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洋网-信息时报 2011年03月06日03:29
主讲人:孙海平 (广东省集邮协会副会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世界第一枚邮票诞生于1840年的英国,这与工业革命在英国最先启动有密切联系。当时,在社会学家、“邮票之父”罗兰·希尔的建议下,英国开始对邮政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由他亲自主持设计了世界第一枚邮票“黑便士”。邮票诞生后不久,即派生出集邮文化活动,使邮票在另一个领域里发挥独特的作用,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中国邮票发展史经历了海关试办邮政时期(1878-1896年)、清邮政时期(1897-1911年)、民国和新中国等四个时期。中国第一套邮票是由清朝海关发行的大龙邮票,根据不同时期分为薄纸大龙、宽边大龙、厚纸光齿大龙和厚纸毛齿大龙四种。由于邮政业务发展,邮票的需求量增大,以及大龙邮票版模损坏,不能再用,1885年又发行了小龙邮票。1894年11月,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慈禧六十寿辰纪念”邮票(俗称“万寿”票)诞生。1897年,清代国家邮政正式开办后,需要各种面值邮票,为应急,除将海关邮政时期发行的小龙和万寿邮票加盖多种面值暂用外,同时又将贮存在上海海关的 3 分红色印花票加盖使用。在清代邮票中,除“大龙邮票”外,最著名和最吸引集邮爱好者的当属1897年2月20日大清邮政局发行的“红印花加盖邮票”,邮人们把对有关红印花及加盖邮票的课题研究称之为“红学”。
邮票的种类经历了由简到繁,再由繁至简的过程,邮票主图经历了从人物、徽志、数字的发展,如今无所不有。邮票质地从单一发展成多试多样,即从纸变化为金银铝木、塑料丝绸、针织尼龙、香味全息、唱片等等。邮票的功能也从原来的邮资凭证发展成为收藏、宣传、史料、交流和商品。邮票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形状,如三角形、圆形、菱形等。可以说,邮票既是国家名片、百科全书、艺术宝库,也是历史见证和特殊商品。
邮票的收藏价值主要与邮票的发行量、邮票的质量、邮票的存世量、邮票发行的首尾、邮票的面值、邮票的枚数、邮票的比价、邮票的新旧、邮票的需求量和邮票的品相有很大关系。以1980年的猴年生肖邮票为例,它是新中国以来发行的第一枚生肖邮票,当时发行了400万枚,只有8分钱面值,刚开始人们都只当作寄信用,后来它的价值才突显出来。猴年邮票设计十分精美,由著名画家黄永玉亲身设计,并且为雕刻版印制,邮票图案摸起来有毛茸茸的感觉,如今在火爆的邮市里身价增长超万倍。
集邮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可以开阔视野,升华境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寓教于乐,传播友谊,储蓄保值。
(本文只代表嘉宾本人观点,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报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