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05] |
![]() ■潘庭宏笑言在收藏路上,遇到不少困难与挫折,但他从不言悔,展现不屈不挠的红军精神。 文:陈慧敏 摄:莫雪芝 中国改革开放逾30年,缔造不少传奇。 出身于云南一个小山村的潘庭宏,亦由一个农民蜕变成一个企业家。先富起来,潘庭宏奋力为事业打拚后,又花尽心力,收藏毛泽东像章、一切有关红军的革命遗物、日本侵华战争的证据等。20多年来走遍大江南北,更斥资3千多万兴建私人博物馆,展示自己45万件藏品,被列入健力士纪录大全。努力不懈的他,因此赢得红色收藏家的美誉。 付出的一切,并非为名为利,只为彰显红军不怕牺牲的精神。「好好保存这些藏品,让下一代了解前人的艰辛,明白现在的幸福,得来不易。」潘庭宏日前挑选了5,000多件珍贵像章,首次在香港展览,让更多人认识这些藏品背后的意义和历史。 「自己能闯出一番事业,得归功于国家政策。」潘庭宏认为自己成功创立天然矿泉水生意,有赖国家的富民政策,所以一直怀感恩的心情,除了努力捐助贫童,兴建希望学校外,从1988年开始,他还开始收藏毛泽东像章和红军革命遗物等充满历史意义的物品。 历史遗物 教育下一代 因为今天受恩惠,更感激前人的无言奉献。潘庭宏坚定地表示:「没有毛主席和前辈们的艰苦奋斗,我们就没有今天安稳富足的生活。」出生在云南曲靖市富源县的他,对于红军与家乡的渊源,自小就耳熟能详,对红军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推崇备至。 因此,潘庭宏积极收藏毛泽东像章、红军革命遗物等珍贵藏品,好好保存前人艰苦步履的佐证,提醒新一代今天享受的幸福,并非必然。饮水思源,并不足以为他收藏的本意下脚注,因为他更希望透过藏品,令下一代继承前人不畏艰辛的精神。 攀山涉水 与时间竞赛 为了寻找藏品,潘庭宏踏遍大江南北,足迹遍及20多个省市。「一次知道贵州遵义有人收藏了红军长征时使用过的电话,对方知道我的收藏目标,开价1万多元。」 面对对方开出的高昂售价,潘庭宏没有却步。「每一件藏品,就如我的亲生子女般珍贵,散落在民间的珍品,就像被人拐走的孩子,做父母的无论怎样辛苦,总得将他们找回来。」所以他跑了4次,最终说服对方,以3,600元购得这个珍贵的藏品。潘庭宏笑说:「我向对方讲道理呀,说明自己的收藏宗旨,幸亏对方也理解。」 毛主席像章 设计大不同 小时候经历文革的潘庭宏,对毛主席充满崇敬之情,对设计变化多端的毛泽东像章,亦充满亲切感,即使节衣缩食,也不遗余力搜寻,至今已收藏了34万件毛泽东像章。 「当时不同的单位会推出毛泽东像章,设计各不相同,收集就更富趣味。」他解释除了常见的红色圆形襟章外,以有机玻璃制成的白色方形襟章,也十分特别。当中以错版的最特别,例如缺少了台湾版图的毛泽东像章。毛泽东头像向右的襟章也不多见,十分珍贵罕有。 积极走遍大小乡镇,寻找失落了的历史遗物,因为很多人并不认识它们的历史价值。潘庭宏慨叹:「不少人视之为烂铜烂铁,没有意识好好地保护这些充满意义的物品。」所以他积极与时间竞赛,尽力拯救这些难得的珍品。「在我眼中,收藏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文化,因为在追寻和了解藏品背后意义的过程中,也加深了我对历史的认识。」
不怕艰辛 体现红军精神 潘庭宏至今花了1,000多万来收藏,07年更投资近3,000万元,兴建占地超过1,600多亩的私人博物馆--富源民族文化生态村,馆内展出超过45万件历史珍藏,免费让更多人认识前人艰苦奋斗的历程,算是向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20多年来孜孜不倦找寻藏品,潘庭宏获得家人和不少市民的支持和认同,例如有一次在贵州领导的陪伴下,就成功购得3,000个毛泽东像章,但同时有人觉得他很傻,因为他这些年来的努力,只有付出,没有回报。「收藏的过程,虽然艰辛,找到藏品的欣喜之情,却是千金难买。」 纵使前路如何艰难,他都无怨无悔地走下去,就如他推崇的红军精神,不畏艰辛,勇于接受挑战,在宣扬这种精神的同时,他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身体力行,活出红军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