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市场呈“爆热”状态,一件作品的价格会比三四年前高出十倍有余,一个拍卖行一年两季的拍卖额几乎会翻一倍。试想,当代艺术市场在长期缺乏良好社会文化基础和市场准备的背景中突然“爆热”起来,这能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吗?“爆热”的背后更多的是经济原因,而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这说明大部分投资是没有明确的艺术性目的的。也就是说,这些资本不是投向的收藏这个终端环节,而是处于市场运作这个中间环节。
那么,这部分投资对投资对象的选择必然处于“跟风”状态,跟什么“风”?简单的做法就是只要在一串名单中圈出那些当代艺术明星们的名字就行了,自己是不是喜欢他们的作品、作品与我们的文化现实与理想有何联系,这些跟资本能否获利并无直接关系。大量资本的跟进还会借助一切力量对已成事实的当代艺术“典范”予以肯定,以维护这种投资的“牛市”。
当代艺术投资的风头浪尖不是在安静的画廊中,而是在拍卖师的煽动和落槌声中。拍卖场的主角是资本,拍卖也是价格炒作最直接的方式,一件作品的成交额所产生的影响力会强大于关于这件作品的学术判断。当今艺术市场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拍卖公司多了,仅今年新成立的就有二百多家。就市场而言,现在已很难谈艺术作品的真实价值和意义了。人们更难以知道,这些艺术除了能卖钱以外,还能干什么。
如果我们仅仅把艺术市场看作一种价格涨涨落落的经济行为的话,问题倒简单多了,因为盈亏只是那些居少数的投资者和收藏家的事情,但问题却不止于此,价格“暴力”还会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时时动摇艺术的价值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