘进入博览会现场,那么您就可能要花比原价高出30%左右的价格去求得一本绢制小版张折子。只是回想起来,这样的情景似乎并不是本次博览会才有,几乎历届的博览会特供品种总会在会前会后的一段时间内达到令人咋舌的价格,可惜的是没有几个品种能坚持到最后,反倒是“大跳水”的情况屡见不鲜。如果按照传闻的绢制小版总发行量50万、门票销售4万张来计算,那么至少还有40多万版绢制小版张没有露面,如此算来,110元的价格是否就能成为其最终定位,确实让人不由得心生疑窦,更何况相似发行量的小版张目前的价格几许,恐怕大家都心知肚明,即使加上个“首套丝绸邮票”的帽子,也断不至相差这么悬殊,所以,炒作门票背后显而易见的利益驱使,倒应当引起大家的警惕。
二、特供品销售欠合理
特供品如何发售?这恐怕也是广大收藏爱好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据说,今年一张门票在邮票和银币中二选一的情况可能会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部分绢制小版张和加字银币的捆绑式销售,将有1.4万套邮币装帧册在现场发售。不可否认,观展者几乎都会想到购藏一套纪念品,捆绑式销售的确能够满足一部分收藏爱好者的需求。但是,想要购藏一套纪念品并不意味着就要全部购买绢制邮票和加字银币,因为观展者中虽然也有邮币双兼者,但更多的则是单一爱好者,选购一种纪念品往往已经足够,更何况,爱好者在选购纪念品时往往也会考虑到价格和价值因素,价值高、预计升值空间大的品种会呈现更多的需求。因此,将邮票和钱币捆绑式销售至少存在着两个弊端:一是在满足一部分收藏者需求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另一部分收藏爱好者的选择权,这不是理想的手段;二是有可能增加部分收藏者的经济负担,一旦某一款特供品在现场供不应求,那么有部分收藏者就只能花更高的价格去购买既包含自己中意品种、又包含自己所不需要品种的装帧册。虽然是部分捆绑式发售,但如果以4万张门票来衡量的话,现场发售1.4万套邮票、钱币装帧册,超过30%的比例,恐怕很难用合理来形容。
三、“名正言顺”放货之患
对广大收藏爱好者而言,邮票钱币博览会是一次有益的盛会,可对某些部门而言,博览会同样也是巨大的机会,因为借着博览会之名往往可以达到“名正言顺”放货的目的。在主管部门今年加大监管力度、严肃处理了一批违规事件之后,违规放货似乎有所收敛,可是,对“憋”了许久、急欲实现切身利益的某些部门而言,邮币博览会无疑是一次不容错过的大好机遇,加上一个折子,不准违规放出的邮票可能就可以“集邮品”销售的名义堂而皇之地走出库房的大门、走进博览会的销售现场,从而“无名而实”地达到根本目的。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类似的情况在以往的博览会上时有发生,而且每每都对受博览会刺激而有所反弹的市场产生沉重的打压作用,不能不让人多生个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