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证券网 2007-12-19 02:53
今年年内已经基本不会再有新股发行
今年IPO基本收官 募资达4470亿元
浙江海亮股份公司今日刊登招股意向书,其上网发行日为2008年1月3日。券商投行人士认为,近期股市在中国太保之后没有新的大盘股发行,元旦前尚未有大盘股要"过会"和招股的消息,由于新股从发招股意向书到网上发行大约需要10个工作日,这意味着今年年内已经基本不会再有新股发行。
据Wind资讯统计,2007年的新股IPO家数为120只,合计募集资金高达4469.96亿元,是2006年新股IPO募集资金量的2.7倍。其中,IPO募集资金超100亿元的公司有:中国太保(300亿元)、中海集运(154.7亿元)、中国中铁(224.4亿元)、中国石油(668亿元)、中国神华(665.8亿元)、建设银行(580.5亿元)、北京银行(150亿元)、中国远洋(151.3亿元)、建设银行(252亿元)、中信银行(133.5亿元)、中国平安(388.7亿元)、兴业银行(160亿元)。上述12只大盘股,合计募集资金达3828.9亿元,占全年IPO募资总额的85%。
统计数据同时显示,2007年新股IPO呈现三大特点。一是新股发行的市盈率有所提高。2007年发行的120只新股,发行市盈率(摊薄)的中值为29.92倍,其中最高发行市盈率为98.67倍,最低为10.34倍。而2006年发行71只新股,发行市盈率(摊薄)的中值为24.42倍,其中最高发行市盈率为97.8倍,最低为9.52倍。二是网上中签率大幅走低。2007年发行的新股,网上中签率平均为0.30%,较2006年降低了4成多,2006年发行的新股,网上中签率平均为0.53%。特别是中小板新股的网上中签率屡创新低。日前发行的东晶电子,网上中签率低至0.0142%,理论上中500股需要动用的资金高达3000多万。三是大盘股成为募集资金的绝对主力。虽然大盘股发行的数量仅占全年IPO家数的10%左右,但募集资金的占比高达8成以上,而募集资金低于10亿元的公司数量高达95家。
从新股首日涨幅看,2007年已发行上市的新股平均首日涨幅为191%,结合网上中签率平均为0.30%,假设一年参与"摇新"40次,则获得的平均无风险年收益为23%。
2007年A股IPO募集资金超百亿公司一览
代码 名称 发行价(元/股) 发行量(万股) 募集资金合计(亿元) (摊薄) 发行市盈率
601857 中国石油 16.7 400000 668 22.44
601088 中国神华 36.99 180000 665.82 44.76
601939 建设银行 6.45 900000 580.5 32.91
601318 中国平安 33.8 115000 388.7 76.18
601601 中国太保 30 100000 300 35.84
601328 交通银行 7.9 319035.0487 252.0377 31.28
601390 中国中铁 4.8 467500 224.4 26.7
601166 兴业银行 15.98 100100 159.9598 32.5
601866 中海集运 6.62 233662.5 154.6846 23.94
601919 中国远洋 8.48 178386.7446 151.272 98.67
601169 北京银行 12.5 120000 150 36.38
601998 中信银行 5.8 230193.2654 133.5121 59.62
(上海证券报 许少业)
成交骤减近四成 大盘苦守四千八
⊙上海证券报记者 许少业 杨晶
中国石油再创新低 金融、地产板块初露企稳迹象
周二,虽然金融、地产板块初露企稳迹象,但受中石油、中石化的阴跌影响,沪深两市股指在窄幅震荡后小幅收跌。此前持续的“八二”格局不再出现,两市成交金额骤减近四成。
昨日,沪深股指承接周一的跌势而低开。在煤炭股受电煤涨价刺激而集体上涨,金融、地产股拒绝深幅调整,钢铁股尾盘急升等做多力量的影响下,两市股指盘中几度反弹。但前期曾一度保持企稳的中石油又接连再创新低,对多方的热情打击较大,就连前期反弹表现突出的中小市值个股,也在获利回吐的打压下纷纷回落。
截至收盘,沪综指以0.83%的跌幅收于4836.17点,深成指以0.28%的跌幅收于16074.11点,沪深300指数以0.56%的跌幅收于4829.91点。据wind数据的申银万国行业分类统计,按总市值加权平均计算,钢铁板块上涨1.89%,焦炭加工类板块上涨2.87%;金融服务板块和房地产板块分别上涨0.27%和0.01%。
板块和个股方面,万科A、招商地产、工商银行、中国人寿的涨幅小于1%,煤炭、钢铁股表现相对突出。但仍难敌中石油、中石化携中小盘个股下跌对沪综指造成的拖累。中石油昨日平开后在30元下方横盘整理,午后跌势加剧,最终以2.5%的跌幅收于29.24元,再创新低;中石化受到影响也下跌2.96%。上述两只权重股合计拖累沪综指约34点,占沪综指昨天下跌点数的84%。其他多数个股也应声走低,两市个股中约七成最终都以绿盘报收。前期涨势较好的中小板综指昨日更是大跌2.09%,位列各主要指数跌幅榜首。
由于中小市值个股风光不再,让市场活跃资金一时找不到北,市场交投因此再陷低迷。昨日两市合计成交额仅为980亿元,与周一相比骤减36%,其中沪市成交仅657亿元,远不及前期的千亿元级别。据wind数据统计,连续两日都参与交易的1337只个股中,约1/3的品种成交额减少五成。对板块成交额变化的统计显示,与周一相比,食品饮料、医药生物、房地产板块的整体成交额减半,金融服务、有色金属板块成交额减少四成,而钢铁板块的成交缩减不到5%。这表明,行情结构变化的讯号让市场对于多数类个股的心态开始犹豫,观望气氛因此浓厚。
针对后市,银河证券认为,中石油又开始探求企稳着陆点,股指重返前期低点不无可能。不过,由于申购三只新股的3.4万亿元资金解冻,再加上年前新股发行处于真空期,因此,大盘绝处逢生也并非不可能,投资者不宜盲目杀跌。
“解冻资金”可能依旧隔岸观火
⊙上海证券报 上证联 沈钧
周边市场的不稳,加上中石油再度杀跌,昨日股指继续调整,成交量同比明显萎缩。传媒、制药、酿酒食品、商业、农业等近期强势活跃的板块全线调整。不过在二级市场遭遇寒流的同时,一级市场IPO申购持续火爆,上周五同时网上发行的中国太保、出版传媒和金风科技三只新股冻结资金达3.4万亿元。这说明目前市场其实并不缺资金,只是由于新股发行方式的原因,导致了市场资金的畸形分布;而由于目前二级市场不确定性大增,更导致场外资金入市积极性受挫。
从宏观面看,市场心理遭受双重压力。一是美国次贷危机风险上升。上周一又有一家国际金融机构瑞士银行(UBS)宣布因次级债问题遭遇坏账100亿美元,从而令全球的金融机构自今年8月美国信贷紧缩潮后,累计坏账达到了800亿美元。格林斯潘在上周日也承认美国已经显示出了“滞胀”的初期迹象。香港经济顾问郭国全更是警告称,美国次级房贷问题已经演变成了“金融风暴”。全球投资者都在为未来的经济前景担忧,引发了全球股市周初的剧烈调整。这对A股投资者存在一定的心理冲击。
二是由于宏观调控进一步强化以及出于补跌的需要,金融和地产板块下跌较猛。虽然消费等非周期性行业的中小盘股逆市有所表现,但中石油的跌跌不休,直接导致大盘反弹力量难以有效凝聚,成交同比明显减少,市场参与热情再度下降。在整个市场信心缺乏的背景下,周三新股解冻资金大规模回流二级市场的条件并不具备,很可能继续隔岸观火,等待更有利的入市时机。但是周二这两个板块的止跌反弹,显示技术上有超跌反弹要求。加上股指期货已经上报国务院的消息,对于大盘权重股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在技术面和基本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盘蓝筹股可能出现较有力度的反弹,对指数会起到支持作用,大盘下跌空间有限。
在错综复杂的宏观背景下,目前市场筑底的过程比较复杂。一方面宏观调控压力加大与外围市场动荡加剧,导致市场心态不稳;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和流动性过剩的牛市根基没有改变。因此短线大盘将震荡反复,但下行空间有限,大盘仍会以震荡筑底为主。
打新资金解冻 市场期待反弹
权重股中石油领跌大盘欲振乏力沪综指持续下挫技术面严重超卖
打新资金解冻市场期待反弹
专家认为中期走势尚不明朗,短线抢反弹切记控制风险
前期持续领跌的钢铁、金融、地产板块昨日有所止跌,但是,近期抗跌的航空、白酒板块却"翻脸做空",让市场做多信心继续受挫。在再度失守半年线后,沪综指昨日继续下行,下跌0.83%,以4836.17点报收。
经过持续调整之后,沪综指较11月28日的最低位4778.73点,仅一步之遥。在最近6个交易日里,已有5天收阴,短期技术面超跌严重。由于周三有3.4万亿元"打新"资金解冻,业界专家认为,短期股市有反弹动力,但是,中期走势仍不能太乐观。
中石油大跌令股指走低
在周一大跌2.62%之后,沪综指昨日以4856.47点跳空20点低开,受钢铁、金融和地产股止跌刺激,早盘一度冲上4900点关口。但是,由于权重股中石油午后持续走低,股指无奈震荡下行,全天振幅为1.91%。
从盘面看,权重板块中的金融和地产股的先跌后涨,并未让市场人气大涨,而中石油和中石化的联袂做空,更是让股指欲振乏力。昨日,两市第一大权重股中石油A股以29.24元报收,中石化A股收于20.99元,分别下跌2.5%和2.96%,不过,二者股价并不便宜,中石油和中石化的H股最新收盘价分别为13.5港元和11.04港元。申银万国认为,中石油的大跌对大盘拖累不少,但跌破30元的心理价位,则更多的是对场内投资者信心的打击,从昨日的成交量来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观望。
在中石油和中石化大跌之时,前期强势的板块如航空、白酒股跌幅居前,令短线买家迅速减少,大盘成交量明显减低。昨日,沪市成交额为656.8亿元,远低于周一的1025.7亿元。联合证券的分析师陈炜认为,中石油跌破30元整数关口,使得大盘权重股继续低迷。值得注意的是,前期表现良好的消费类股票、次新股板块也没能继续走强,相反还出现调整,使得市场人气较为涣散。
二次探底大盘能跌多深
尽管沪综指二次探底并未出现止跌迹象,但是,由于技术面严重超跌,短线反弹行情可能出现。
"短期来看,即使大盘跌穿前期低位4778点,下跌空间也不太大。"国海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钟精腾认为,本轮调整行情的底部区域,可能是一个反复确认的过程。由于信贷从紧的调控政策之严,出乎市场预期,不排除大盘即使见底,也是一个阶段性底部,是不是长期底还有待观察。
不过,周三,参与申购太保等三只新股的超过3.4万亿资金开始解冻,这让市场乐观情绪增加。
"周三大盘在低开后有望逐波上行,股指波动区间为4750点至5000点。"北京首放的首席分析师董琛认为,周二大盘下跌之势已趋于缓和,成交量大幅萎缩,说明短期杀跌动能减小。从资金面分析,目前,尚未有新的股票发行安排,因此,解冻资金部分回流二级市场的可能性很大,大盘也有望走出探底反弹的行情。
董琛认为,大盘在指标股打压下,即使瞬间跌破前期低点,最终探底成功的概率仍然很大。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大盘在接近前期低点的位置止跌反弹,继续构筑中期底部。
不过,渤海投资的分析师秦洪则认为,大盘尚未走出中期调整,二次探底可能并不会成功。原因有二,一是市场热点切换太快,周一走强的消费板块在本周二就疲软。如此迅速的热点切换格局,折射出市场的一种无奈心理。二是权重股依然跌跌不休,中石油再创新低,极大地抑制了多头的做多激情。
东北证券分析师康洪涛认为,由于大部分个股下跌动力不足,市场仍会在此构筑中期底部,但由于银行和地产股已初步具有止跌迹象。在巨额解冻资金回流市场的影响下,有望短线盘中爆发反弹可能随时出现。不过,从股指走势看,自6124下跌以来形成的沿30日均线上轨的下降通道,仍然没有任何改变,股指击穿前期低点4778点,出现新一轮下跌的可能性极大。
短线抢反弹要控制风险
尽管昨日指数跌幅不大,但是,个股风险却开始加剧。两市上涨股票仅472只,有1072只股票无奈下行。一些基金重仓股开始破位下跌。像大商股份昨日股价被砸在跌停板上。而贵州茅台则是连续两天大跌,昨日收盘价为200.99元,较周一的高位225元,跌幅已逾一成。
值得注意的是,前期热门板块如食品、医药、航空股等昨日出现补跌态势。对此,董琛认为,奥运、医药、商业、食品饮料等中、小盘热点短线洗盘,但并未改变上升趋势,机构资金正对其进行战略建仓。建议逢低吸纳短线调整的中、小盘个股。
"短期投资者宜控制投资风险,轻仓操作。"钟精腾认为,短线市场机会可能出现在中小板,其中一些业绩高成长且有高送配预期的题材股,值得重点关注。
康洪涛则认为,中国石油在周一击穿30元心理关口后再创新低,使得市场信心受到较大打击。投资者将信心建立在股指的双底构筑上,有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在目前点位,仍宜持币观望,耐心等待股指远离密集成交区带来的反弹机会。(深圳特区报)
市场进入利好因素积累阶段
当沪综指探低4778点出现反弹,尤其是受调高准备金率冲击当日低开高走后,"跨年度行情展开"的声音鼓励着市场,但随后的持续下跌让大盘距离前期4778点已是咫尺之遥。在07年只有8个交易日、可能形成双底也可能再度破位的情况下,跨年度行情离我们是越来越远还是愈行愈近?
自10月份以来的这轮调整行情,目前仍然没有出现走向终结的明确信号,技术上的破位进一步加重了投资者的谨慎心态,大盘短期重拾升势的跨年度行情似乎难以预期。
不过应该看到,在经受岁末寒冬的同时,影响市场的趋势性因素正在缓慢变化,新一年行情也在孕育之中。权重股补跌成为年末市场的沉重压力,但这个过程正是利空因素得以全面释放的契机,也为利好因素逐步酝酿堆积提供了条件。
内外部环境显向好趋势
近期大盘反复震荡探底的技术走势并不乐观,权重股的疲弱和热点的频繁轮换,都表明市场整体的疲弱特征。但结合市场面、政策面和资金面等方面的因素考虑,我们认为,市场环境正在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受调控政策压制的银行、地产股,是近期主要的做空动力来源。近5个交易日,房地产行业指数累积跌幅超过13%,保利地产、金融街、招商地产下探年线,万科A创出自2·27以来的最大跌幅。前期力挺指数的银行股也终于释放出了积蓄已久的做空动能,中行、工行、交行等先后失守半年线。
虽然我们尚不能得出银行、地产股已完全调整到位的结论,但在目前位置上,它们并没有更大的下跌空间。政策压力下部分地区房价出现松动迹象,房价下跌对地产股构成致命打击,继而影响人们对银行及钢铁等投资品行业的发展预期,市场情绪因此陷入低谷。不过,在中国经济持续扩张、城镇化步伐加快和社会资金供给过剩趋势不改的环境下,房价出现大幅下挫、房地产市场陷入长期低迷的情况显然是难以想象的。当前普遍采用的"预售制度"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地产股未来2年的业绩增长,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收缩作用能够对银行股业绩造成一定影响,但即使准备金率提高到20%,银行业08年利润增长也在33%左右,相对目前市场估值,银行股优势依旧。也就是说,两大权重板块补跌并不是趋势性拐点信号,相反却是为来年行情提供了市场面的支撑条件。
从政策角度看,"从紧"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也非常有限。目前中美资金利差不足50点,汇率稳定的刚性约束已经基本封杀了央行加息的空间。在第10次提高准备金率和美元降息的基本预期下,市场很难再度遭遇紧缩政策干扰。另外,太保之后市场未来一段时间没有大盘新股发行,扩容节奏出现放缓趋势。而近期基金日开户数重新连续增加,表明长期牛市预期已经使国内居民产生了入市抄底的愿望。
在防守中积极布局
如果影响市场的主要利空因素已经开始或者完成其动能释放的过程,那么市场继续下跌的空间就较为有限。虽然不排除技术性支撑被跌穿后,投资者的恐慌心理给年末行情带来较大压力,但在长期牛市预期不改的前提下,短期波动过程也更应被视为布局来年行情的机会。
事实上,近期盘面也已经呈现出比较鲜明的全新特征,食品饮料、医药、商业、造纸、航空等传统的防御型品种,与地产、银行、煤炭、有色等主流品种走势形成反差。从未来趋势上讲,没有机构会怀疑地产、银行股的中长期投资价值,近期下跌直观反映的是投资者对宏观调控的恐惧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投资策略转向消费类防守行业是比较理性的选择,食品、医药、商业等板块个股轮番表现,可能就是对来年行情的提前预演,它们将成为来年市场运行的主流线索之一。另外,随着人民币的持续升值,造纸、航空行业的表现同样值得期待。(中国证券报)
尾市抢盘:变盘信号?
昨日A股市场在早盘一度企稳,但想不到的是,由于中国石油的破位以及近期市场热点的酿酒食品股、商业连锁股的回落,大盘在午市后一度跳水,上证指数盘中反弹宣告失败,再收一根阴K线,大盘的调整形态渐趋复杂化。
热点切换不成功
从昨日大盘的走势来看,主要有两个特征:
一是权重股仍未能摆脱前期一直疲软的走势束缚,中国石油在昨日彻底跌穿30元的支撑位,中国石化、中国联通等品种的走势也极其疲软,这就抑制了多头的跟风热情。
二是市场的热点切换并不成功。前期跌幅较为惨烈的银行股、地产股在昨日止跌企稳,显示出做空动能已有所衰弱,这其实是昨日大盘早盘一度反弹的牵引力量。但可惜的是,在近期一直活跃的酿酒食品股、商业连锁股出现了一波紧似一波的调整行情,显示出市场热点的切换其实并不成功。
如此的走势就显示出市场缺乏大部队的资金参与,只是私募、热钱等不甘寂寞的游击队资金在制造着零散的热点。而由于私募、热钱的资金实力有限,所以就有了酿酒食品、商业连锁等板块在持续上涨两至三个交易日就出现回落的走势。如此就打击了市场跟风资金的热情,也就有了昨日价跌量缩的反弹盘中夭折的走势特征。
机构开始做市值
不过,昨日盘面也并非没有亮点,因为钢铁股在尾盘的异动,让多头们为之一振,尤其是钢铁股龙头品种的宝钢股份、武钢股份在最后20分钟出现持续四位数的买单推动,从而推动着钢铁股指数出现井喷行情。而由于一般中小投资者,甚至是热钱、私募等资金也难有如此大的实力,故分析人士将此视为基金等机构资金的抢盘行为。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机构资金尾盘的抢筹,是否意味着大盘面临着变盘的信号呢?或者说钢铁股的抢盘,是不是基金等机构资金年底做市值行情的先头部队呢?毕竟地产股、银行股等明年业绩仍然相对乐观的品种在近期跌幅同样惨烈,同样具有做一波反弹行情的可能性,所以,业内人士倾向于认为钢铁股的尾市抢盘信号,极有可能昭示着仓位较轻的基金等机构资金开始布局年底的做市值行情,从而使得A股市场形成较为强劲的买盘,推高股指。
大盘或将止跌
有意思的是,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权重股在持续调整之后,也已经到了机构资金积极配置的心理价位区域,所以,不排除此类个股也成为这部分基金等机构资金年底建仓标的的可能性,如此看来,多头在4800点一线还是有能力组织起一波反弹行情的,钢铁股在昨日尾盘的异动,极可能是先头部队。
故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建议投资者可以适量关注前期跌幅较为惨烈的品种,包括地产股,也包括昨日尾盘异动的钢铁股,其中四季度产品涨幅最为迅猛的建筑用钢材比重较大的钢铁股更可关注,三钢闽光、柳钢股份、韶钢松山等品种可跟踪。
同时,对于地产股中的预收账款数目较大的中航地产、深振业、银基发展等品种也可跟踪。另外,投资者也可以积极布局年底的年报高分配预期行情,故中小板块近期持续放量的个股可跟踪,甚至包括华星化工等涨幅较高的品种,它们或将成为岁末年初行情的又一道风景。 (东方早报,渤海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