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长阴过后能否重演探底上涨好戏?

[日期:2007-10-19] 来源:中国证券网  作者:[北京首放] [字体: ]

  周四市场尽管上证综指收出了两百点长阴线,但是两市只有三家真正跌停。并且从今年走势来看,每次长阴过后,一般都有不小的反弹,有的时候甚至逆转上涨新高,这次历史会再度重演好戏吗?恐怕这次未必历史简单重演。

  一,高估值与泡沫增大的风险,是机构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可以预期的是,有资金已经开始从大盘蓝筹股中撤出。

  周四两市走出单边下跌的格局是大多数市场意料之外的,以大盘蓝筹股为领跌群体,市场出现了整体回落,反而前期受到冷落的三四线品种出现了超跌反弹的走势。很明显,当天受到打压的主要对象就是大盘蓝筹股,特别是含H股的A股。

  毋庸置疑,象中国神华、中国石化等这些权重排名前列、一举一动足以左右指数的大盘股,在近期出现连续上涨、甚至三个涨停的现象,恐怕一两年也难以出现一次,从历史经验来看,短线的回落是在所难免的。如此巨大的权重和流通市值,要说这期间没有超级投机资金在其中运作,是不现实的。短短两天,重要证券媒体普遍发表观点,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之后,市场是不能忽视此间的重要含义。

  而现实情况也确实如此,统计结果显示,以去年年报上市公司业绩为基准,目前A股静态市盈率已高达87倍,远高于2001年6月14日67倍的历史高位。即便以实施新会计准则后今年上半年的上市公司业绩计算,我国A股市场的动态市盈率也达到了49倍。而东南亚不倒18倍,美股在16倍,欧洲最低仅仅只有13倍,与之相比,目前A股市场的风险正在聚集。大盘股尤其是含H股的大盘股涨势惊人,估值高企,比如刚刚回归的大热门中国神华2006年静态市盈率接近90倍,第一高价股中国船舶超过171倍,从投资角度来讲这些大盘蓝筹股已经透支了今后几年的部分业绩,但是指数正是在这些大盘股的连续上涨下被拉抬起来的,市场主要盈利点也是在这批品种当中,况且,种种迹象表明,已经有大机构在趁股价飙升的时候逐步减仓。

  此外,对于外生性的公司增长,尽管今年很多上市公司通过资产重组、整体上市等方式,使其基本面发生巨变,但是必须承认,很多公司的股价在重组进行当中,就已经提前得到反应,有的甚至已经透支了未来1--2年的业绩。因此,现在回头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股价,部分品种确实已经透支了一些未来的成长性,估值高高在上已经是毋庸置疑。

  二,季报预增完毕,中石油回归,大会结束,在时间上对指数运行并不有利。唯一支持大盘短线反弹的理由技术面,除非有新板块领涨,否则后市即便收阳也只能当反弹看待。

  从时间上来看,三季报预增即行将结束,整个三季报也将在10月份公布完毕,令市场惊喜和令投资者冲动进场的业绩因素已经开始淡化退出。十七大即将在本周末胜利闭幕,刺激股市前进的因素也将褪去,下周,号称"亚洲最赚钱公司"中石油有望开始发行,二级市场的资金向以及市场靠拢的抽血效应即将再度重现。种种因素都难以对指数产生向上推动的利好。

  在热点方面,周四没有出现大面积跌停,主要原因是以往跌停主力军--三四线垃圾股在之前就已经不涨反跌,先期完成了一轮调整态势。这些二八中的八,虽然近两天有起死回生的迹象,但是并没有板块效应,周三两市涨幅榜上的个股,大多是各自为战,难以激起大资金持续的参与热情,再加上基本面乏善可陈,没有好故事就难以吸引资金长久持有,顶多就是一个超跌反弹而已。

  现在唯一能够让市场做多的理由,只有技术面的因素。我们看到,自从今年以来,上证综指一共经历了十次大暴跌,收出跌幅超过3%以上的长阴线,但是有8次长阴线过后,指数出现了反弹上涨,甚至是在随后几天内创出了新高。从概率来看,周五市场出现反弹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更为现实的是,市场估值水平高企,选股越来越难,而资金推动下指数却越走越高,短期内指数或将还有冲高动能没有释放完毕,但是这种格局正在出现微妙的变化。如何既要享受牛市泡沫的快乐,又要回避公司估值风险,成为现在投资决策的最大问题。由于以含H股的大盘蓝筹股是近期重点打压对象,这类群体就算后市出现上涨也只能是超跌反弹,那么如果要看多的话,谁来带领涨大盘上涨?如果市场连一个像样的领涨接班人都找不到,那么市场最乐观的观点,也只能短线看反弹而已。因此,我们在后市看盘的同时,还需要密切关注会否有新的领涨板块出现。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邦尼:市场遭遇精确打击
下一篇:广州万隆: 周五低点短线抄底 你敢吗?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