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207万份认购证见证新股发行 造就第一代大户

[日期:2014-06-28] 来源:  作者: [字体: ]

■见证时刻:1992年年初

■见证人物:第一代股民应健中

■见证地点:肇嘉浜路万国证券公司徐汇营业部(现美罗城所在地)

十年前,笔者跟童牧野先生交换了一张各自收藏的1992年上海的股票认购证,上面完整地记载着姓名、住址、身份证编号、股东账户编号等事项。这是一种历史记载的物件哪,现在拿出来再看,着实颇值得玩味……

20世纪90年代初,股票奇货可居,仅有的“老八股”因有行无市,无量上涨。为了缓解股票的严重供不应求,股票认购证应运而生。

就是这么一张小小的认购证,它不仅造就了上海股市第一代大户,也为 上海证券(行情 股吧)市场带来了大量的新股民;更进一步地说,它直接促使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壮大成为全国的证券交易所。

老八股奇货可居扩容势在必行

1990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后的一年多时间中,“老八股”唱独角戏,市场中有价无市,由于股票成了奇货可居的独特“商品”,股价天天空涨。在这样的严重供求失衡的市场中,上海市政府为了加速推进股份制改革、加速股票市场的发展,在1992年推出了市场扩容的举措。

但是在当初老百姓对股票的认识还处于启蒙阶段的时候,如何将股票公平、安全且高效率地发出去,就成了一件犯难的事。当时曾经在上海的江湾体育场发行过“兴业房产”新股,发行的方法是先发认股预约券,通过预约券摇号、中签者可认购股票。当时,发财心切的老百姓提前两天就去排队,将偌大的体育场围得水泄不通,最后预约券是发出去了,但留下的是现场一片狼藉。

股票是发出去了,但面对差点出人命的混乱秩序以及维护发行得付出的巨大社会成本,管理层头疼了。因为在1992年还要发10多个股票,怎样平安地发出去,就成了管理层考虑的头等大事。

30元一份认购证股票平稳发行

1992年时,中国证监会还没成立,在上海主管股票市场的是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和上海市体改办,他们想出了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好主意:在发行股票之前先发股票认购证,凭认购证摇号,中签的认购证可以认购股票。

但问题又来了,认购证价格究竟如何定,如果价格定得太便宜,比如:2元1份,那老百姓就将认购证当彩票买了,认购时还将是人山人海,还是解决不了问题;而如果价格定得太高,100元1份,那大家都不买,股票最终还是发不出去。在这种管理层与老百姓的博弈中,管理层比较聪明,根据当时的物价水平、消费能力以及大众心理,最后1992年股票认购证确定为30元1份,并事先告诉大家:认购证在1992年内分4次摇号,共发行10多个股票。这个决定一出,所有人都懵了,搞不清楚该买还是不该买,对这个问题的判断,所有人都没有可供参考的经验。

1992年股票认购证设计得极为漂亮精致,封面是烫金印刷,内芯是4种不同颜色的碳写复印纸,这在当时是最新的印刷技术,在封底上印着大字“股市有风险·涉市须谨慎”,可见对股票投资者的风险提示在16年前就已经展开,可以说1992年的股票认购证提供了一个最早的风险提示的样板。股票的承销机构是当时上海滩赫赫有名的三大证券公司:申银证券公司、万国证券公司和 海通证券(行情 股吧)公司,财务代理是中国 工商银行(行情 股吧)上海市分行。

认购证的发行时间为期10天。在当时的10天发行期中,对所有跃跃欲试的人的心理都是一种考验。在认购证发行的10天中,柜台销售并不踊跃,从未发生过排队的现象,但也没冷场,也不存在卖不出去的现象,这样的发行状况正是管理层所要达到的目的。当时,工商银行的员工还有推销认购证的义务,每销出一份可提3角的奖金。

一二级市场滚动诞生大量富翁

在认购证销售的日子里一切都平安无事,最终的发行量与我们的测算相差无几,共发行了207万份,扣除印刷和销售成本,约6000万元的收入全部捐献给了社会福利机构。

1992年上海发行的股票认购证的奇迹发生在认购证全部销完之后。由于改革开放的春风迅速吹起,股份制改造需提速,原定的发行额度大大增加,1992年上海全年发行的股票要增加到50个,于是,认购证成了当时的稀世珍宝,用洛阳纸贵来形容一点不为过。以100份认购证为单位来计算,化3000元的认购证投入,并用几万元作为流动资金来认购股票,认购股票后上市就抛、将抛出股票后的资金继续认购新股……如此滚动操作,就平均收入而言,100份股票认购证大概可赚50万元。而16年前的50万元,与今日的50万元那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啊!可以说,1992年的股票认购证造就了上海股市的第一代大户,一大批人通过认购证完成了人生道路上的资本原始积累。

小小认购证颠覆上海人生活

别小看了这张1992年版的“上海股票认购证”,它给当时还烙有强烈上海地方色彩的上海证券市场,乃至上海市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得1991年底和1992年初,上海普通市民家庭的收入水平还很低,人们普遍对走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农村承包“万元户”们投以羡慕的眼光。然而,自打这张股票认购证的第一批中签幸运儿购买的 二纺机 (行情 股吧)、嘉丰股份等原始股上市并放开“指导价”之后,上海的寻常百姓家庭也出现了“万元户”。实际上,到了第二年年中———1992年版“上海股票认购证”的第三批中签幸运儿购买的原始股上市的时候,上海百姓的“万元户”已比比皆是。

1992年版的“上海股票认购证”不仅仅造就了上海第一批自己的“万元户”,也为上海证券市场带来了大量的新股民,后被广为看作沪深股市的“第二代股民”。在1992年版的“上海股票认购证”摇号“开奖”之前,上海证券交易所为老股民编制的证券账号以“A100”开头,而由购买上述股票认购证引入的新股民的证券账号分别以“A101”、“A102”、“A103”、“A104”等开头。大剂量的“第二代股民”是通过购买1992年版“上海股票认购证”的形式初次进入证券市场的。

比起新股民的加盟和中签者的兴奋,或许上海证券市场从此走向全国的意义来得更大。在赚钱效应的激励下,大量的异地投资者和上市公司表达了参与其中的强烈愿望,由此,上海证券交易所不再是上海的证券交易所,而是全国的证券交易所。

(本文来源:青年报 ) 郭奇邦



阅读:
录入: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证监会回应新股发行定价
下一篇:千万富翁的摇篮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