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证券市场融资门槛酝酿提高

[日期:2008-07-08] 来源:腾讯财经  作者: [字体: ]

2008年07月08日07:25   腾讯财经

证监会拟将股市投资收益等6个项目界定为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本报记者 初一

上市公司股市投资收益或将被重新界定为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记者昨日从业内获悉,中国证监会正在酝酿对《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进行再一次修订,征求意见稿主要涉及新增6个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其中就包括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

作为一个监管指标,非经常性损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与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资格。因此,其外延的扩大,被业内人士视作证券市场融资门槛提高的一个信号。

征求意见稿显示,此次修订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义基本没有改动,但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由15项增至20项,由于修订后的项目不再包括原第15项“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所以实际新增6项。

新增的6个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包括:除同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收益;持有投资性房地产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根据税收、会计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当期损益进行一次性调整对当期损益的影响;受托经营取得的托管费收入。

此外,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第5项“企业合并的合并成本小于合并时应享有被合并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产生的损益”,征求意见稿改为“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产生的收益”,其涵盖的范围也有所扩大。

一份由权威部门发布的报告显示,上市公司2007年度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增长152%,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出售投资实现收益高达2500多亿元,占到利润总额的18.7%。业内人士指出,出售投资实现的收益不具有可持续性,少数公司来自股市的投资收益甚至喧宾夺主,因此将此类投资收益界定为非经常性损益,有助于反映上市公司的正常盈利能力。不过,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获得的股市投资收益与其主营业务有关,在界定非经常性损益时应该加以考虑。

值得关注的是,在上一次即2007年对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的修订中,短期投资损益刚刚被剔除出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也没有作为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是IPO、再融资及T公司摘帽的考核指标之一,此次将非经常性损益的外延扩大,包括将股市投资收益重新界定为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体现了监管“度”的变化:根据目前证券市场整体的发展要求,融资需要从严监管。

上半年A股IPO承销费达25亿 共融资898亿元

上半年A股市场共有58家公司实施IPO,融资额达898.42亿元,给27家券商带来25.05亿元承销收入,这一收入水平大大低于去年同期。

受股市持续下跌拖累,上半年A股市场新股发行明显减缓。统计显示,截至6月30日,今年以来共有58只A股发行,募集资金898.42亿元。其中,4只新股在沪市上市,融资670.61亿元;其他在深市挂牌的54只新股多为中小企业,累计融资227.81亿元。与去年全年120只新股IPO、融资4470亿元相比,尽管今年上半年IPO数量接近去年的一半,但融资额远低于去年的一半。

上半年有27家券商瓜分了A股承销业务。其中,中信证券、中金公司、银河证券、安信证券、广发证券位列承销费收入前五名。排名前十位的券商承销费收入共计19.35亿元,占全部承销费的77.25%;排在最后的券商承销费收入只有0.13亿元,券商投行业务两极分化趋势明显。

承销费排名靠前的券商主要得益于大盘股发行,中金、中信、银河证券等几乎垄断了大盘股承销业务。其中,中信证券主承销了中国铁建,该股融资额达222.46亿元;中金公司与银河证券联合承销了中煤能源,该股募集资金256.71亿元,是上半年单个IPO项目融资额最高的。

汤森路透:下半年中国IPO规模近500亿美元

京华时报讯 (记者马岚)昨天,著名金融研究机构汤森路透对外宣布,由于连续几周以来亚太地区的IPO(首次公开招股)推迟现象严重,因此进入下半年后,亚太地区内的IPO高峰期即将来临。

汤森路透称,预计下半年亚太地区(包括日本)将有233个IPO项目上马,规模将超过900亿美元。中国和印度下半年的IPO规模较大。其中,中国市场将有92个IPO项目,筹集资金将高达499亿美元。印度则有54个IPO项目,规模将达到212亿美元。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IPO预计将成为今年下半年最大的IPO项目,规模将达到57亿美元。

14个行业上市公司融资须过环保关

“大部制”改革后,国家环境保护部挥出首个针对上市公司的环保重拳

记者昨天从国家环境保护部了解到,环境保护部日前印发了《上市公司环保核查行业分类管理名录》,明确在火电、钢铁等14个行业中,不能通过环保核查的企业将不得申请再融资、也不得申请上市。

在查找环保部有关对上市公司进行环保核查的通知后,记者发现,这是“大部制”改革后,环境保护部出台的第一个针对上市公司的环保重拳,有望改善地方政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考虑经济利益的种种弊端。

14个行业的上市公司纳入环保核查

国家环境保护部在“关于印发《上市公司环保核查行业分类管理名录》的通知”中表示,《管理名录》包含的14个个行业有: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冶金、建材、采矿、化工、石化、制药、轻工、纺织和制革。《管理名录》中未包含的类型暂不列入核查范围。

对于申请上市的企业,核查内容和要求包括,排放的主要污染物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依法领取排污许可证,并达到排污许可证的要求;企业单位主要产品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均达到100%;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率达到100%,并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环保设施稳定运转率达到95%以上;按规定缴纳排污费;产品及其生产过程中不含有或使用国家法律、法规、标准中禁用的物质以及我国签署的国际公约中禁用的物质。

对于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除符合上述对申请上市企业的要求外,还应核查以下3点内容:募集资金投向不造成现实的和潜在的环境影响;募集资金投向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募集资金投向不属于国家明令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应申报以下基本材料:企业(含本企业紧密型成员单位)基本情况;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待批准的上市方案或再融资方案;证明符合本规定第三条的相关文件;企业登记所在地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的其他有关材料。

环保部门话语权加大

据了解,上市公司的环保核查工作属于绿色证券政策,其目的正是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来引导资金饥渴的企业,在源头上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

记者发现,环保部门在上市公司融资与再融资中的分量,最近几年逐渐变重。

2003年,环保总局发文要求,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应向登记所在地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核查申请;2005年,环保总局将部分权利从省级环保部门收到国家环保总局,从而增强了后者的主导权。

而如今公布的《上市公司环保核查行业分类管理名录》(简称“名录”)中,国家环境保护部将需要核查的行业细化到了14个,进一步增大了国家环境保护部的主导地位,而此时距离国家环境保护部升级还不到半年。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任青山认为,此前国家环保总局的职能,简单地说就是“只管节能减排和排污收费”,在监管方面的作用有限。但升级为环境保护部后,这些现象将得到改变。

记者了解到,由环保部及其他部门共同推动的“绿色证券”,是国内上市公司向“对环境友好”的目标迈出的第一步。上市公司作为企业中的佼佼者,被赋予更多社会责任。

越南交易所叫停IPO和再融资 A股能否复制?

7月4日,越南股市连续第十日暴涨,胡志明证券交易所VN指数(基准指数)收盘439.68点,上涨2.24%。对于涨幅限制为3%的胡志明股市,股指涨2%以上即算暴涨。个股方面,151只股票中,只有5只股票下跌,146只股票上涨。越南河内证券市场的走势与胡志明市场类似,也是连续10日上涨。

越南股票市场在6月20日创出了本轮下跌的低点366.02点,之后即开始了连涨10日的大反弹,至昨日收市,累计涨幅达到20.12%。

积极政策增强市场信心

有市场人士表示,越南股指年内缩水超过六成,吸引了部分投资人进场逢低买入。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股指超跌只是反弹的技术性因素,更重要的原因是越南不断出台积极的政策,增强了市场回稳走强的信心。

早在5月日,胡志明证券交易所即宣布无限期停止所有企业IPO,包括再融资。6月14日,越南最大的股份制银行,西贡商信银行宣布,从股市回购股票,稳定国家金融资本市场,之后十多家大型国企宣布从股市回购股份。这在很大程度上提振了市场信心。

同时,越南央行双管齐下的"托市"举措已开始收到初步成效。6月10日,央行宣布从11日起将越南基准存款利率由原来的12%上调至14%,并宣布一次性货币贬值2%。央行的举措,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投资者对于该国陷入全面金融危机的担忧,"长期而言对经济是利好,也有助于改善投资信心"。

紧缩政策已经产生效应

越南计划与投资部2日公布的数字显示,越南今年6月份的通货膨胀率为2.14%,是过去6个月中的最低水平。虽然这只是一个环比数字,通货膨胀率仍是同比增长(26.8%),但已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具体来看,6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5.6%,环比涨3.3%,仍为通胀的主要推动因素。此外,住房及建材价格亦大幅上涨,同比上升23.7%,环比升1.9%。同时,越南6月份商品贸易逆差从5月份修订后的19亿美元,收窄至13亿,为去年9月份以来最低水平,主要受进口增长放缓和出口走强推动。

越南统计局(GSO)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过去全球蒙受高油价及粮食不足而导致经济状况不佳、经济成长衰退,同时越南在这段期间也蒙受高通货膨胀所苦,但今年上半年越南GDP成长率依然达到6.5%,较去年同期的GDP成长率(7.91%)有稍微下滑的情况。

但是零售业的上半年产值达到447.3兆越盾,同比增长30%。这在通货膨胀高企的情况下,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因为零售业的正向成长表明了越南人民的消费意愿有增加的情况。

中金公司认为,贸易逆差收窄以及通胀率上升步伐放缓引发了有关越南经济状况或将好转和经济危机缓和的憧憬,虽然越南金融和经济状况仍然脆弱,但近期数据表明越南政府一系列旨在控制通胀和稳定宏观经济形势的措施,已经开始对经济过热产生抑制效应。

目前,越南政府已提出了下半年工作的重点,包括继续控制通胀,稳定宏观经济形势,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减少公共开支,推动工农业及水产业的发展,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等。

A股能否复制越股

越南作为中国的近邻,其金融危机引起了国内的极大关注。

宏观方面,多数专家在分析越南经济问题时都表达出相同的观点,越南政府对关键经济数据不够敏感,政策上反应过缓。越共中央一位副部长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也坦言,"越南紧缩货币政策的实施至少晚了三个月"。如果及早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不至于失控。中银国际、齐鲁证券、信达证券等研究机构也一致认为,中国应该吸取越南的经验教训,应该严控通货膨胀。

股市方面,虽然很大程度上,越南证券市场的建立是参考了国内证券市场,但同样作为新兴市场,两国股市的运行对于双方都有参照意义。

今年来,国内股市经历持续下跌的痛苦。上半年A股市值已蒸发14.8万亿元,众多股票遭遇"腰斩"之痛。以沪深300指数为例,中国股市已在越南和冰岛之后,以47.7%的跌幅位列全球股指跌幅榜的第三位。若从去年10月份的高点算来,上证指数的跌幅已经超过了55%。有市场人士认为,国内A股上半年的表现即便称不上"股灾",但说"暴跌"应该不过分。

而近日越南股市的连续上涨与国内股市的阴跌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引起了国内市场的极大关注。

有分析师表示,对比中国和越南的基本情况,虽然都面临通胀高企、热钱流入等问题,但中国的情况要远远好于越南,通胀水平没有越南那么高,宏观调控启动较越南早很多,我们是贸易顺差而越南是贸易逆差,中国对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控制力较越南更强等等。从这个层面来讲,国内A股持续下跌的原因虽然和越南股市的下跌不尽相同,但在指数"腰斩"的大幅下跌之后,其下跌空间均是非常有限。越南近日的股市连涨,是技术性超跌与基本面改善双重作用下的反弹。所以,我们没有必要继续悲观,A股市场有技术性超跌反弹的要求,基本面也不存在恶化的趋势,政策面也不断发出"维稳"的呼声,A股市场止跌回稳反弹是可以预料到的。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阳光看台7日】奥运绿钞期货出笼
下一篇:杨百万:等孙子长大 中石油肯定要翻几倍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