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悠久的发行历史
49年建国后,全国各地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普遍成立了供销、信用等集体所有制股份合作社,发行了股票(社员证),随着解放区不断扩大,合作社如雨后春笋,如四季繁花、如火如荼遍及祖国大江南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枚中国合作社股票于1923年诞生于安源。
新中国合作社股票(社员证)发行历史之长,目前为止是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股证所不能超越的。
总之,考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合作社股票(社员证)从根本上说是新中国股票中发行历史最长的一个系列股证,其悠久的发行史及反映的各时期的经济发展史,赋予新中国合作社股票(社员证)极其深广的内涵。
二、地域广阔、品种极为丰富
中国合作社股票(社员证)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极为广泛迅速的发展。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各类合作社以县级行政为单位,纷纷印发了合作社股票(社员证),以户为单位发给一份股票(或社员证)。按解放初期我国有近二千个行政县级单位计算,我们的合作社股票(社员证)至少有二千个品种。
但是解放半个多世纪来中国的沧桑变化,大多数的合作社股票(社员证)已经宴会泯灭,部分残留的也由于无人重视正在自生自灭,即使我们竭力抢救、保护,能得到保存保护的(五十年代初期)股票(社员证)所存也不多了,在目前的收藏者股票(社员证)目录中也不过近百种而已。
三、合作社股票发行量少,存世量极少
有人说“新中国的合作社股票(社员证)发滥了”,说这话的人或许对合作社股票(社员证)知之甚少。以建国初期的合作社为例,广大农民一解放,马上投入到恢复经济、发展生产运动中去,因经济上的贫困,各类合作社如供销、运输、信用等合作社成为农民们最欢迎的集体经济组织,加入这类组织,农民可以立即得到生活必须品、生产资料及其其他紧缺物资,享有平价供应的权利,以度生活难关……。
合作社股票如以乡村为单位所发行的股票数量很少,以一个村一百户,全部入股也仅发百张股票(社员证),扣除不愿入股人数,或入股后退出人数……加之还有许多合作社股票(社员证)几年下来还在实际使用中,真正退出使用的,经过半个世纪流入到社会上的股票(社员证)极为稀少。在某种程度上,大多数合作社股票(社员证)的品种比民国老股票还要稀少(民国股票有相对可靠的保存环境条件)。
因此,流入社会的合作社股票(社员证)「这里指实际使用的合作社股票(社员证)」,以区、乡、村为单位的股票(社员证)能有超过千枚的品种,已极为难得。这类股票(社员证)谈不上多,更谈不上“滥”了!
四、新中国合作社股票(社员证)的篇幅、印刷、制作特别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当时历史时代特征。
解放初的合作社股票(社员证)按篇幅大小有二类:一类如现代人民币版式;一类如工作证证件大小的本子,外有封套,内有股金记录、社员证之类内页。考究一点的,外面包上布套,在广大农村地区反复使用,又便于携带保管。
<50年代上海早期带有第二套人民币币王___大拾圆图案的股票>
我们见到的各地股票(社员证)记录着历年来大小分红,陪购物资,福利优惠,借款存款记录。合作社股票(社员证)在印刷制作上也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但是非常严肃认真,各地农村极为贫困,但都尽量用铅字排版印刷,但每一枚股票(社员证)都印上了合作社章程、社员义务、权利、合作社的理事主任、会计、监督人员姓名及股数股金额、社员姓名地址等等,少数贫困地区也有用钢板刻字后油印的,极少数地区有手写的,用纸较粗糙,有的用宣纸,有的废纸利用,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国建国初各地区的经济状况及农民实际生活状况。
合作社股票(社员证)也反映了各个时期党和政府的各项经济建设的政策方针,如“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反对中间剥削”、“合作社是我国农民自己的经济组织”等等,少数股票(社员证)印上了(画上)各类图案,这些图画反映各个时期我国的各项方针政策,如五角星、工农联盟手拉手、镰刀与斧头、拖拉机耕地、毛泽东头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