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1911年前各类历史文物可谓相当全面。但唯独能反映、承载中国近代经纪、金融、企业、公司、股票起源创始历史无可替代的重要文物“清代股票”馆藏与研究几乎全面空白,这确实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失职。世界上著名博物馆都把本国经纪、金融、企业、公司、股票起源创始历史文物作为重要文物馆藏,难道我们又要重蹈覆辙等文物流失后,再重金买回吗?我们强烈建议中国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与研究“清代股票”文物,把他传承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让文物说话,让中国与世界了解这段历史!下面向中国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推荐“清代股票”中的五大珍品。
1.中国第一家国家银行、中央银行-大清银行发行的股票
英文名:“TA CHINA GOVERMENT BANK”大清政府银行。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闰五月,顺天府府尹胡棻上 “变法自强”折,提出在京城设“官家银行”,归户部督理;二十四年(1898年),盛京将军依克唐阿提出主办官家银行,认为“方今时事急迫,仓卒聚亿万之财,收亿万之利”,舍钞票、银行“别无良图” 。三十年(1904年)正月,清政府财政处军机大臣奕劻奏请由户部筹股,试办大清户部银行。同年三月,由户部尚书鹿传霖等草拟的试办银行章程32条出台,并经清廷批准。次年(1905年),户部银行总行在北京成立,并在天津、上海设立分行。三十二至三十三年,又相继在汉口、济南、张家口、奉天、营口、库伦、锦州、保定、大连、安东等处设立分行。到宣统三年(1911年)六月止,共先后设立分号56处。
1908年2月,“大清户部银行”改为“大清银行”,清廷颁布《大清银行则例》二十四条。确立大清银行作为国家央行的级别与地位。根据则例规定:一.改行名:则例第1条,“大清户部银行”改名“大清银行”,二.改股本:则例第1条,“大清银行”资本为1000万两,由原户部银行资本400万两再新添600万两合计而成,为10万股,股票概用记名式,由国家认购5万股,其余限本国人承买,不得招他国人入股,亦不准将股票售于他国人。三.改职称:则例第15条,“大清银行”设“正监督、副监督”以改旧名“总办、副总办”。四.改章程:则例第20条,“大清银行”应照本则例之旨重新订立正式章程以取代“试办章程”,并呈度支部批准。
大清银行挂牌:1908年7月1日,经过三年试办,中国第一家正式的国家银行、中央银行 “大清银行”,各分行各分号统一全面挂牌。“大清银行”的英文名:“TA
CHINA GOVERMENT BANK”大清政府银行。
2.中国存世最早的股票-开平矿务局股票
光绪二年(1876)九月,李鸿章派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赴唐山开平一带勘测,发现此地蕴藏有丰富矿产,且质地优良,李遂于次年八月派唐筹办,并拟定《直隶开平矿务局章程》,招商集股。光绪四年(1878)六月二十五日,在直隶(今河北)唐山开平镇正式成立“开平矿务局”。光绪七年(1881)正式投产。雇工三千人。该局产煤主要供应轮船招商局和天津机器局,也大量销售市场,获利甚厚。到十九世纪末,总资产已近六百万两,是洋务派所办采矿业中成效最著者。光绪十八年(1892)唐廷枢死后,由江苏候补道张翼接任总办,因盲目扩建,耗资过巨,大借外债,致使外国垄断势力渗入。光绪二十六年(1900)英商墨林公司借八国联军侵华的武力威慑诱骗张翼,攫取开平,改名开平矿务有限公司,名为中外合办,实为英国资本控制。1912年又吞并滦州煤矿,合称开滦煤矿。
3.中国最早的中外合办公司-烟台缫丝局股票
山东烟台开埠后,1877年,德资“宝兴”洋行设立缫丝局(即丝织工场),由德国人哈根和盎斯共同出资。它是山东第一家机器缫丝厂,专缫柞丝,缫丝机为法国“开奈尔”式,使用蒸汽动力。机器缫丝质量高,但成本亦高,故在与土丝的竞争中处于下风,1882年被迫停业,这对一心想发展民族纺织业的李鸿章来说,机会来了。他立即命令登莱青道兼东海关监督的方汝翼、招商局总办盛宣怀、会办徐润、唐景星等人,同盎斯谈判,要求合资,中德合办,重新招股。同时积极筹备股银。在李鸿章的大力推动下,招股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各地海关道甚至动用关银入股,各地商人见有利可图,也纷纷入股。这是中国最早中外合资公司。
4.中国最早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股票
中国最早的钢铁联合企业。由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江西萍乡煤矿三部分组成,是中国第一代新式钢铁联合企业。1908年,盛宣怀奏请清政府批准合并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而成立。同时由官督商办转为完全商办。到辛亥革命前夕,该公司员工7000多人,年产钢近7万吨、铁矿50万吨、煤60万吨,占清政府全年钢产量90%以上。汉冶萍公司是清政府惟一的新式钢铁联合企业。
5.瓷国之都景德镇创办的公司-江西瓷业公司股票
清朝末年,江西瓷业公司在瓷都景德镇建立,它是景德镇第一家官商合办的新型企业,标志着中国陶瓷业开始进入企业化时代,陶瓷界称之为“中国瓷业史中仅有的一朵复兴之花。”。作为取代原御窑厂的新式窑业,江西瓷业公司在清末是陶瓷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为古老的陶瓷界吹进了一股新鲜的空气,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留下了许多可圈可点的创新之处。
江西瓷业公司在体制上率先实行股份制,采取官商合办的模式。据《景德镇市志略》和《景德镇陶瓷史稿》记载,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江西巡抚柯逢时向清廷上奏开办景德镇瓷业公司,建议“官方筹银10万两,余由该道自行集股”。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两江总督端方奏改商办:“江西景德镇瓷业公司,原拟官商合办,至今未有切实办法,该公司不如改归商办较有把握。”宣统元年(1909年),江西景德镇瓷业公司经核准立案。宣统二年(1910年),江西瓷业公司在景德镇正式成立,性质依然定为官商合办。除张季直、袁秋航、瑞华君等社会名流集资合股共办外,官方由河北、湖北、江苏、安徽、江西五省协筹,总投资20余万元,并把清御窑厂划归瓷业公司,聘请祁门贡生康特璋主持公司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