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另眼相待编年票

[日期:2006-10-04] 来源:集邮博览  作者:宝木 [字体: ]

  说起编年票,大多数集藏者和邮商都会无奈摇头叹息,尤其是失望的表情常常溢于言表,毕竟编年票实在太不争气,自1992年亮相之后,其总体表现就非常的糟糕,至今己发行的编年邮票中,依然有超过半数的品种在市场上低于面值交易,而且2006年刚刚发行的编年邮票,仍然有过半数陷于打折窘状。

  许多人都将编年邮票和此前的JT邮票作比较,那么无论是设计、印刷和市场表现等诸方面都远逊于此前发行的JT邮票。不过唯一可以超越的可能就是题材了,在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社会变革时期,编年邮票的与时俱进与继承JT邮票优良传统相结合的表现,却让人感受到了时代的飞跃与进步。如“北京奥运”题材的横空出世,彰显了中国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地位,“航天”题材的亮相,也同样提升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速发展。至于风光题材的表现,也从纯粹的景点表现演变为自然和谐与环境保护的视角,反映出当今社会的审美观正在发生极大的变化。因此方寸中能够管窥社会的脉搏,这一点在已经发行的14年编年邮票上可谓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

  不过,在已经过去的14年多的时间里,编年票的市场形象不佳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特别是绝大多数品种在邮市上长时间低于面值交易,且打折幅度惊人,成为了邮人诟病的对象。

  那么,编年邮票会不会由废铁变成“钢”呢?

  一、存量至关重要

  一种邮票在市场上的存量,往往决定着其在藏品市场上的价格定位,虽然这种因素不是唯一的,但也是十分重要的。所谓“物以稀为贵”的市场法则,是任何藏品都无法抗拒的。

  应该看到,编年邮票存在着先天不足,即2001年之前所发行的编年邮票,都处于发行量偏大的状况,个别年份的编年邮票则创出了新中国邮票发行量的天量,这就是造成编年邮票长期打折的根本原因,而一级市场违背市场价值规律低价抛售(同样也是违规行为),无疑令编年邮票的市场低迷呈雪上加霜格局,形成了致命的价格体系雪崩。

  自然,随着近年来国家邮政局正视编年票在市场上不合理现状,采取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办法,如2004年和2006年连续的大销毁行动,使得编年票糟糕的市场表现出现了些许转机,一度在市场上跌势汹汹而成为打折寄信票的1992-2001年邮票,其市场露脸机会越来越少,且在2005年的打折票中占据比例已不足20%,主要是一些面值高的小型张品种,套票比例呈不断缩小状态。

  反映到市场上,一度人见人弃的编年票价格也出现了微妙变化,像过去8年中仅“虢国夫人”、“叶挺”和“长征胜利60周年”等个别几套邮票站在面值上方外,其他都属于打折票成员的编年票,自2004年10月份开始,站上面值的品种就不断地在增多。目前2001年之前发行的大多数人物题材邮票都已在面值上方,诸如“民主人士”、“陈毅”、“宋庆龄”和“古代思想家”等邮票的价格已超越了面值,且市场上往往出现一票难求之态。另外一些过去并不为人看好的品种同样也回归面值,除了不少单枚成套邮票外,像“中国汽车”、“中国飞机”、“北京立交桥”、“龙(文物)”、“长江公路拱桥”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等,而接近面值的就更多了,如“抗战胜利50周年”、“铁路运输”、“震后新唐山”和“吉林雾淞”等等。说明经过多年来的消耗和2004年大销毁以及今年初封库销毁之后,市场存量减少是实实在在的,至少现在有过半数2001年之前发行的编年票,要想“收购”上万套已是困难重重的事,而如此状况在2年前绝对是不可能的,除了个别几套紧俏邮票外,其他品种几乎在二三天内就会轻易低价收获。

  这一点在今年市场上的表现已越来越明显,如1995年3月上旬发行的“社会发展共创未来”邮票,在6月上旬到7月中旬的短短40天内,市场收购价即从1元飙升到1.5元,涨幅50%,而其发行量是5204.2万套。如果这套邮票没有大量消耗或销毁,可以肯定的是货源存量应该绰绰有余,但现在的事实却说明了此票在市场的紧俏状况,也反过来证明了其市场存量已不大了,形成了价格的飙升。

  事实上,这种情况在近年来的市场上屡见不鲜,不少编年邮票的价格回升到面值乃至出现超越面值的飙升,往往就是因做产品(礼品)册收购而导致,其中不乏发行量在3000万套以上的编年套票。造成如此结果的原因除了市场寄信的大量消耗外,连续的大规模销毁作用不可低估,而且也已经产生了作用。目前市场上20分面值编年邮票尤为明显,其中单枚成套票更加的突出,绝大多数均己回升到面值上方,低于面值的市场存量微乎其微。与此同时,一些大套票(全套4枚以上)也由于前几年被大量按面值拆零低价销售,整套的存量同样呈锐减状态,使之市场价格出现上扬。

  二、题材为王

  题材是邮票的灵魂,一个好的题材,如果再具备上乘的设计与印刷,往往会造就精品,这一点无论是老纪特还是JT邮票,再经过长时间的市场考验之后,都会显山露水地表现出自身的价值。

  在这些题材上乘的邮票中,绝天多数都存在着一些惊人的共同点,如发行量在同期发行的邮票中并不少,有些还高于其他邮票的发行量,再有的就是超过70%的邮票都是4枚以上的大套票,而且8枚及以上的大套票比例不低,但在全部发行的邮票中,大套票成为精品的概率似乎更加的高,尤其是题材出类拔萃的大套票,成为精品行列的强势品种比例高得惊人。这种绝非偶然的现象,是值得投资者思考的,虽然编年邮票发行8枚以上(含8枚邮票)大套票的套数不多,但5枚以上的大套票不少,其中就不乏题材好的精品邮票,如“京剧丑角”、“上海浦东”、“五台古刹”、“普陀秀色”、“古代思想家”、“东周青铜器”和名家绘画作品等邮票,都是与JT精品邮票相比毫不逊色的品种,至于成为了套票小版张或小版票的“黄山”、“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和“民族大团结”等,更是老纪特与JT邮票中所没有的,其精美程度已处于更上一层楼的状态。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大套票成为精品乃至强势邮票的概率非常大,而发行部门在选择时,也往往将重要的、上佳的题材纳入大套票的发行范畴,使之成为精品有了先天的条件。

  纵观编年票中的强势品种,几乎都是受集藏者欢迎的出色题材,如古典绘画题材中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步辇图”、“清明上河图”和“洛神赋图”,中国名著中的“聊斋志异”系列,花卉系列,近代画家作品选系列等等,这些题材在老纪特和JT邮票中同样深受欢迎,也是市价高企的题材品种。

  三、特殊的减量板块

  2000年以来,国家邮政局为了救市,采取了发行缩量品种措施,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板块——小版张,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小版票,也导致了市场在2001年之后热点转移到小版张与小版票上,直到现在小版张和小版票依然是市场的炒作热点。不过笔者认为,小版张的消耗量不大,发行量几乎就等于存世量,目前市场价格也已经体现出强势特征,并获得了市场的认同,在此不作展开论述。倒是2001年以来的编年套票出现的大幅减量必须关注,尤其是2003年以来的地量品种更加值得关注,因为这些套票的发行量均在1000万套左右,已接近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发行量水平,考虑到不少品种在二级市场上的打折消耗以及2003年之前纳入销毁的情况,可以肯定其中不少邮票的存世量已不大,加之市场热衷以小版票为基础单位的交易,版票的数量就更少了,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单枚成套小版票价格高的原因所在。我们从处于15年来地量的2003年小型(全)张近年来价格表现中,就能够感受到这种情况,如“聊斋(3)”小型张的价格不断走高,“民运会”小全张的货源不断匮乏,均反映出这段时间编年邮票因量的减少,而突显出逐步走强的脉动。当然,其中一些没有小版张、题材又好的编年套票,后市的机遇就会变得不同寻常了。

  四、与时俱进的题材发掘

  进入21世纪,邮票的题材越来越丰富,而新的题材机遇也呼之欲出,其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题材无疑是世纪性的大题材,其热度完全可以超越1997年前的香港回归题材,因此“奥运”题材热将成为2008年之前邮市的大热门,这一点在香港回归前的邮市中,已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估计“奥运”题材热在后市会出现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局面。此外,我国航天事业的突飞猛进,也酿成了航天题材邮票的热度上升。目前,编年邮票中与这两个题材有关的邮票都呈热度上升的趋势,值得重点关注。惟一让人感到遗憾的是,与奥运会影响力不分上下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居然被发行部门遗漏,且至今也没有推出任何邮票发行计划,实在是属于失之偏颇。

  以上是编年票会不会成为“精钢”的主要视点,从综合的角度出发,困扰编年邮票走强的关键因素,就是发行量大与一级市场非理性低价抛售导致,只要这个问题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那么编年邮票的市场走势就不会弱于1985年之后发行的JT邮票。

  考虑到大量编年票目前的市场价格极低,因此不少题材颇佳的品种投资潜力巨大,一旦销毁如管理层希望的那样彻底,则在市场走好之际,编年票回升到面值并不困难,而且也是应该可以看到的基本目标。就目前看,一些价格偏低的编年套票即使回归面值,其投资收益也已经不小了,而现在已经在市场上高于面值的强势编年票,会凸显高人一等的强势品种风范,投资收益也将更加的惊人,这也许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



阅读:
录入:yc007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收藏精品不论大小小幅精品将更受追捧
下一篇:即开型福利彩票再出彩市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