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证券网 2007-10-27 08:05
为股指期货预留空间
中国石油新股上市后,股指期货的推出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从近期市场走势看,大盘深幅调整,低调迎新,为股指期货的推出留出了空间和机会。
在指数6000点时,市场上议论得比较多的话题是,股指期货上市交易时是做多还是做空?比较多的观点是做空,面对6000点时的大盘亢奋,人们普遍认为将倒逼推出股指期货的速度。推出干吗?就是想靠股指期货将亢奋的大盘做空做下去。但问题来了,如果推出一个新的交易品种,其功能是将行情弄下去,似乎也有点太残酷了,也有损形象,至少不大符合中国人对新生事物的传统习惯。
而目前的股指调整正是恰到好处地为股指期货的推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使为时不会很久的股指期货的推出继续做多股市留出了空间。
第一、大盘权重股成了市场主力手中的王牌。在未来的股指期货中,谁拥有那些大盘权重股,可以说谁就取得了市场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从近期的市场走势看,大盘权重股成了市场主力手中的玩物,指数一天一两百点的波动完全是靠那些大盘股的操控,你恐慌了,它就拉起来了;你兴奋地追进去,大盘又下来了。从目前那些大盘权重股的强势波动走势看,股指期货推出后,内地股市的走势不会寂寞。
第二、沪港股市联动性越来越强。近期沪深股市上蹿下跳,但香港股市的波动幅度更大,恒生指数一天暴跌1000点,正当人们将其称为“十年一劫”之时,第二天恒生指数又大涨1000点,“十年一劫”的说法不攻自破。这种惊心动魄的市场走势,连在香港股市搏杀多年的投资者都没见过。香港市场的这种走势也感染了沪深股市,市场的震荡幅度也跟着加大。
第三、多空搏杀近期甚为激烈,指数宽幅震荡成为市场的主流。在近期市场中,指数一天涨200点或跌200点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从绝对值看,指数200点的上下波动的确蛮可怕的,但从指数波动的相对值而言,一天也就是2%-3%的波动幅度,这样一想,看起来就不那么可怕了,市场的波动仍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在股指期货正式推出之前,这种宽幅震荡的整理还将延续,等待着新题材的介入后继续重整旗鼓,拉出新一轮行情。
后退一步,海阔天空。目前市场正处于股指期货大战前的调整期,市场的成交量明显下降,可以预料,在不久的将来,市场引入了股指期货这个新题材后将使股市产生极大的变化,市场的分析思路也将随之而变化。但不管怎么变化,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中国股市的大牛市格局依然没有根本变化。(应健中)
股价下跌说明了什么
文兴
6124点是上证指数的高点,它是10月16日出现的,此后指数曾大幅下跌,10月23日还曾看到过5574点,不仅如此,一批股票还创出“5·30”以来的新低。
与6124点同时发生的还有另一件事,那就是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由三位美国经济学家分享,表彰他们为机制设计理论奠定基础。他们分别是明尼苏达大学的赫维茨、芝加哥大学的马斯金以及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中心的罗杰·B·迈尔森。三人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54万美元)奖金。这三位诺奖得主都和中国很有渊源,赫维茨教授不但曾自学中文,而且还曾指导田国强等华人经济学者;马斯金教授是钱颍一、李稻葵等多位华人经济学家的导师;而迈尔森教授则曾多次到中国讲学。
笔者发现他们的获奖理论与股市有着直接的关系。机制设计理论是微观经济领域中最近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在经济中具有很广阔的应用空间,机制设计理论所讨论的问题主要是在自由选择、自由交换、信息不对称和分散决策的条件下,我们能否设计和怎样设计一个机制来达到既定的目标,其事实上是我们熟悉的博弈理论和社会选择理论的综合应用,涉及到信息与激励、所得税、道德风险等。从研究的角度看,在一个既定的目标下要设计一个机制,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两个方面,即信息和激励。
在信息方面,一个成功的经济机制应该能在保证达到既定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少地使用信息,否则的话,由于信息的传递和处理带来的高昂成本可能会破坏机制的效率。以市场和计划两种经济运行机制为例,市场机制的运行只需要一种信息,即价格,就能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计划机制虽然在理论上也能使资源有所配置,但在运行中需要大量的信息,需要掌握成本、供求等众多的信息才能制订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案,收集、处理这些信息所带来的巨大成本可能会导致这种机制的无效率。
话题回到股市上来,股价不断上涨所传达的信息就是社会资源向股市集中,当然这是市场调节发挥作用的效果。但如果人为地让股市上涨,就必须改变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吸引资金流入股市,建立大小股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如果是市场自发的调节,人们就要重点观察市场价格,影响股价的因素有很多,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要看货币的价格,而人民币升值的要求短时间是不会改变的,还要关注短期资金的价格。据报道,受中石油发行的影响,7天资金价格在银行间市场上大幅飙升,新股收益的吸引力是相当诱人的。
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整个股市估值太高,对后续资金的吸引力下降,场内资金持续流出,股价的下跌就是一种值得重视的信息,尤其是在暂别6124点之后,其中包含了太多需要思量的内容。
总之,用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成果来看股市,仿佛摄影用上了长焦镜,看不清的变清了。当然长焦镜也有缺点,就是很难瞄准目标,但一旦瞄准了,效果也是明显的。笔者如此说只是提醒朋友们换个角度看股市。(本文作者为杰兴投资总经理)
风险正在逐渐释放
魏道科
近期股市的风险在逐渐释放,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股指重心在回落。自10月17日上证指数6124点高位以来,6个交易日下挫幅度超过10%,这样的跌幅不算小,但与2007年1至3月以及6至7月的平台区间震荡巩固相比,尚未抵达其平均跌幅。第二、大批股票呈反复回落的态势,10月25日居然有数百只股票跌停,部分个股股价仍低于2007年5月份的价位。平均股价和平均市盈率在下降,结构性泡沫适当挤出,风险适度释放。但大盘尚未真正企稳,多方尚难立即发动新一轮攻势。
在大盘走弱的过程中,一些现象被空方扩大化。第一、一些传言澄清之后也难以重振多方人气,形成近阶段弱势运行的格局。第二、大量资金竞相申购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发行价低于市场的预期,估计中新股者会获得不俗的无风险收益,冻结的资金额可能又会改写纪录。但即使有2%左右的无风险收益,也不至于将其他股票不计成本地抛出吧,原因还是在于投资者担心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规避阶段性风险是多数人的主要选择。第三、三季报净利润增速减缓也成为做空的理由之一。其实,三季报净利润增速同比下降早在人们的预料之中,一般估计2007年比上一年度净利润增速大致为50%,2008年同比再增长35%左右,这只是目前的预测。
此外,市场本身的休整尚待延续。第一、阶段性时空观念可能会发挥微妙的作用。13周作为一个阶段,自7月中旬至10月中旬,13周中仅有一根周阴线,几乎是一口气上涨了2000多点,多方消耗较大。第14周的第二个交易日见高6124点,而且接近较重要的黄金分割位6169点,时空关系有点误差,也有偶然性,其作用很微妙,某种认识会发挥一定的共振。第二、目前阶段性的均线系统排列对多方不太有利,除非下周股指有效站稳在10日均线之上。即使多方上半周能完成这个任务,6169点附近仍然会成为一道坎。第三、缺口的诱惑力。9月28日和10月28日出现了两个缺口,目前封闭了10月8日的缺口,10月8日上证指数跳空高开曾留下59.58点的缺口,该缺口在10月25日封闭。9月28日的跳空上升缺口50.39点(5461.58点-5411.19点)未来一段时间内也岌岌可危。其实,上周市场的某些信号提示需要适当地休整了。
市场风险尚未完全释放,股指还有下跌的压力。有些个股连续拉出9根阴线,个股分化现象十分严重,这种局面看来还会延续。10月25日是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实施之日,26日又是网上申购中国石油之日,短期资金面状况略显紧张,当风险释放到一定的程度时对场内和场外资金又有了吸引力。笔者认为最近一两个月内应采取适当保守的策略,等待好的买入机会,整理之后,股指再创新高是可以期待的。
(本文作者为知名资深分析师)
下周后半周有望出现次级反弹
□大摩投资
本周市场继续走出深幅调整走势,周四上证指数完全回补了10月开盘的跳空缺口,深综指跌幅更大,已经跌破了9·11暴跌的低点。大盘反复无常地出现暴跌暴涨局面,究其原因,首先是消息面的变化,推迟的宏观数据周四公布,9月份CPI增长6.2%,相对8月份有所下降,不过统计局发言人表示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息预期依然笼罩在市场上;加上市场普遍看好中石油申购,部分资金选择兑现参与一级市场申购,使得快速抽取市场存量资金。
市场虽然出现了近期少见的调整,但是这样的调整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市场牛市的格局。第三季度上市公司业绩的大幅增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根本上托起了牛市的基石。而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则从另一个角度给牛市注入了动力。第四季度工作会议已经明确表示将继续加大发展和调整目前的经济状况,相信第四季度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环境将会更加良好。而困扰市场的流通性过剩、贸易顺差增加都将得到有效的遏制。九月CPI虽然依旧较高,但是已经出现了回落,显示前期的调控措施已经开始显现威力。
随着中国石油申购资金变现回吐,下周一开始市场资金面开始好转,尤其是下半周中石油巨量申购资金解冻对市场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我们坚持认为目前的调整级别类似去年的5-8月或者今年的5-7月那样的调整,从10月份开始调整时间可能持续2-3个月。下周后半周开始市场有望出现次级反弹。
中石油的发行与上市将成为近期市场永恒的主题。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突破90美元大关,我国南方地区天然气价格一路猛涨均说明油气资源的重要,特别是中石油登陆将使市场对拥有油气资源的上市公司展开猛烈炒作。随着中原油气等公司的退市,目前市场正宗油气资源股已不多见,部分参股公司拥有油气资源的上市公司正成为稀缺资源,下周面临爆发机会。如申能股份(600642),公司持有上海石油天然气公司40%股权,掌握东海平湖气田数百平方公里的庞大油气资源储备,申能股份石油天然气的销售收入已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接近50%,如果说它是石油天然气股恐怕并不为过。该股目前动态市盈率仅在20倍附近,在蓝筹股中股价已经处于极度低估的状态,几乎是跌无可跌。中石油登陆A股如果股价能定位在40-50元附近,那么类似申能股份这类拥有巨额油气资源的上市公司价值也将面临价值重估,后市可重点留意!
申购资金解冻将促成升势
□西南证券 张刚
大盘周内在回升至5900点附近受阻后,出现较大幅度重挫,周四创下7月6日以来单日最大跌幅。在国际油价不断创出历史新高的情况下,将成为第一权重股的中国石油发行,吸引了大量资金积极参与,以致二级市场套现压力增大。随着周五申购结束,套现压力减轻,大盘出现小幅回升,但由于一级市场冻结了大量资金,反弹过程成交十分低迷,周五成交金额创下7月20日以来的单日成交最低水平。
新股发行方面,募集资金高达668亿元的中国石油的未中签资金将于10月31日解冻,市场普遍预期冻结资金规模,将高达3万亿元,巨额资金解冻后的回流效应将对市场形成推动力。另外,下周10月29日将有万力达发行,10月31日有怡亚通、云海金属发行,均为中小板公司,对资金分流的压力不大。
前三季度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7%,比上半年下降0.2个百分点。9月份CPI的增幅为6.2%,比8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农产品价格较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通胀压力得到一定的减轻,同时央行表示,需观望一段时间决定是否再度加息。此消息降低了出台力度更大的调控措施的可能性,有助于逐步恢复市场信心。
基金第三季度投资组合显示,披露三季报的股票型基金平均股票仓位为80.41%,较二季度末增加2.05个百分点,增仓迹象明显。钢铁、金融、有色、煤炭股受基金经理青睐。另外,上市公司三季报下周披露完毕,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持股增减情况,也将对市场资金产生引导作用。个股机会增多,将促成入市积极性的提高。
本周周K线已经连续收出两根阴线,显示调整走势,周成交金额比前一周缩减近三成,显示在大幅的跌势中毫无承接意愿。从日K线看,大盘勉强收于30日均线之上,下周将会尝试向上挑战5687点附近的5日均线压力。下周前半周由于资金仍处于冻结状态,大盘仍会延续调整格局,但如果下周三开始成交显著放大,则说明大量资金回流,后势仍存在上行空间。摆动指标显示,股指刚刚进入空方强势区便开始上翘,有转向多空均衡态势的可能,如量能配合理想,有望重新走好。
A股运行进入新阶段
□中证投资 徐辉
本周巴菲特来到中国,再度呼吁人们关注A股的投资风险。周三巴菲特在大连出席其投资的IMC国际金属切割(大连)有限公司开业仪式时指出,过去两年,中国股市已上涨近5倍。投资者对于现阶段中国A股的火爆现象应该格外谨慎。从周内市场交易情况看,继上周回落1.44%后,沪综指本周继续下跌3.93%,周四市场杀跌气氛令很多投资者有“5·30”再现的感觉。
纵观市场运行格局,笔者认为市场运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股指快速上涨阶段可能已经结束,未来市场面临较长时间的宽幅震荡行情,预计最大跌幅会在20%以内,即5000点左右完成调整。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没有实际业绩增长支持的股票,其走势可能相当不乐观。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市场出现大幅下挫从而形成逆转的机率并不高,这是因为上市公司业绩的快速提升(如三季度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再度超出市场预期)将迅速降低市场的静态市盈率。我们预期A股市场静态市盈率将由目前的53倍下降到年底的47倍左右。
业绩高速增长挤压股市泡沫
截至周三的统计,A股387家上市公司三季度收益增长8成。上市公司业绩高速增长正逐步夯实虚高的市场。大体看,业绩高增长呈现三大特点:一是继中报业绩之后,三季度净利润平均增速继续超出预期。387家公司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6971.35亿元,同比增长约24%;累计实现净利润610.79亿元,同比增幅达80%,远远高于去年的30%;二是出现了一批利润翻番的公司,目前387家公司中有105家净利润增长超过100%;而且一批被认为较为稳健的公司,也取得了翻番的业绩,如招商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99.7亿元,同比增长128%,比去年全年的利润71.1亿元还多出近30亿元。三是投资收益占比仍然较高。387家公司前三季度的投资收益高达73.32亿元,占净利润总额的12%。
分析三季度业绩的高速增长,笔者认为,首先,年度业绩增长速度预期有望再度提升。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整体增长速度有望继续超出市场预期,进而可能使得全年增长超出人们预期的40%,估计全年A股业绩增长会在50%左右;其次,静态市盈率有望继续回落。目前A股基于上市公司前四季度的静态市盈率为53倍,假设我们上面所预期的2007年上市公司业绩增长50%成为现实,那么到今年年底目前点位(6000点)对应的市场静态市盈率将下降到47倍(目前A股基于2006年业绩的市盈率为70倍,2007年A股业绩增长50%)。
第三,目前点位下,A股基于2008年预期收益的市盈率将下降到33.6倍(预期2008年A股上市公司收益将继续增长40%)。
A股的快速上涨阶段可能已经结束
尽管如此,笔者仍然认为投资者应当降低对未来投资收益的预期。笔者倾向于A股的快速上涨阶段可能已经结束,市场进入了宽幅震荡的新运行阶段。如果股指出现了大幅调整,这将是投资者加大投资的好机会;而快速上涨同样会带来适度减持的好机会。
首先,当前市场静态市盈率偏高。尽管今年上市公司利润增长有望达到50%,但利润的长期增长水平肯定达不到这样一个高水平。我们可以给出的A股上市公司总体利润增长水平的一个预期是2007年50%、2008年40%、其后三年30%。在这样一个预期下,我们的市场可以接受的一个市盈率应该在30倍到40倍之间。所以,目前市场53倍的静态市盈率显然偏高。
其次,期望市场出现幅度太大的调整也不现实。中国上市公司的快速增长,会使得现实估值水平和理想的合理水平之间差距迅速缩小。现在的静态市盈率在53倍左右,到三季度报告之后,市场的静态市盈率将出现再次下降;而到年底市场的静态市盈率将下降到47倍;到2008年三季度目前点位对应的市场静态市盈率将下降到36倍左右;而到2009年3季度,目前点位下的市场静态市盈率将下降到28倍。而如果届时人们认为30倍到40倍静态市盈率合理的话,那么对应的较高的沪综指点位将在目前点位基础上上涨42%。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判断都正确,在2009年沪综指有望达到8500点。不过,从6000点到两年后的8500点,其运行路线会怎样?它可能先调整到5000点,再逐步回升;也可能在极端的情况下,先调整到4000点,再在这个基础上翻一倍。当然,不管大盘以何种方式运行,投资者获取收益的关键还是——要抓住价值提升快于股价提升的股票。
近期会出现中级调整吗
虽然股市10月份创出新高并挑战6100点以上,但由于“二八现象”严重,真正能在这波股指上涨中获利的人并不多,广大投资者并不因此感到兴奋,相反还在担心这样的问题:大盘是否会跌?有没有可能出现中级调整?
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其原因固然与大家赚了指数却没有赚钱有关,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在大盘创新高的同时,很多股票看上去估值已不低,对于后市究竟靠什么才能上行,人们是有疑虑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担心股市下跌甚至是出现幅度在20%以上的中级调整,应该说不是没有理由的。
综合对各种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在经历了连续上涨之后,股市固然需要调整,但调整的空间是有限的,不至于出现中级调整。笔者之所以这样说,主要基于以下几条理由:
第一、 支持股市上涨的基本因素没有任何改变。如果说在前一阶段人们更多地是关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话,那么现在本币升值的因素则有望发挥更大的作用。应该承认,现在股票价格的确不便宜,而且以企业的常规增长而论,即便是引入“PEG”的概念,也就是更强调成长性,恐怕也难以让其投资价值能明显凸现出来。而如果从本币升值的角度来分析,也许这就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因为本币升值的实质是以本币标价的本国资产的升值,其结果最终一定会表现为在资本市场上这些资产得到重估以及价格上扬。应该说,在目前的沪深股市中,资产重估还是存在一定的空间的,大盘即使出现调整也会获得很强劲的支撑。
第二、 目前仍然是流动性过剩,资金较宽裕。就股市来说,客观上它已成为在负利率背景下吸纳流动性的最佳途径之一,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和地区老百姓的证券投资不是以本土市场为主且通过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做起来的。从这个意义看,QDII之类不过是投资的补充,境内巨大的资金潜力还是会成为股市上涨的可靠基础的。
第三、到现在股市的最大跌幅已达12%左右,大多数股票近阶段的跌幅更是达到20%以上,有的甚至还不到4000点时的价位。在市场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继续大幅下跌的空间应该说是不大的。
当然,人们也应正视目前市场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在利率、扩容、指数期货、“港股直通车”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其弱势格局会维持一段时间。从这个角度看,虽然基本上可以排除中级调整的可能,但对于股市调整所需要的时间,人们也还是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接下去大盘的走势恐怕是以时间去换取空间,同时还会出现很明显的个股结构调整,虽然此间仍然存在一定的投资机会,但操作难度是相当大的。在此时强调谨慎的原则是十分必要的。
(桂浩明 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