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报业网—21世纪经济报道 刘诗颖
1月22日,上证综指收报于4559.75点,以单日354点的表现改写了多年来的暴跌纪录。截至1月25日,上证指数重新回到4761.69点,但成交量继续萎缩。
实际上,此轮大跌前,基金
暴跌后的A股,走到了一个微妙时刻。
先知先觉
元月中旬,相继浮出水面的基金2007年四季报显示,去年11月以来,不少基金开始策略性减仓。
股票型基金去年四季度仓位下降最多,平均下跌2.02个百分点,不同公司、不同基金的策略又有差异。对后市最为谨慎的易方达策略成长2号基金降仓17个点,一向稳健的交银稳健基金降仓15个点,过往业绩突出的景顺长城旗下系列基金平均下降仓位13个点,还有华宝兴业先进基金降仓13个点,南方积配基金降仓13个点。
季报显示,截至2007年末,股票型基金合计资产1.49万亿,相比3季度末减少100亿,但手握现金却达2561亿元,比上一期增加250亿元。
基金四季度的布局调整,带有强烈的"落袋为安"心理。2007年叱咤风云的股票,如中国船舶、中国远洋、唐钢股份、泸州老窖、辽宁成大等纷纷成为减持对象。
上海某基金公司人士介绍,基金减持不仅想落袋为安,2008年国际国内环境非常复杂,减持股票主要是为防范风险。由于受行业性质限制,基金公司永远是多头,如果基金条款更宽松,不少基金的减仓比例将更明显。
与基金性质不尽相同的证券公司,减仓决心更彻底。
某内地券商自营部负责人表示,去年年底前,除参与定向增发,其他都已清仓。
他告诉记者,清仓原因很多,主要是国内大市值股将不可避免地受周边市场的负面影响,而小市值股票炒作已高,股价增长很多已脱离基本面。
他透露,2008年前,很多券商自营都已轻仓,留下的股票多数是参与定向增发的,"市场走到现在,很多机构已非常谨慎了"
逢低抄底
在恐慌性杀跌中,投资者人士却看到了潜在机会。
上投摩根市场总监朱戈宇表示,近期A股暴跌主要是受港股和海外市场的拖累。但从港股基本面看,投资机构却较乐观。
朱戈宇认为,港股超跌反弹一触即发,与港股相关联,不少A股也将出现联动,并且,不少股票跌幅巨大,个股存在投资机会,大盘反弹也不会太远。
果不其然。出于稳定市场、刺激经济的考虑,1月23日,美联储抛出降息75个基点的决定,受此刺激,美股及全球市场出现大幅反弹。A股也暂时企稳。一些前期超跌的地产股大单频现,成交有所放大,显然有机构买入。
"这两天,公司正逢低买入一些股票,仓位有所上升。"上海某大型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受人民币升值利好刺激的地产板块、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小的消费、医药板块是公司重点关注的对象。
增持股票并不是个别现象。据深圳某基金经理透露,该公司的操作策略也大致相同,这两天正在小幅增持个别股票。
对于暂时企稳的市场走势,投资人士还是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
"今年的投资难度很大,不确定性的因素太多了。"光大证券资产管理部负责人直言,他认为,海外市场的颓势不改,国内经济的不确定性又加大,现在抢反弹,风险实在不小。
他的观点得到不少同行的赞成。长江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前期跌幅不小,公司还是不会轻易抄底,唯一例外的是有资产注入预期的上市公司。
不过,此轮反弹过后,大盘能否继续向上的走势,"下半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和企业盈利指标是关键,"朱戈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