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为进一步控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减少贸易摩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商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于6月18日发布了《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规定自7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
(一)热点聚焦
2831项商品出口退税7月1日调整
财政部宣布,从7月1日起,调整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这些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
为进一步控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减少贸易摩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商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于6月18日发布了《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规定自7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
这次政策调整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取消了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主要包括濒危动植物及其制品、盐和水泥等矿产品、肥料、染料等化工产品、金属碳化物和活性碳产品、皮革、部分木板和一次性木制品、一般普碳焊管产品、非合金铝制条杆等简单有色金属加工产品,以及分段船舶和非机动船舶;
二是降低了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主要包括服装、鞋帽、箱包、玩具、纸制品、植物油、塑料和橡胶及其制品、部分石料和陶瓷及其制品、部分钢铁制品、焦炉和摩托车等低附加值机电产品、家具,以及粘胶纤维;三是将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主要包括花生果仁、油画、雕饰板、邮票和印花税票。
财政部表示,鉴于这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以缓解外贸顺差过大为主要政策目标,考虑到去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设置过渡期出现的问题,这次政策调整没有设置过渡期,而是将调整的政策内容提前向社会公布,以使企业有提前准备时间。同时,考虑到一些造船合同和对外工程承包合同一般期限较长,价格难以调整,因此,此前已经签订的船舶出口合同和工程中标或已经签订的价格上不能更改的长期承包工程合同涉及的出口设备和建材,于7月20日前在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登记备案的,准予仍按原出口退税率执行完毕。(中国证券报)
高顺差“压低”四成商品退税率
专家指出:我国经济增长思路大调整来临
市场虽闻我国将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但却未料到此次退税率调整范围达空前的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出口退税率结构由原17%、13%、11%、8%和5%五档调整为17%、13%、11%、9%和5%五档。
而做出如此重大调整的原因,财政部有关负责人直截了当地表达为:“这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以缓解外贸顺差过大为主要政策目标”。
业内专家认为,除了解决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外部失衡外,调整出口退税率更深刻的意味在于,我国经济增长思路的转变,以此为契机我国将采取切实的措施转变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降退税直指高顺差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但当前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外贸顺差过大、投资增速继续在高位运行、流动性过剩等问题依然突出。外贸顺差增长过快,不仅加剧贸易摩擦,而且加大了国内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升值压力。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称,为了缓解贸易顺差过大,促进外贸平衡,政府需要利用多种政策工具,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他说,这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作为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抑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
同时,这项措施也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减少贸易摩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说,外贸顺差步步登高已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较大压力,另外,外贸出口中出现的资源型产品大量出口,以及通过出口空转等形式骗取退税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此次大规模调整商品出口退税,既是对出口退税政策的总体调整,也考虑到改善我国商品出口结构等问题。
据海关统计,今年1-5月进出口总额为8013亿美元,同比增长23.7%。其中:出口总额4435亿美元,同比增长27.8%,进口总额3578亿美元,同比增长19.1%,出口增幅高于进口增幅8.7个百分点,累计顺差857亿美元,同比增长83.1%。
取消过渡期防提前出口
此前,市场人士曾推测5月份出口大增与出口退税调整预期有关。此次调整中,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做出取消过渡期安排的决定,这使出口企业通过提前出口“规避”不利政策的时间大大缩短。
财政部有关人士表示,去年9月,财政部曾对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作了调整。当时考虑到政策调整的品种较多,涉及面较大,一些已经签订的出口合同在价格上难以更改,为减少企业损失,保证政策的平稳过渡,特别规定了三个月的过渡期,即对调整出口退税率的商品只要符合一定条件并在一定期限内办理出口合同备案的,可以按原出口退税率执行。
他指出,在上述规定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虚假合同,影响了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效果,也造成了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竞争。鉴于这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以缓解外贸顺差过大为主要政策目标,考虑到去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设置过渡期出现的问题,这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没有设置过渡期。
他说,为了让企业有提前准备的时间,这次将调整的政策内容提前一定时间对社会公布。同时,考虑到一些造船合同和对外工程承包合同一般期限较长,价格难以调整,因此,规定对此前已经签订的船舶出口合同和工程中标或已经签订的价格上不能更改的长期对外承包工程合同涉及的出口设备和建材,于2007年7月20日前在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登记备案的,准予仍按原出口退税率执行完毕。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取消过渡期安排使得企业猝不及防,而仅提前十余天的公布退税政策企业也很难通过更改合同,调整企业的出口策略,预留利润空间等方式降低政策影响。当然,此前也有钢材贸易商开始采取延缓合同签订、增加附加条款、进驻保税区、提价等四大措施规避风险。
短期阵痛长期利好
刘尚希认为,大规模调整出口退税率将给相关企业带来切实的影响,但长期看这种提高出口商品成本的做法一方面将促使外向型企业调整经营思路,立足国内市场,同时,还将加快一些仅靠出口退税盈利企业的退出,从而改善优质优势企业的外贸环境。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取消和降低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我国相关出口商品的成本将会增加,从而会对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由于这次在政策设计时采取了“有保有压”的区别政策,释放了国家产业结构、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明确信号,有利于引导企业减少“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减少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加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从而引导企业调整投资方向,避免盲目投资和产能过剩。
因此,从长远看,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符合国家和全民的长远利益。总体上看,这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力度适中,并且重点在于结构调整,不会对正常外贸出口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中国证券报)
为遏制流动性增加法宝
财政部此次如此大规模的出口退税调整,如果只说一个理由的话,“顺差过大导致我国经济外部失衡”一定是首选答案,而这种退税政策的大调整或将缓解货币政策抑制流动性独木难支的状态,从企业贸易的源头遏制流动性,减缓经济失衡压力。
今年前5个月累计857亿美元的顺差被“创造”,意味着6000多亿元人民币被迫投放,而中央银行频频以开市场操作、加息、提高准备金率“对冲”过剩的流动性。货币政策开始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当外国资本流入一个经济体时,这个经济体的本币汇率倾向于上升。如果中央银行不希望汇率上升,它只能通过发行本币,在原有汇率基础上兑换流入的外币,结果导致外汇储备的上升和货币量的被动增长,形成流动性过剩局面。
根据货币理论,流动性过剩的主要表现就是,货币量过度增加,银行体系资金泛滥,利率低企。如果不做“对冲”调控回收过剩的流动性,那么,要么引发实体经济投资过热与通货膨胀;要么推动楼市、股市等资产价格上涨,并形成泡沫损害整体经济;或二者同时发生。
但由于国际产业转移,使得国际上大量的制造业产能向我国转移,在扩大我国出口的同时,也提高了我国进口替代水平。同时,由于国际经济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所增强,自然会实现一定程度的正常增长。而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高技术出口管制,又限制了我国扩大进口。
一方面是央行苦苦“对冲”流动性,另一方面是我国经济发动机强劲,在国际分工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外贸顺差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如此一来,就形成了顺差形成货币投放,再由央行“对冲”,然后又是新的一轮投放和“对冲”……流动性泛滥牵动着宏观调控的神经。
从上面这个故事似乎看不到遏制流动性的根本手段,那是因为我们看到的只是故事的一半,因为,流动性的起源并不是外国资本的流入,而是本国出口强劲或者进口萎缩。因此,解决流动性应该前置到企业贸易行为这个环节。
事实上,我国的进口增速并不慢,今年前5个月进口总额3578亿美元,同比增长19.1%,造成大量顺差的原因是出口过于旺盛。因此,给出口降温或许是解决外贸失衡,进而缓解流动性过剩的良药。
降低或者取消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相当于直接增加了企业出口商品的成本,而企业出口成本的上升则会减少企业出口利润,从而降低企业出口的热情。大规模调整出口退税率或将形成众多产业出口热情下降,使整体出口降温,贸易顺差减少,继而减少外国资本流入的数量,减少过剩的流动性。
前面的故事讲的是那些正常获利的企业,而那些靠出口退税“薄利多销”的企业,更是只好退出市场,进一步减少出口数量。
然而,故事到这里并未结束,因为,在我国还有一支不可忽视的出口队伍,即,通过出口空转等形式骗取退税的假出口。这些假出口也将因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退税土壤而自然消亡。
综上,退税政策的调整做了外国资本流入前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它将抑制好企业出口、劝退靠退税吃饭的坏企业,还将对骗税企业釜底抽薪,因此,大规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将把对流动性的宏观调控前置到企业贸易行为这个环节,至少增加了降伏流动性过剩的一个法宝。(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