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和“价值”并不是同一种概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有时“价格”并不真实地反映“价值”,就一种价值来说,价格的过高过低都会出现,当“价格“与“价值”之间的距离过大时,就会有调整,即“价值回归“。
社会是动态的,因而,调整可以说是绝对的.
文化藏品的价值基础在于物品的质量,就其内涵质量,主要在于藏品本身所具备的史值性、文学性、艺术性等方面,譬如通过藏品的内容乃至藏品本身材质、工艺等能反映出一定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社会生活面目;表现鲜明的主题、典型的题材、深遂的意境;强烈的感染力、达到形式和内容的较高统一、传统的继承和创新的合理突破等等.具体的品类还会具有一些特定的要求和标准,但总体上以上述这些因素大体可以决定一件文化藏品的品位和层次.
问题是,一件文化藏品开始时往往还未能被人们所认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被认识。其价值的发现需要一个“再认识再评判”的过程,从而被更进一步认识被更深地认识,达到“价值回归”.这里有两种可能:有的开始时,作为价值的标志——价格,比较高.但至再认识之后,“回归”意味着“回落”;而有的则相反;经过“再认识”之后,“回归”就是价格的升高。是“回落”还是“升高”,都是一种“回妇”;其关健在于藏品的质量,被市场认同的价值。
眼下,一些文化藏品一上市,就出现奇高的价格,其中主观随意性太浓。实际上超越了文化藏品的价值,需要有一个再认识再评判的过程,没有经过这种考验的价格往往带有很大虚伪成分,即“泡沫”,经过再认识再评判,泡沫消失,其“价值回归”的结果,才体现被认同的价值及被认同的价格的和谐。
笔者以为,前一时期的邮币卡市场上,就存在这种情况。所以,从这一意义上说,盘整是一件好事.在盘整中,会促使消费者作出更多冷静的分析思考,不管是出于有意或是无意,会增加一些对具体品种的认识和评判;至少在减少盲目性上向前迈一步。也会使市场更趋于理性。
质言之,文化藏品应当重在“质”上,“质”才是价值的真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