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面值仅8分的T46“庚申猴”一步跨上单枚2500元,四方连达到10200元,全张票突破20万元。这枚升值速度快得惊人的“金猴”再掀邮市大浪。
9月19日,记者赴成都冻青树邮市,特邀请成都市集邮者、邮市管理者和邮商召开《中国集邮报》座谈会,倾听邮人心声,共同探讨今年邮市的行情发展。大家告诉记者,从今年前9个月的市场行情表现分析,几乎所有的新中国邮票价格都处于回升状态。记者看到,市场内经常有爱邮人四处找票源,一些邮商感叹没了低价票源,做差价谋生很难。一位邮商从今年3月初开始经营老纪特JT、“文”票、编号票,买进再卖出,至今已尝到了赚钱的甜头。他说,连过去最不被看好的早期JT人物票都涨了。近期,市场热点不断增多,场外资金正在涌人,人气大增,成交活跃,热点品种轮流登台亮相,呈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景象。
集邮文化消费的力量正激活邮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能力大大增强,也为集邮活动注人了新的动力。从目前市场看,“庚申猴”的需求,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制作礼品册的需求。而这种需求,随着时间推移,以及收藏者经济实力的加强,还会进一步扩大。近期人物票的市场需求特别活跃也是礼品需求推动,J126“贺龙”J134"朱德”J138"叶剑英”等人物票,1997年市场价分别为3.50元、5.50元和14元,到今年年初,它们的市场价涨至5.50元、8.50元和17元,最新市价分别是8元、12元、23元。
邮商翟亦武先生认为,集邮经济与集邮文化是相辅相成的。集邮文化重在挖掘,集邮展览和集邮活动应办出特色,以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观看和购买,造成集邮的轰动效应,扩大集邮在全社会的影响。而集邮市场只是反映了邮票价格的动态趋势。
邮商钟德志把精力主要放在为集邮者提供邮展所需贴片、展框、场所等服务内容上。现代经营竞争激烈,谁提供的信息越多,谁给人提供的方便越多,谁就会拥有越多的客户;而谁的客户越多,他的信息也会增加越快,赚钱的机会才多。
集邮者范荣晖说,邮商和集邮者是鱼和水的关系。近年来,各地集邮协会正在萎缩,但是民间的集邮组织却呈现出勃勃生机,其成员遍布全国,致力于研究票封片戳等。一犬宇比叻谜的集邮者正千方百计地普及集邮知识,培养更广泛的集邮群体,激发集邮消费的需求。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集邮者对符合自己专题收藏需求的邮品倾情出资收购;投资者凭借自己的眼光买进卖出,赚取差价;资金实力雄厚的机构和企业不断从国内外的拍卖会上获得珍邮,以期分散投资风险、调节利润;还有巨大的礼品市场,各种主题的礼品邮册层出不穷,礼品需求已成为邮票市场的主要流向。如此,不为集邮大众看好的纪念邮票反而成为热销品种。集邮活动正成为一种颇有市场的文化消费,集邮市场正成为集邮文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流逝的时光为邮市向好奠定基础
新中国早期票已开始张扬其历史沉积之美。按照邮票的价值规律,越是存世量小,越是艺术价值高,越是追求者多的邮票,越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值。邮票经过大量的邮政消耗,市场的沉淀,存世量日益减少,此后才会体现其极强的升值潜力。
邮商李森元告诉记者,今年他终于尝到了赚钱的甜头。以前买进的邮票现在都赚钱了。他在20世纪80年代曾以0.88元的面值价购进1万套J106“陈嘉庚”,从2004年开始陆陆续续卖出,曾以1.8元的市价卖了3000多枚,又以8元至10元的市价卖出一部分,赚了不少钱。他认为坚持下去就会有胜利的果实。
经营打折票的邮商黄在清说,现在打折票比2003年少多了,经营打折票的邮商队伍正在萎缩。他近期想在市场上找2001年发行的“永乐宫”小版票,按面值买非常难。 2000年,一枚纪94M“梅兰芳”小型张市价是16000元,T46“庚申猴”票是1250元,如今其最新邮市成交价分别是35000元和2500元。老纪特、“文”、编号票JT票、年册等大多数品种涨幅较之去年大约超过了50%。许多集邮者突然发现很多邮品都缺货,不好买了,过几天再问,价洛已经涨了。
静下心来回头看,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随着时光的流逝,邮市在一点一滴的细微变动之中走出低谷进人上升通道。但集邮者李振海先生清醒地看到,中国的集邮市场要理性回归,必须有绝大多数的集邮者参与进来。他提出,国家邮政部门要走共赢的道路,只有保证集邮者手里的邮票保值增值,才能发展壮大集邮队伍,才谈得上市场的长久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