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证券网 2007-11-15 01:47
绝地反弹是否意味着反攻战的打响
![]() |
⊙华泰证券 郝国梅
超跌权重股联袂引发反弹
盘面上看,周三大盘绝地反击的功臣当属于前期超跌权重股。WIND统计显示,当日涨幅最大的三个指数依次为有色、采掘和黑色金属,其中有色和采掘指数当日涨幅均超过7%,而这三大行业个股也恰恰是近期市场跌幅最大的品种。
A股市场与外围市场形成有效联动
今年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已与港股形成有效联动。已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香港市场走势更多的受到欧美股市的影响。周二收市滞后A股一小时的港股出现V型反转,当日美国股市受油价回落利好刺激大幅反弹,道指升幅达到2.46%。港股和美股的反弹直接促成周三两市的高开。而周三香港市场恒指再度大涨4.94%,H股指数大涨6.84%。尽管港股直通车暂时停顿,但是A+H股的市场牵引作用仍难以消除。
市场资金扩容闸门放开传递积极政策信号
周三基金募集、拆分和封转开再次放开。工银瑞信核心价值基金将于本周五实施拆分,100亿限量发售外;金鹰成份股优选基金的拆分方案也已获证监会批准,限量同样为100亿;基金兴安封转开的华夏行业精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即将获得发行审批,限量150亿发行;由基金隆元转型而来的南方隆元产业主题基金,将从11月20日开始集中申购,募集上限为150亿份;国泰金象保本基金正式转型为国泰沪深300指数基金,同一日开始集中申购。此外,基金景阳和基金科讯的封转开方案也已获持有人大会通过,只待新基金审批通过后就将发行。这些不但有望给市场带来近千亿资金,更传递出管理层稳定市场的积极讯号。
金融石化两大权重股形成市场风向标
周三银行股在大盘大幅反弹过程中有所企稳,作为本币升值过程中最值得珍藏的投资品种,银行股企稳的意义更在于对投资者持股信心的维系。
本月19日,中国石油将计入指数,金融股“一股独大”的市场局面将有所改观。中石油的回归一举改变了沪深股市单边向金融股倾斜的状况,从总市值构成的角度看,这种市场结构的优化将更有利于行情的平稳发展。中国石油这只牵动多少人眼球、令投资者爱恨交加的石油领军股已企稳反弹,笔者认为,中石油的企稳不但能有效缓解投资者持股情绪的波动,更大的意义在于对场外资金的牵引作用。
随着10月份经济数据的出台,以及新增贷款记录创同期新高,显示出宏观经济已经运行在趋热的区间,近期内加息以及出台其他的宏观紧缩政策将在所难免。受宏观政策影响,短期内市场运行格局仍不容过于乐观,技术上60日均线也处于前期箱体的下沿处,技术压力依然较大,谨慎性和防御性仍是目前投资者投资的首要选择,目前说反攻战打响还为时过早。
大盘将在十月低点附近延续反复格局
⊙北京首证
昨日两市大幅高开后均在蓝筹板块带动下呈现明显的探低劲升态势,不仅上证综指单日涨幅创1992年5月以来新高,而且市场还再次形成了全线普涨的壮观景象。近日继续强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但在10月低点附近的反复却依然难以完全避免。
以月内运行状况看,两市昨日大幅上扬并上破了陡峭的高点连线阻压,表明市场目前已经扭转了持续下调的不良态势。以上证综指为例,本月初构成了一条较标准的下降通道,该通道上轨约以日均89点的速度快速下行,通道高度约为231点,由昨日突破位置即5202点起算,形态上攻目标至少应该在5433点,就是说,目前大盘继续上行可能仍相当大。
不过,两市近日有效的上行空间很可能仍较为有限,或短期内很可能再现上攻遇阻整理走势。一是因为昨日上破时成交量依然不足,近日量能变化幅度也十分有限;二是市场在向上突破时往往会伴随着回抽确认现象;三是两市上周末已经完成头部形态,此前低点很可能会发生角色转换,即5462点和17933点上下具有较大的阻压。尽管两市在近日快速下调过程中已经达到量度调幅,但自9月28日至11月7日,两市分别成交了近31200亿元和14300亿元,而最近5个交易日则分别成交约4275亿元和2010亿元,换言之,近日累积换手率只有头部形态的14%左右,市场调整至今仍不太充分。
值得注意的是,沪市自10月以来出现高低点下移态势,其中低点连线以日均38点的速度下移,周一刺穿该线后形成有力回升之势。但经过6005点所作的平行线周四却位于5629点,此处恰好也是20日、40日均线所在,且两线近两天死叉可能极大,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增添短线反复可能。
可见,市场近日继续上行的空间仍较为有限,两市大盘同时越过10月低点的难度也就更大些。此外,在市场再现“二八现象”之际,多数个股很可能仍将被边缘化,其市场机会也就难以把握。
市场重拾升势还需时日
⊙中证投资 徐辉
美股反弹、周边股市上涨、基金发行重新启动等多方面因素导致了昨日市场的大幅反弹。沪指全天上涨254点报收5412点,涨幅4.94%。从中观的角度看,此次反弹是11月市场调整以来的第一次强劲反弹,11月份启动的这次调整幅度接近20%,部分个股显示的调整幅度更大。那么,如何看待市场未来运行格局?
从6100点到5000点的调整具积极意义
此次调整令市场风险初步释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估值出现接近两成的回落。10月份,市场静态市盈率一度超过50倍。随着三季报的公布、以及股票价格的调整,目前市场静态市盈率回落到最低38.9倍,到昨日收盘市场静态市盈率回升到40倍。二是投资者、尤其是今年新入市的投资者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一定的教育。经过沪综指6100点到5000左右的调整,部分股票价格甚至被腰斩,很多投资者开始意识到,牛市的调整也非常吓人,进而自然调低对未来一年的收益预期。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这次调整具有较强的积极意义。
如何看待当前的市场格局
可以明确的是,A股长期牛市的大格局没有变化。具体而言,首先,宏观调控对股市具有正面意义。笔者认为,宏观调控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也为人口红利期的中国经济增长奠定了较好的政策基础。假设股市应当反映经济预期的话,宏观调控当提升我们市场的整体市盈率。其次,股权分置改革推动上市公司“责权利”格局新变化,其所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已经开始在部分股票的股价上有所体现,但其持续的影响力可能尚未被股市所反映。我们已经看到,少数公司在股权激励实施后,公司经营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所引发的估值提升,当前我们可能尚未充分估计。
高估问题仍需通过宽幅震荡解决
但是,我们不能说市场就已经完成了调整。此前笔者多次谈过,我们的经济体对应的股市合理市盈率在30倍左右,目前市场静态市盈率在40倍左右,基于2008年收益的动态市盈率在30倍左右。所以,当前市场估值仍然显得偏高,需要通过股指波动和时间来填平估值的落差。此外,强烈的通胀预期将迫使央行加大货币紧缩的力度,而中报业绩高增长超预期成为现实以后,投资者将面对未来业绩高增长是否可持续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也将使得市场短期运行充满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