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钱币雕艺入上海文化遗产名录(《钱币》报)

[日期:2007-08-24] 来源:  作者: [字体: ]
钱币生产中的手工雕刻技艺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柴剑光)
本稿刊载于2007年9月上旬出版的第十七期《钱币》报上,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www.jibi.net),谢谢!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日前,上海造币厂申报的钱币生产中的手工雕刻技艺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申报工作从去年年底开始,上海造币博物馆筹备组在设计制模车间、宣传处的大力支持下,编写了项目简介,填写了申报书,制作了近10分钟的视频资料片,上报至普陀区及上海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经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程序后,钱币生产中的手工雕刻技艺被列入普陀区和上海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69文化遗产日,在普陀区宜川少儿图书馆和东亚展览馆分别向市民展示。

附项目简介:

钱币生产中的手工雕刻技艺

手工雕刻技艺在钱币生产中的应用几乎与钱币生产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中国的钱币生产就使用手工雕刻技术雕刻石范,即在石材上雕刻出一个钱币的形状,将金属溶液浇入其中,形成钱币。随着钱币铸造技术的发展,铸钱由石范、泥范、金属范,发展至西汉以后的叠铸生产,但无论那种铸钱方式,最初的钱范(祖范)都是手工雕刻的。

到公元七世纪,我国的钱币铸造进入了母钱翻铸(翻砂铸钱)的新阶段,手工雕刻的对象由钱范演变为钱样:每种新的钱币铸造前,先雕刻钱币的样品———钱样,呈报批准后,以钱样为母板,大规模生产流通货币。

19世纪初,中国部分地区出现了手工打制钱币。手工打制钱币的模具也是手工雕刻而成。

19世纪后半叶,随着西方机器铸币技术的引进,中国古代传统的钱币浇铸工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一段时期内,除了个别地方造币厂外,中国机器制币中的模具生产主要依靠西方国家。

到清末民初,随着西方手工雕刻模具技术开始传入中国,中国技师逐渐将以凿子为主要雕琢工具,在模具上雕琢图案的中国传统手工技术与以雕刻刀为主要雕刻工具的西方手工雕刻技术相结合,发展出自己的雕刻手法。

在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各革命根据地建立了数家造币厂,充分发挥了手工雕刻技艺,制作了多种货币模具,生产了种类繁多的金属货币。

随着西方机器雕刻模具技术的广泛应用,比较正规的钱币的模具基本上都以机器雕刻为主,手工雕刻成为了造币模具制作工艺过程中的一个工序。

新中国成立后,币章的模具一般都是由机器雕刻,而手工雕刻模具生产的产品,更具表现力和防伪性,受到广大钱币爱好者的追捧。

近年来,上海造币厂各级领导日益重视手工雕刻技艺的传承发展工作,采取各种激励手段,为手工雕刻人员岗位成才搭建平台。通过竞聘的形式,从企业中挑选出数名具有一定美术基础和专业技能的青年职工作为后备力量来进行培训,并邀请原从事手工雕刻模具的退休技师,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训练、辅导,让手工雕刻做到后继有人,手工雕刻的事业重新发扬光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令人喜爱的双连张(长弓)
下一篇:真情不变,相爱永远(李晔)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