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贺强连续三年的政协提案都被采纳并迅速落实:2008年,提出单边征收印花税的提案,当年9月财政部便宣布印花税改为单边征收;2009年,提出应加紧推进股指期货,酝酿了多年的股指期货在次年4月顺利挂牌交易;2010年提出扩大新三板市场建立统一场外交易市场的提案,相关工作随后便开始稳步推进
贺强在中央财经大学里办了一个证券期货研究所,并以此聚集了全国收藏、研究实物老股票的藏友。就好像卓文君当垆卖酒,马上聚集起了一屋檐的“酒鬼”。这件事发生得如此顺其自然,以至于很少有人问其中的缘由。
“第一身份是全国政协委员”
“我的第一身份是全国政协委员。”贺强递过来的名片上印着的首要职务。紧接着另外5个职务之后,第7个正是18年前他一手创办的国内第一家证券期货研究所的所长。当时中国的证券交易市场刚刚成立仅4年。
春节刚过不久,记者来到中央财经大学位于海淀的旧校区。贺强已经在学校深处的图书馆门口等着,他的证券期货研究所就在图书馆对面的学生公寓里。当时学校还未开学,路上也仅有慵懒地提着热水瓶的学生偶尔走过。
刷过磁卡之后,我们发现地下室入口的铁门似乎还锁着,久推不开之际,贺强带着记者从另一扇写着“男士止步”的门中穿过,我们目不斜视,顺着左手边的楼梯一头钻进了地下室。过道中部的一扇门边挂着国内第一家证券期货研究所的铜牌。门里面,一位助手和研究员已经在沙发上等着了。
“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当过工人、做过农民,什么苦都吃过,而这些后来反倒都成为了我的资产。”贺强对研究所所处的这个地段丝毫不介意,即使现在已经是这家由董辅礽、吴敬琏、肖灼等担任顾问的国内第一家证券期货研究所成立18年之后。
这间二十几平的地下室却有一扇几近落地的窗户,差不多占满了对门的一整面墙。房间其余两面墙挂着近一百年里各个时期的老股票。我们靠墙而坐,开始谈论这个被三四管日光灯所照亮的房间。
贺强对股份制问题的研究开始于这个研究所成立的10年之前,而以这个研究所作为起点,他开始了自己长达十多年的证券市场研究。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他的提案也都与中国证券市场密切相关。在贺强的政协履职记录中,他连续三年的政协提案都被采纳并迅速落实:2008年,贺强提出单边征收印花税的提案,当年9月财政部便宣布印花税改为单边征收;2009年,贺强提出应加紧推进股指期货,酝酿了多年的股指期货在次年4月顺利挂牌交易;2010年提出扩大新三板市场建立统一场外交易市场的提案,相关工作随后便开始稳步推进。
收藏、研究老股票只是贺强在这间研究所里工作的一部分,却以此聚集起了全国收藏股票的朋友。
左图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经济建设公债券面值为伍角。
实际上这些实物股票为我们留下了当时经济、历史的痕迹。而且你看每张股票的票面,都是中国的传统元素。有人却认为这些东西没什么价值
“炒股的人没见过实物股票是一种遗憾”
股票收藏目前仍然是一个比较小的门类,各拍卖行在拍卖时也将其归入到钱币门类。
“中国目前很多炒股的人都没有见过实物股票长什么样,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贺强说,“虽然股票电子化是大势所趋,但是国际上即使证券市场发达的国家,除了电子股票之外一般都会发一点实物股票。”他指着墙上挂着的清代、民国以及改革开放之前发行的股票说:“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实物股票的票面特征其实大有研究价值,反映了很多问题。电子股票看不见摸不着,上市公司摘牌之后就没有了,留不下任何存在的痕迹,这对后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目前收藏市场上交易的主要是清代、民国以及改革开放之前的股票。上海鸿盛拍卖行纸币部的蔡小军介绍说,老股票早在2002年就开始在中国嘉德拍卖公司上拍,随后北京诚轩、上海鸿盛也都开始组织老股票的拍品。而拍卖的价格也是一路走高,从最初的几千元直到去年一张中国银行在民国时期发行的股票单品创出69万元的拍卖落锤价。“而且老股票藏品的价格还远远没有到位。”
这枚在2011年春拍现身的“中国银行袁世凯戎装像股票”由上海泓盛拍卖行于2011年6月19日拍出。这枚首次面世的实物流通股票由中国银行于1915年12月30日发行。股票背面盖有1956年10月19日“经本行核准继承过户”的蓝色印文,另贴有1956年10月23日第11930号“中国银行股票登记证”,并盖有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的印鉴。这表示这张发行于民国的中国银行股票得到建国后中国银行的承认。
收藏、拍卖就涉及到造假。股票收藏也会面临造假的问题。“清代及民国是实物股票,因为纸张特别,尤其是解放前革命根据地以及建国后人民公社发行的股票很多都是毛边纸油印的,所以很难造假,或者造假也很容易鉴别。但是1980年之后的股票真假难辨,也不可能通过水印或者荧光防伪标识作为判断真假的标准。”证券期货研究所的研究员黄玉林说。
这枚在2011年春拍现身的“中国银行袁世凯戎装像股票”由上海泓盛拍卖行于2011年6月19日拍出。这枚首次面世的实物流通股票由中国银行于1915年12月30日发行。
“实物股票留下经济、历史的痕迹”
“很多人认为实物股票没有价值,但这些老股票里面有中国经济的历史。很多问题都可以从这些老股票中找到答案和根据。”贺强指着一幅被放大的股票说,你看下面那一排一排的“票息”。旧时候有一句话,叫“食利者以剪股息为生”,那下面的就是股息。清代、民国时候发行的股票,每张股票除了盈利之后的分红外还有股息。你每个月都可以剪一角,凭着剪下来的这一角到银行领利息。
“所以现在郭主席要求上市公司明确分红,这是有根据的。你看清代、民国时候的股票,不仅分红,每个月还有利息。”
贺强有意地将他收藏、研究的老股票“古为今用”。
说完他指着一张清朝股票说:“你看到那张股票右上角的那一小块像票息一样的东西里吗?那叫‘税票’,他就是我国的第一枚邮票清朝“大龙票”的起源。”贺强说,当时洋务派开办书信馆,要发邮票,原本早在书信馆开张前就像英国寄去定制邮票的订单,但是因为时间周期过长而终于作罢,只好请上海海关造册处先行赶制一批邮票应急。这么短的时间,邮票从哪儿来呢?就是这股票上印的“税票”。“因为清代的股票大多也是洋务派发的。都是自家的东西。”
“你再看旁边那张,那是民国时期国民党中央党部发行的股票,盖着国民党党部的章。那是为了平抑物价用的。”
“有人以为建国之后就没有股票了,其实不然。那张是人民公社发的股票,毛边纸油印的,反映出农村合作社股份化的一段历史。事实上我党一直就有证券化的传统。隔壁那张是瑞金革命根据地的债券,以粮食为单位,是实物入股。还有这张人民胜利折拾公债,是建国初期平抑物价用的。”
“实际上这些实物股票为我们留下了当时经济、历史的痕迹。而且你看每张股票的票面,都是中国的传统元素。有人却认为这些东西没什么价值。”
“炒股的人应该有一点炒股文化”
黄玉林是北京少数几位收藏股票的藏家。而墙上挂着的各时期典型藏品大多出自他的收藏。贺强将记者让进身边的沙发上,转身请他介绍这满墙的老股票。
“是贺教授将我带进门的。”黄玉林是由收藏转而研究的学者型藏家。比贺强小一轮的他是一个职业股民,1994年从上海大木桥街心公园地摊收藏市场开始涉足老股票的收藏。
“2005年的时候,身边很多前期介入股票收藏的同行们选择兑现股票藏品换取投资丰收。然而我因为当时结识了贺教授,所以开始转而研究老股票背后的经济、社会问题,逐渐从收藏投资转向老股票收藏、研究。”他笑称自己2005年之前的收藏都是野路子,现在自己对实物股票的收藏已经不再是简单地投资赚钱与占为己有,而是在享受收藏、研究顶级股票的乐趣。
“这更多的得益于与贺强教授的结识、相交并被聘为证券期货研究所证券史的研究员。”黄玉林说,他从专业的角度指导我用学术的方法对清代股票的发行背景、发行规则、票面特征、投资潜力等进行研究阐释。
黄玉林谈起自己与贺强的第一次见面:“2000年的时候在南京夫子庙的秦淮人家有一场全国证券收藏交流大会,东北、天津、上海、武汉、广州等全国各地的股票收藏朋友齐聚一堂。当时自己只是远远地看到贺强教授,我估计他当时对我应该没什么影响。从这次南京会后,回到北京,我就开始了与贺强的交往。”
贺强身边聚集着全国各地的股票收藏朋友。而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借出差见面交流股票心得,更多的是通过电话交流各自对股票收藏最新的理解与看法。“收藏朋友们的聚会并不多,北京地区的收藏朋友也很少,毕竟这个圈子并不大。”黄玉林说。
去年夏天,上海快钱公司来了一些朋友拜访贺强,邀他从同去北京股票收藏家刘传道家中鉴赏老股票。当时贺强旁边还有农行的一些领导。贺强于是撇下了农行的领导们,与朋友一起直奔刘传道家中欣赏把玩老股票藏品去了。
贺强说:“股市应该建立起股市的文化,炒股的人心中应该有一点有关炒股的文化。研究老股票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徐建雨)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中国经济网股市频道】(地址:http://finance.ce.cn/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