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推出第4组,全套5金6银11枚金银币中,“火药”和“印刷术”应该是影响世界生产力发展的两项重要发明。
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从字面上解释,所谓火药,就是“着火的药”。追根溯源,它的出现,与古代炼丹术有着密切关系。古人炼丹,非常注重硫磺的功用,因为硫磺能够制服金属。在炼丹过程中,古人发现当硫磺、木炭和硝石一起加热时,易生激烈燃烧。“火药”由此而生。最早完整刊载火药配方及制造工艺的,是成书于1044年的《武经总要》。但在《诸家神品丹法》中,就载有唐初孙思邈的“丹经内伏硫磺法”。金银币“火药”正面图案均为“长城”,上为国号,下为年号,有泱泱大国之威严。背面图案分为4个区域,左中部分为说明区,上有“火药公元十一世纪”的简单说明,下为“5元”面额。上端四分之一处,又分有两个画面,圈内为火药成品以及由火药制作出来的炮弹,圈外是古代工匠制作火药的场面。画面的主体,是激烈的战争场面,而激烈战争的焦点,又集中到正在发射的大炮,和堆在一边的炮弹上。说实话,如果没有说明文字,其画面,让我们联想到的,只有战争。类似处理,说不上什么不好,但也绝对说不上是好。因为火药的发明,意义在两个方面,一是军事用途,一是生产用途。从金银币“火药”的设计看,前者的作用明显放大了,而后者,甚至被忽略不计。这,多多少少扭曲了火药发明的意义。
马克思曾把火药和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称作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火药9世纪末发明于中国,13世纪初传到阿拉伯国家,13世纪末才浙渐流入希腊和欧洲诸国。而到14世纪,他们才开始利用火药制造武器。
同是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也出现在“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④”中。与“火药”一样,金币的面额为50元,规格27毫来,重1/2盎司,发行量1200枚。银币面额5元,规格36毫米,重22克,发行量15000枚。金银币均由沈阳造币厂铸制。
从风格上看,“火药”和“印刷术”同出自于一位设计者。其背面图案,主要分为上下两个部分,面额“5元”和简略说明“印刷术公元八——十一世纪”,分置画面的左右两侧。画面分远景和近景两个层次,远景是规模生产的全景,相比于近景中的个体的雕版印刷,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都应该先进了许多。画面的近景,是设计者精细雕琢之处,画面上出现印刷工具,这些工具的摆放,印制流程,操作者的姿势,包括后面坐的椅子,身边的条案,等等,看得出来,都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与考证。恰恰因为这一点,画面人物的神情刻划,反而被设计者忽略了。因而给藏者留下的,是一个缺乏激情缺乏自信的印者形象。
印刷术是按照或图画原稿制成印刷品的技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雕版印刷出现隋唐之际,开始主要在民间使用,9世纪才出现大规模的雕版印刷。北宋年间,毕升发明了泥活字,活字印刷的历史由此掀开。元大德年间,王祯创造木活字和能够转动的排字盘,把活字印刷又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此期间,印刷工匠还创造了套色印刷。此外,以用铜锡、铭等金属为材料的活字印刷,也逐渐发展起来。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物,是中国印制于唐咸通九年(868)的《金刚经》。全卷长4877毫米,高244毫米,卷首有释迦说法图。它原藏于甘肃敦煌千佛洞,1899年发现。1907年被英国人斯坦因盗出国外,现存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