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鹏
汶川大地震发生11天来,全国人民和灾区人民一道,共同谱写了一曲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不畏艰辛、百折不挠的抗灾壮丽凯歌。而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中国股市,在大灾面前表现基本稳定。20日受到有关余震预警因素的影响,大盘大幅度下跌,但昨日午后迅速回稳,表现出鲜明的底部强势特征。
在救灾的同时,中国证监会等有关方面既采取措施稳定股市,又积极地推进市场改革和发展。近期,在加强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规范上市公司重大重组等方面陆续推出新措;部署了证券期货业信息化工作;创业板、股指期货等的准备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之中。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两手抓”,一手要毫不松懈地抓抗震救灾,一手要坚定不移地抓经济发展。近一段时间证券管理层的工作安排,正体现了坚持“两手抓”的精神。
可以预见的是,中国股市在经历了前期暴跌之后,在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的护航下,已经到了“长期牛市”的又一个新的起点。
有关专家预计,从灾区经济总量而言,占到全国经济总量的份额有限——包括四川以及周边地区估计总共在6%左右。当然,汶川大地震对于全国局势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经济方面,还必然涉及到社会、政治以及人们的心理层面,所以,灾区形势稳定,国家形势才能稳定。面对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中央果断判断形势,进行了强力部署。温总理亲临灾区第一线,中央新闻单位全天候直播灾区救援情况。这有效的引导了社会舆论,为稳定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形成了难得的万众一心、同心同德的局面。
抗震救灾期间股市的基本稳定,不仅是对经济基本面的反映,也是对政治社会综合形势的反映。股市的基本稳定是人们心态稳定,信心持续的体现。
古人说,“多难兴邦”。从1998年特大洪灾,到2003年的“非典”,从2008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到此次的地震灾害,以及国际上的某些压力,都促使我们国家强健自身,加快改革发展,提高综合实力,增强了抵御各种压力和风险的能力。如果说股市具有长期强劲上升动能的话,归根结底是国家实力显著增强的结果。
2007年10月中旬以后,股市在经历了自发调整和非理性暴跌之后,政府冷静处理,推出了一系列“护市”组合拳。市场参与者普遍感受到政策的暖意。但同时,不少人士继续对大小非、再融资等问题表示担忧。我认为,这些担忧其实有些过度了。股市实行全流通是必然的,长期阻止限售股抛售是不可能的;再融资也是必然的,只要依法履行程序,是不应当予以“道德性”指责的。关键的还是依法办事,发挥市场的约束作用。
判断当前市场的形势,还需要冷静客观的评估三个因素:4月22日以来的大盘回升是否主要依靠游资维系?大小非减持压力是否真像舆论炒作的那么大?汶川大地震是否会改变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我认为,第一,目前市场呈现的投资价值,已经得到主流资金的认可,只不过这些资金入场的战线长一些罢了;4月22日以来的大盘回升主要依靠游资维系的判断是经不住推敲的。第二,不仅实际减持的金额并没有那么巨大,有减持欲望的份额也没有那么大。即使舆论上有刻意渲染、炒作大小非减持压力之嫌,管理层还是认真对待,积极回应舆论的压力,采取了进一步的限制性措施。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些积极措施的意义。第三,即使发生了汶川大地震,影响中国股市的基本因素的改变也不大。地震造成的伤亡不小,但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的影响也是有限的。昨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汶川地震对灾区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也对整体经济运行增加了一些新的不确定因素,但不会改变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这个判断是充满信心的,也是负责任的。
随着救灾形势的相对稳定,“灾后重建”将替代“救援”,成为一个时期的主题。当然,灾后重建工作是艰巨的和长期的,但由于重建阶段的启动,受灾地区形势稳定,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控制物价上涨,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于经济发展大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伴随这一实质性变化,股市有可能走出阶段性上涨行情。综合分析影响股市各种因素,我认为,上证综指回升并维持在上证综指4300点上下是基本理性偏暖的,是合适的。2008年大盘能够走到上证综指5000点一带。
长期看,实现市场由“局部流通”向“全流通”的过渡,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过渡期内实施“注入优质资产”工程。随着优势资产的持续注入,中国股市的牛市趋势仍将延续。而且,由于中国经济能够保持20年左右的持续稳定增长期,中国股市“短熊长牛”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我确信,“多难兴邦”的逻辑一定会在中国股市得到体现。去年底到今年初的暴涨暴跌再次警醒股市投资者:一定要远离炒作,一定要理性参与。教训会使坚强的人更加有力,而接受教训的人多了,市场就更加稳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