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中国股市的基因图谱解析------(3)

[日期:2008-06-14] 来源:  作者: [字体: ]
 

编者按: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胡锦涛同志在2008年新年贺辞中指出要隆重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8588网站将积极参与“为中国喝彩——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即日将连载陆一先生撰写的有关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纪实文章。

本文为作者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所撰写的有关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纪实文章中的第一篇。

作者早年直接参与改革开发的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并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直接进入草创时期的中国证券市场,直接参与了证券市场发展各个重大环节和事件,对市场发展的深入和浸润、观察、研究和思考,使得作者对中国证券市场有独到的认识、看法和体会。

本文从独特的角度剖析了中国证券市场脱胎出生、早期发展所与生俱来的体制基因,是如何形成并产生了今天中国证券市场诸多好坏优劣的特性的。中国有句俗话叫“三岁看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由于作者长期积累和非常熟悉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所以对所述的所有史实都逐一加以考证,并注明出处,可以说是迄今为止诸多对历史回忆、记叙、评论、考证等文字都各自无法面面兼顾到的,而作者基本做到了,所以更显得难能可贵。

《中国证券市场早期发展历史钩沉》

 

二、中国证券市场的诞生的一个契机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1990年,时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访问了美国、新加坡等地。在抵达最后一站香港时,他在一个记者招待会上象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宣布说:“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在年内宣告成立。”

外电纷纷评论说,这“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目标不会变”,“上海证券市场及金融发展将竖立起一块新的里程碑”。

或许更早一些,可以追溯到80年代中期那个“思想解放、争鸣活跃”的时期。

 

1984年年中,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更通俗的名称为“五道口”)8182级研究生巍本华、蔡重直、吴晓灵、胡晓练等20多人共同执笔撰写了《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首先提出“要逐步建立起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若干大银行为骨干,以众多中小银行为基础,以投资银行、保险、证券交易公司等为辅的金融体系;以金融中心组织全国的金融活动应该成为全国的改革的方向;非中央银行各种金融机构要实现经营企业化。。。。。。”,第一次谈到了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这篇文章在1984年第二届中国金融年会上引起了一次思想风暴。

伴随第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的发行,当时国内的媒体就陆续刊登了下列署名文章:《社会主义要有“资本市场”》、《上海要大胆成立证券交易所》、《设立证券交易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证券交易所立法的三个问题》。。。。。。

 

19833月,当时还在海外的一些学者,向中国党和政府高层提交了《关于促进证券市场法制化与规范化的政策建议》。

198879,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万寿宾馆召开了证券市场座谈会,会议决定组建“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小组,并起草《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10月份,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小组提交了后来被称为“白皮书”的《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

1988119,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组长姚依林和秘书长张劲夫在中南海听取了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小组有关《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的汇报。

但因为1988年中央政府面临“双轨制”带来的经济纷乱、“价格闯关”引起的社会不稳定、以及因为“反精神污染和反资产阶级自由化”引发的政治争议,在这些背景因素的影响下,对中国证券市场创设的初期研究以及在体制内、在中央层面上的实际推进很快就因“目前条件尚不具备”被搁置。

催生中国证券市场出现的契机完全是经济学以外的因素。

1989年五、六月间,中国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冲突。紧急着,西方七国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为了冲破随着80年代末的社会冲突带来的国际封锁,中国政府希望采取适当的市场和政府行为来重新获得国际认可、树立改革进程仍在继续推进的国家形象和国际新形象。

 

1989122,已兼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朱镕基市长,在康平路市委小礼堂就如何“深化上海金融体制改革”的问题举行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受邀请与会的有金融、学术界的部分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

还有市府经济智囊团高级金融顾问李祥瑞、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龚浩成、上海市体改办主任贺镐圣。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鸿儒受邀专程从北京飞到上海参加会议。

就在这次会议上,朱镕基市长在听取了刘鸿儒等专家的意见后拍板决定,上海要加大金融改革的步子,重现国际金融中心的风采,其中首要的工作是设立外资银行和建立证券交易所,这是上海金融体制改革中两个最迫切的问题。在会上,朱镕基先提出了他的想法。他说,自他来上海之后,一直在抓财政,但收效不大。他认为要调整部署,从金融改革抓起,建立证券交易所和成立外资银行。他希望上海要作出自己的努力,加快改革步伐,为上海树立新的形象。

在这个会上,筹备上海证券交易所三人领导小组成立,由上海交通银行董事长李祥瑞、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龚浩成、上海体改办主任贺镐圣组成。1990年初,三人领导小组在汇报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筹备方案中,建议1990年实现交易所的试运行,正式开业时间安排在1991年。1990228,朱镕基对此批示“请抓紧一些,可否力争今年开业”。

上海证交所的建立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促进作用,以及对中国的六四以后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象征意义,为中央政府认同和支持。1990919,上海市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联合向国务院提交设立证券交易所的请示报告。国务院对此报告十分重视,仅仅过了十多天,108,国务院副总理李贵鲜批示同意。1114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复同意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1126,在上海西南角的一个小宾馆里召开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大会。

相比较而言,深圳市其实与上海几乎同时开始筹备建立证券交易所,在某些方面甚至比上海还准备的更充分和前行一点,尽管深圳证券交易所在1990121开业,但直至次年4月,试运行5个月以后,才正式得到中央政府的批文,对深圳证交所的地位予以“追认”。深圳交易所最终在1991730举行了正式开业典礼。

深圳证券市场从1987年启动,到1990年已有发展、万科、金田、安达、原野等五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公开交易,证券市场12家,营业网点16个,因此,深圳证交所成立时,市场的大众交易不是债权而是股票。

与深圳不同的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时,除老8股之外,还有89年保值公债1种,中行债券2种,建行债券1种,还有上海石化、氯碱化工等企业债券14种。正因为上海证交所成立时交易的品种债券比股票多,所以在外白渡桥侧畔的浦江饭店门口,标写着中英文名称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金色大字,最初的英文标的是“Shanghai  Securities   Exchange, “证券”一词被翻译成了“securities”(泛指证券、债券),而没有像世界上证券交易所通用的直指股票 “stock”。

与此同时,为中国证券交易所酝酿建立起了很大作用的北京“联办”(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后改为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但仍简称联办),创办了以国库券流通交易、机构交易商为主的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STAQ),于1990125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两个证券交易所和一个报价系统(两所一网)的建立,意味着中国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安排的形成,是中国证券市场初期具有决定意义的制度创新。而这种制度安排,在前台更多地是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而中央政府却只是幕后的推动者和认可者。这和中国改革由下而上的路径依赖有关、也和当时的政治与意识形态背景有关。

正因如此,最早的股票发行和交易、以及国债的流通交易,更多的都是企业和个人的自发行为。在证券交易所成立之前和成立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民间的黑市交易是股票和债券二级市场重要的甚至主要的组成部分。至于柜台交易则是地方政府和中介机构参与的结果。

               

         交易所对柜台交易及黑市交易制度的成功替代,其根本原因是地方政府和部分市场监管部门充分认识到了建立交易所的巨大潜在收益。比如中央政府放权和地方财政包干出现的地方财政扩张冲动与地方财政结余不足的现实矛盾,急需地方政府寻找资金集聚和市场融通所带来的财富效应。最直接的就是证券交易印花税,印花税是1990年为抑制股票过热而设立的。1993年之前全部归沪深两市,之后三七开,大头留地方。直到1997年中央政府对证券市场管制方式出现了根本转变,印花税的分配比例也随之颠倒了过来,中央与地方的分享比例中央才开始占了绝大的大头。正是出于对各种利益关系的认识和权衡,地方政府充分运用行政权力,深入参与了证券市场制度变迁的最初阶段。

 

   在两个证券交易所成立以后,一直到1993年之前,股市的具体运作制度的制订和修改基本上在地方政府和交易所的层次上展开,形成了基本完整的地方性法规体系。

   1992年,沪深地方政府各自颁布和实施了规范本地股市运作的地方法规,包括其他有关股市运作的专项法规。沪市主要有《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1984810)、《证券柜台交易暂行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19871月)、《上海市证券交易管理办法》(199011月)和《上海是股份有限公司暂行规定》(19926月);深市主要有《深圳经济特区国营企业股份化试点的暂行规定》(198610月)、《深圳市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办法》(19915月)和《深圳市股份有限公司暂行规定》(19922月)。。。。。。两大报价系统也引进了坐市商制度等规章,这些地方性法规和市场化的探索基本覆盖了故事运作的主要方面,操作性强,为以后全国性法规的制定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

但是,两地市场的建立并非意味着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两个证券交易所在成立最初到1992年前后,各自上市的企业仍主要是本地企业、发行上市也是如此,所以两个证券交易所建立之后的最初阶段仍呈现着地方性区域市场的特征。

从民间的非正式制度安排进入地方政府主导的制度安排、从民间为主推动到进入地方政府为主推进,在两个证券交易所成立后1992年,出现了市场快速推进和政府急剧担心的双重局面  (待续)



阅读:
录入: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会议: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下一篇:证券收藏队伍在不断壮大 作者:编导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