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经在前面列举了不少有关诚信正反两个方面的例子,主要是想以此说明诚信对于构建良好集邮文化生活环境和建立集邮人际间和谐关系的重要性。最后,笔者再举两则有关诚信缺少对集邮经济活动带来消极影响的实例作为本文的结束。
20世纪40至50年代时期,上海有一位名叫汪筱灵的儒商,这人经济实力相当雄厚,在钱币、邮票经营活动上称得上是一头大鳄,但是,提到他这个人,上海邮坛都极少有人知晓,即使是他经营活动的全盛时期,也只有极少数几位与他有业务往来的邮商同行才熟悉他,这是因为他挂的招牌是“上海钱币社”,而且,这块招牌并不是挂在沿街店面,而是挂在四川中路南京东路口一座名叫嘉陵大楼的商务办公楼楼上一间办公室门口,不是与他有过业务交往的人是寻不到这里来的。再说,集邮经营只是他的兼业,其经营方式也跟平常邮商不一般,他不设门市交易、不登广告,所以在上海的邮商名录中也没有他的名字。
汪筱灵的集邮业务是在上海的邮商同行间批量进货,积到相当数量后,再虿量装运,出口到欧美市场;他的出口量极大,一次外运就可达几十甚至上百公斤,远远超过当时上海其他出口商的平常外运数量。他在钱币收藏、流通圈子里的名气则很大,经营的货品包括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金、银、铜、纸质货币,无论进或出,交易量都很大,在当时,是与已故钱币学家马定祥先生齐名的一位重要人物。《中国货币史》一书的作者、已故复旦大学彭信威教授特别赞赏汪的专业知识,称他是“了不起的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