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发行的生肖邮票“丁亥猪”,与传统的农历春节,相隔了差不多一个半月。这么大的时间跨度,多年难遇,自然也为生肖邮票在市场炒作,拉开了更大的空间。发行首日,大版的价格在49元左右,小版的价格也在27元附近。相比于面值,前者翻了两番,后者上涨了将近20元。应该说,开局不错。
从1980年“庚申猴”到现在,新中国生肖邮票发行,已经走过27年。“丁亥猪”是三轮生肖邮票的第一款,也是继1980“庚申猴”(0.08元)、1991“辛未羊”(0.20元)、1992“壬申猴”(0.70元)、1997“丁丑牛”(2元)、2000“庚辰龙”(3.60元)、2003“癸未羊”(2.80元)、2004“甲申猴”(0.80元)后,面值发生第8次变化的生肖邮票。现在的1.20元面值,较之去年“丙戌狗”,高出50%,但与最高3.60元相比,又仅仅只有它的三分之一。按常规,生肖邮票面值变化应是直线向上,但27年间的轨迹,却是有起有伏。这中间,有市场的无奈,也有政策的无奈。
新中国邮票中,生肖系列是持久不衰的热门题材,而领军品种“庚申猴”,又在其中担当行情沉浮风向标的重责。“庚申猴”从最初面值0.08元,到现在的2450元,27年间,经过了3次大的跨越。1991年从70元飞升至300元,1997年又从300元飞升至1850元,2006年又从1680元飞升至2450元。3次跨越,程度不同,层次不同,意义也有所不同:前者是潜力挖掘,中者是价格炒作,后者是价值回归。尤其是后者,在2006年,被称为是“庚申猴”现象,由此也引发出集邮大众对生肖邮票价值的重新审视。
同样是“猴”,到1992年“甲申猴”问世,情形却发生了巨大变化。年初闪亮登场,年末打折贱卖,短短不过10个月,它就从米箩跳至糠箩,身份变了,身价也连跌了几个台阶。红火了多时的生肖邮票风光,也由此黯淡下来。“甲申猴”雪崩,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肖邮票面值翻倍提高(高出“辛未羊”2.5倍),二是发行量无序猛增(2.04亿,比“辛未羊”还要多将近8000万)。天量发行之乱,到1993“癸酉鸡”,达到了极点——2.50625亿,这不仅是生肖邮票发行量之最,也是新中国邮票发行量之最。
“量”是一道紧箍咒,它限制了生肖邮票的价值体现。生肖邮票发行27年,前26款生肖邮票,强(溢出面值)弱(低于面值)各占一半,就是“量”在其中起了杠杆作用。也正是因为“量”,本来在市场表现一直不错的“丙戌狗”,结果在邮票发行量公布当日(高出“乙酉鸡”362.3万,“版式二”高出99.8万),价格应声而落。其中大版由29.60元落至24.30元(现价21.50元),小版由17.80元落至14.60元(现价14元)。就连与“量”毫不相干的赠送版,价格也20元落到18.50元(现价14.50元)。“量”对生肖邮票的杀伤力有多大,由此可以窥见一斑。
生肖邮票将向何处发展,不好说。从文化角度,生肖情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绵延了数千年,代代相传,难以割舍。只要生肖情结不断,生肖邮票永远是关注的热点;从市场角度,虽然生肖邮票发行量大如天,但经过多次销毁,它的实际存世数,已经有较大幅度的削减。量变必然引起价变,其后市,自然可以谨慎看好;从收藏角度,世人虽有割不断理还乱的生肖情结,但情感的寄托方式,并非只有邮票这一种形式,现在磁卡、钱币、金银饰品,等等,都瞄着生肖收藏这块大蛋糕。生肖邮票想一手遮天,难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