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证券网 2008-03-08 02:07
监管层再批5只新基金发行
⊙上海证券报记者 郑焰
又有5只新基金于昨日获得发行批文。华富收益增强债券型基金、长信双利混合型基金、兴业社会责任股票型基金、银河竞争优势成长股票型基金、以及来自益民基金的一只债券型产品,将于近日展开集中募集。
这是自2月15日以来,监管部门连续第四个周五放行基金产品。在此震荡市中,新基金发行似已成常态。
其中,华富收益增强型基金为包含了打新股功能的债券型产品。该产品的固定收益类资产将占其基金资产的80%以上,而股票投资仅限于参与新股申购和可转债转股获得的股票,不从二级市场购买股票或权证。
兴业社会责任股票型基金则是国内首只定位于社会责任投资(SRI)的基金产品。
尽管此番获批的五只基金种类各异,但多数来自中小规模的基金公司。事实上,在年后此轮基金发行潮中,已有包括东吴、信诚等在内的中小规模公司,获得发行批文。而银行系基金公司浦银安盛也获得了第一只基金产品的“准生证”。市场人士称,若把握得当,中小基金公司将在这轮震荡市中迎来发展契机。
第五批股票方向基金获准发行
2月份以来共有12只股票方向基金获批
□中国证券报记者 徐国杰
今年第五批获准发行的股票方向基金日前出炉。兴业、长信、银河等基金公司旗下股票方向基金已获中国证监会批准,将于近期发行。这些基金分别是兴业社会责任基金、长信双利混合型基金、银河竞争优势股票型基金。自2月初至今一个多月时间内,证监会连批12只股票方向基金。
此次获批的兴业社会责任基金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65%-95%,债券投资比例0-30%。该基金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将着眼于投资在社会责任方面表现良好的股票,将是国内首只社会责任投资产品。
此次获批的长信双利基金是一只混合型基金,银河竞争优势是一只股票型基金,上述几只基金发行上限暂未最终审定。
此外,华富、益民基金公司旗下两只债券型基金也已获批,将于近期发行。华富收益增强基金在进行债券投资的同时,还将积极参加一级市场新股申购,在承受较低风险的同时获取较高收益。该基金固定收益类资产(包括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证券、次级债、可转换债券等)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80%以上。股票投资仅限于参与新股申购和可转债转股获得的股票,不从二级市场购买股票或权证。新股申购在上市后持有时间不超过60个交易日,以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捡贝壳时机到了吗
□中国证券报记者 黄俊峰
2008年以来A股疲态尽显。紧缩政策、美国次贷危机和南方冰雪灾害等利空因素接踵而来,再加上解禁股大潮如期而至和上市公司再融资狂潮突起,A股市场终于不堪重负,以暴跌释放来自多方的压力。大盘从去年10月中旬最高6000多点调整到现在的4300多点,四个多月跌幅最大超过30%。
在目前这个点位,投资者应该继续心怀恐惧,还是应该变得贪婪,趁着潮起潮落的空当,去捡“漂亮的贝壳”(被错杀的股票)?
解禁股的“三八线”
“管得住再融资潮,可是管不住限售股解禁潮。”当投资者将导致市场下跌的矛头一致指向中国平安等提出巨额增发融资的上市公司时,上海一位基金经理则认为,与明里的几千亿上市公司再融资比较,上万亿的各种限售股的解禁暗潮涌动,对市场潜在冲击更大。
同这位基金经理一样,投资者目前最担心的是“捡贝壳”时被解禁潮冲向“深渊”。
按照大盘当前点位统计,今年将有约2.5万亿元市值的限售股解禁,这些解禁股包括股改限售股、再融资配售股以及IPO战略配售股等三大类型,解禁市值相当于现在沪深总市值的三分之一,差不多等于目前公募基金资产总量。
“平安狮子大开口再融资没吓倒我,看了有关解禁股数量的报告后,说实话我感到头皮发麻,赶紧将原来八成的持仓降到不足三成。”上海一家投资公司总经理说,他原来拿了很多中国平安和招商银行,但是慑于它们3月份有天量的解禁股出笼而被迫减仓。
大部分上市公司在2006年完成股改,根据股改规则非流通股东有24个月自愿锁定期的承诺,那么2008年正是非流通股解禁的高峰期。根据限售股解禁时间分类,今年3月和8月是两个解禁高峰期,有人将之称为解禁潮的“三八线”。“现在的市场是虎狼当道,造成恐慌性杀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那位投资公司老总将再融资称为“前狼”,而把解禁股视为“后虎”。前者在明处,是可以监管调控的,后者却躲在暗处,暗潮涌动无法控制。
他的这种恐惧心理很有代表性,但也有市场人士认为,2月份的下跌已经提前反映了3月份解禁潮的压力。招商银行和中国平安天量解禁股出笼之后,暂时并未见抛售潮紧随其后,就是很好的证明。
2月27日,招商银行的25亿股限售股解禁,其股价不跌反涨,出乎很多人的预料。3月3日,提出巨额再融资的中国平安31亿多股限售股解禁,但当日其股价并没有大幅下跌,收盘仅微跌1.5%,表现可谓平稳。对此,东方证券保险业研究员王小罡表示:“平安解禁股不会带来太大冲击,下跌就是买入机会。”中金公司在3月初的有关策略报告中表示,市场对中国平安的31亿股的解禁提前有所消化,加上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规模和速度会受到监管层的控制,而短期市场资金面的供需状况正在改善,短期反弹可期。
谁的毒药谁的佳肴
“你的美味佳肴,可能是别人的穿肠毒药。”这句西谚用来解读解禁股之于不同群体的意义甚为妥帖。
市场对解禁带来的巨大扩容压力,已经提前做出了激烈的反应,而调整幅度较大的板块正是今年解禁压力最大的银行、保险这两大金融类股。出笼的解禁股是现在流通股本的数倍,这成为了中国平安、兴业银行、交通银行等股票跌幅超过大盘的“毒药”。
去年这三家金融企业招股上市,今年相关配售股在锁定期满一年后将解冻复出,而解禁数量皆数倍于当前流通股。平安年内的解禁股数量是目前流通盘的388%,兴业银行的则为468%,交行的则为593%,也就是说2008年相当于“四个平安,五个兴业,六个交行”的最初流通股本,将强力登陆证券市场。
“原本以为今年一季度还可以做做,没想到市场调整来得如此迅猛。”自由投资人蔡先生说,他去年四季度就看到了解禁股的供给压力,但是没料到市场的反应如此激烈,他是抱着侥幸心理想在年初几个月做一把就清仓走人,结果被套住了。
解禁股犹如笼罩在市场上空的阴霾,是大部分投资者挥之不去的梦魇,但是对于那些拥有解禁股的机构和个人来说,限售期的到来无异于采摘成熟果实的节日降临。因为即使股价相对最高点已有不小跌幅,但通过一级市场进入的价格仍远远低于当前股价,获利依然丰厚。
一家参与了中国平安IPO战略配售的上市公司,认为平安在配售股解禁一个多月前发布再融资消息“很不仗义”,股价应声从100元跌到了70元左右。“当然,相比较最初的认购价,投资平安一年下来拿到一倍收益应该没有问题。”该公司财务部有关人士说,3月份解禁后,公司将根据市场情况出售所持平安股份以落袋为安。
IPO战略配售股跟分散的股改限售解禁股的获利幅度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当时发起人都是以面值或净资产价格入股,即使后来通过拍卖等方式拿到的非流通股,价格也相当低廉。当前股价和原始成本价之间动辄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利润空间,对股改限售解禁股的强烈抛售冲动便不难理解了。
“当年敢于重金收购法人股,赌的就是个流通权,等到了这一天当然希望变现了。”熊市期间投资了大量法人股的某投资公司负责人说,当年付出的成本不过每股两三块钱,现在最少的也翻了四五倍,多的好几十倍,只要限售期一到,卖出肯定是第一选择,哪还有继续持有的动力。
辩证看待解禁潮
申银万国研究所认为,应该辩证看待巨量限售解禁股的效应。一方面,再融资井喷和大量限售股解禁加剧了目前A股的“流动性困局”,但解禁量在三月下旬将急剧下降,加上新批基金和专户理财,整个市场的流动性状况将从三月下旬起有所改善。
实际上,在天量解禁股中,包括了大股东在内的持股。但作为上市公司的控制人,大股东的套现冲动不会很大,尤其是对国有大股东而言更是如此。再考虑到股市已经对解禁潮的负面冲击做出了提前反映,包括蓝筹股在内的很多股票价格已经“腰斩”,估值大大降低,沪深300指数成份股的动态市盈率已经回落到25倍左右,市场应该具有了一定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解禁虽然整体上对市场形成压力,但对于投资者看好的,解禁数量适中的,特别是本来流动性比较差的股票,限售股解禁通过增加其流通股比例,将增加“流动性溢价”。此外,就目前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情况看,2007年业绩同比高增长已成定局,而2008年一季度业绩的大幅增长也可期待。
虽然未来几个月或有机会,但投资者在“捡贝壳”时应心明眼亮。业内人士提醒中小投资者,应该时刻关注大股东和高管是否抛售股票,如果这些内部人在卖自己公司的股票,还是少碰这样的公司为妙。投资那些因为恐慌性抛售而导致股价大跌的金融股,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政策信号积极信心逐步恢复
平安证券李先明辛建涛
面对市场信心的持续低迷,2月份以来,管理层出台了一系列的利多政策。政策面所释放出来的信号积极而明确。虽然市场信心还处于恢复过程,新基金以及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密集发行,到底会给市场带来多少增量资金供给,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但不可否认,暂停近半年之后,新基金发行、新基金公司设立和券商理财产品重新开闸,为场外资金进场提供了便利。而且经历持续调整之后,目前A股市场估值已回落至合理区域,尤其在短期市场重新活跃之后,市场对场外资金的吸引力也在提高。
更重要的是,新基金密集发行和基金专户理财业务资格的集中性获批,以及证监会对市场广泛关注的再融资问题明确表态,反映出管理层对市场的“扶持”意图增强。这对于明确市场预期,维护投资者的信心和提升投资者的参与意愿将起到积极作用。政策面所释放出来的积极而明确的信号,很大程度也成为了3月份市场获得支撑,并逐步走高的重要因素。
估值短期无下行空间
对于A股市场的估值和业绩增长问题,我们所坚持的观点是:静态来看,A股市场的估值仍较其他成熟市场高,但这种估值上的差异受到诸如不同国家、行业发展的周期,不同市场的机会成本、投资者结构等众多差异因素的影响,而且也不是今天才形成的,即使是同一家公司发行的不同股票,由于参与的投资者结构和风险承受能力不同,其价差也长期存在。
因此,未来A股市场估值的回归也将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并且需要众多条件的配合才会完成(如对A股公司业绩增长预期的改变;投资渠道、市场机会成本的变化;市场制度的完善,如允许做空等等)。在上涨阶段对市场过度乐观,在调整阶段认为A股估值将直线式向其他市场接轨,都是有失偏颇的。
就短期市场估值变化而言,过去6个月以来,受美国次贷风波影响,全球主要市场的估值普遍出现了较大幅度回落,其中法国CAC40指数的平均市盈率更是下降了29.21%,反映次贷危机以及美国市场的波动,对全球投资者的信心和资金流动都产生了较大冲击。但相对处于“风口浪尖”的美国市场,以及受全球资金流动影响更为明显的香港市场,A股市场的估值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其中MSCIA指数成分股的平均市盈率,在过去6个月下降了28.81%,下降幅度仅次于法国CAC40指数,反映出A股市场短期的估值风险已经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释放。
并且和美国等市场受经济增长减缓拖累所不同,中国经济以及A股公司的业绩增长依然稳健、迅速。因此,考虑了未来业绩的增长潜力以及市场短期风险的释放程度,我们认为,短期而言,A股市场进一步下行的合理空间已经较为有限。
另外,统计显示,目前流通A股市值占比在5%以上的六个行业中,金融服务、黑色金属和化工板块的估值分别相对市场平均水平已经有了23.13%、31.19%和14.54%的折价。这三个板块的流通A股市值合计占到A股流通市值的30.66%。尤其权重最大的金融服务板块,在估值明显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同时,其业绩成长性却要大大高于市场平均,反映宏观调控给金融服务类公司带来的影响,心理预期大于实质。
短期负面因素逐步消除
影响1、2月份A股市场表现的因素,主要有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资本市场的大幅波动、南方的雪灾以及部分A股公司的再融资需求等。但上述因素对市场的影响正逐步得到消除。首先,南方雪灾已经成为过去,正如国资委主任李融荣所言,雪灾对央企的影响很小,不会影响央企上市公司的业绩。而且以目前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来看,面对诸如雪灾等阶段性负面因素,中国还有许多手段和方式来避免其对整体经济带来更大的伤害,原因是中国经济的增长空间和潜力,还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和空间。在忧虑雪灾给经济增长带来压力同时,未来宏观调控可能放宽,也成为市场的一个预期。
同时,对于投资者普遍关注的再融资问题,证监会也明确表态,将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进行严格审核。这对于明确市场预期,降低再融资行为对短期市场的资金需求压力,维护市场的稳定,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为影响A股市场短期表现的另外一个因素———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外围市场大幅走低,引发了投资者对中国出口增速减缓以及A股估值过高的忧虑,并导致A股市场自1月以来出现了恐慌性的杀跌走势。虽然目前外围市场表现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但从不同市场的阶段表现来看,近期A股市场的恐慌程度,已经超过了受次贷风暴影响最为直接的美国市场。我们预期,随着影响A股市场的其他负面因素逐步消除,A股市场的信心将逐步得到恢复。
而且我们坚持认为,美国经济走弱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可能并没有市场此前预期的那样悲观。在投资者对此认识更为理性之后,其影响也将逐步消除:首先,美国经济基础还算良好,还谈不上衰退。同时,美国进口需求减少,对中国商品出口的影响幅度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另外,目前投资仍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且目前中国是通过宏观调控等手段来抑制经济,防止经济过快过热,是一种人为的干预和主动减速,而非经济内部出现了问题。
政策积极,信心恢复
虽然再融资和限售股解冻对市场的考验依然沉重,外围市场的波动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A股投资者的预期,同时,诸如“两会”后中国经济政策、尤其是宏观调控方面的变化,以及相关公司再融资的最新动向,仍然是影响3月份A股市场表现的重要不确定性因素。但整体而言,我们认为随着影响短期市场表现的一些负面因素逐步消除,市场风险的逐步释放,以及政策利多信号的不断刺激,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市场信心和参与意愿将逐步得到恢复,A股市场的活跃度也将进一步提升。
热点脱节 或创新低
□渤海投资研究所 秦洪
本周A股市场在震荡中重心有所下移,上证指数周K线图收出连续第四根周阴K线,未来走势不容乐观,前期低点甚至4000点整数关口都可能面临考验。
美股走势不稳,尤其是周四急挫创下18个月以来新低,加剧了A股市场的调整压力。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增长衰退的预期逐渐得到证实的信息愈发增多,这将影响A股市场主流资金的情绪,从而抑制他们的做多激情。而前期一度光彩照人的主题投资股在本周末出现渐次退潮的特征,其中农业板块在本周早些时候就已经出现冲高乏力的走势,显示入驻其中的热钱已有高位减持的操作思路。而创投概念股、三通概念股、环保概念股等主题投资品种在本周末也出现震荡回落走势,尤其是创投概念股在周五早盘的大幅杀跌是周末大盘疲软的主要诱因。
近期盘面显示,支撑A股市场人气的主要是创投概念、农业概念等主题投资股,而他们也代表着当前市场最为活跃的热钱的投资动向,所以一旦这些主题投资股退潮,也就意味着热钱已有套现离场的可能,这无疑会抑制大盘短期走势。
由此笔者认为,此类个股在下周或将面临新一轮抛压,毕竟经过近期主升浪后,其不仅股价已有不菲升幅,积累着较多的获利筹码,而且此类个股缺乏估值吸引力,股价上涨的动能主要在于题材预期和资金扶持,而一旦股价出现疲软,极有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股价再迅速上涨的概率并不大。此外,下周此类个股将缺乏持续的信息催化剂刺激,毕竟此类个股在近期的活跃得益于“两会”期间不时传递出的利好信息,比如说创业板规则征求意见稿在下月推出,再比如说节能环保产业日益受到市场重视等诸多信息,从而提振着热钱反复流入此类主题投资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下周难以出现类似信息,那么此类个股就缺乏股价催化剂,出现持续疲软走势的可能性也就大增。
由此可见,主题投资股在下周已难成为活跃大盘的力量源泉,与此同时,权重股也缺乏推动持续活跃的能量,一是因为近期不时有研究报告强调“调低预期”、“减速增长”等主题词,如此就使得权重股的业绩增长预期减缓压力陡增,抑制其弹升空间。二是因为资金面压力也不容忽视,据券商研究所研究报告预测,在2007年A股市场新增资金8000亿元,从而推动了A股市场节节盘升,但2008年的新增资金可能只有3700亿元左右,在限售股解禁、新股扩容压力较大的背景下,这显然难以支撑权重股的活跃。所以,目前A股市场面临着热点脱节、资金面供血不足的压力,前期低点或将面临着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