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证券网 2007-11-18 16:30
对于市场10月中旬至今的阶段性调整,投资者不应该过度恐慌,而应抓住入场时机,选择被“错杀”的优质公司。紧缩流动性的调控政策的确给市场带来较大的压力,但是,紧缩措施并不能在短期内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问题。在贸易顺差持续增加,流动性依然过剩的情况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成为被动的手段,冻结资金仅对冲新增贸易顺差。美元加速贬值,中国经济维持强势,加息的预期使得中国输入型流动性过剩的格局难以改变,这必然带来资产价格的持续膨胀。另外,目前实际利率依然为负,居民储蓄搬家的趋势仍将继续。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有望维持,主营业务利润率仍处于上升通道中。如果不考虑资产注入等外生性增长带来的业绩增厚效应,明年非金融企业净利润增速有望保持在30-40%。
近期A 股市场的阶段性整理,可认为是为跨年度行情做准备。建议投资者利用目前的震荡,逢低买入人民币升值的受益者,以及2008 年估值在28 倍以下的持续增长型的蓝筹股,可重点关注金融、房地产、黑色金属、建筑建材、机械设备、交运设备、IT、轻工制造、家用电器等行业。
在理解当前A 股走势的时候,或许可以在美国股市历史中寻找一些启示:上世纪60-70 年代,美国股市经历了廉价股-概念股-蓝筹股-小盘股的轮换,背后对应的是非理性的机构投资者及管理层的监管。对比A 股市场,显然也可以发现其中许多相似之处:管理层对机构投资者的非理性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早有关注,并采取了相应的调控措施。从二级市场上来看,在基金的发行与申购均受到严格限制之后,新增基金开户数大幅回落,后续流动性明显不足,直接导致了市场的调整,并且近期基金重仓股成为重灾区。
虽然历史上美国股市在经历了大盘蓝筹股的炒作之后,经历了两年的熊市,但A 股市场目前还不会重复这一过程,原因在于:一是美国经济在1973 年遭遇了“石油危机”后大幅放缓,目前中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二是管理层调控的目的只是压制基金的盲目扩张与非理性投资,不应理解为打压股指。三是目前沪深300 成分股估值水平已落入合理区间。对后市的判断:一、短期来看,目前政策面与资金面明显不容乐观,A 股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动力。二、人民币加速升值仍将是后市主要的投资主题,只有相应收益的权重股的企稳才能带来大盘的企稳。三、后市更多的投资机会来自二、三线超跌的绩优股,一方面在于其具备估值优势,另一方面在于近期管理层对基金的调控及其重仓股的受挫可能带来市场风格的轮换。
随着中石油价格的回归,19日计入指数后所产生的负面作用将被缓解。目前市场的流动性紧缩,更多的来自于政策面对市场的“指导”。 管理层的政策有其弹性的特征,对市场总体的影响相对可控。近期的调整已经反映了市场一定程度上对预期的降低。目前沪深300市盈率已从43倍降到38倍,2008年净利润有望增长35%,2008年的市盈率将降到28倍左右,整个市场的下跌空间是比较有限的。由于三季报打破了市场持续高增长的稳定预期,市场因此需要重新建立新的预期,这个过程还需要一定时间。如果能有产生新的投资热点改变这种局面,那应该是股指期货的推出,让市场形成方向性的选择。而在这之前,市场总体上仍会维持震荡盘整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