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中山东一路23号的中国银行大楼至今已默默地走过了72个春秋,它是外滩众多建筑中唯一一幢由中国人自己出资、自己建造的大楼。它的东部塔楼由17层,采用方型尖顶,每层的两侧有镂空图案,其栏杆和窗格等都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设计元素。门前石阶共有九级,象征九九归一;走进大厅,天花板两侧又雕有“八仙过海”的图案,取神通广大之意;大厅上方饰有孔子周游各国的石雕,每层的两侧外墙都有镂空的“寿”字图案,显示出一种祥和与雍容的气度。它以艺术装饰主义的摩天楼之身,扣上蓝色琉璃瓦的中国传统四角攒尖顶,在外滩建筑群中独树一帜。中国银行原先在汉口路外滩(今上海市总工会大楼西侧),1937年才迁到中山东一路23号.说起它的新楼改建还有一段故事呢!
23号这块地皮原来是1908年兴建的德国总会.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对德国宣战,德国总会作为敌产被中国政府没收,继而由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接管使用.中国银行出于业务发展的需要,决定将其拆毁重建,建造一所高达34层的远东第一高楼.可是当施工单位已经打好了34层的地基,准备动工造楼的时候,“隔壁邻居”跷脚沙逊却醋心大发,他蛮横的说,这儿是英租界,在他沙逊大厦附近造房子,不许超过他的“金字塔”。沙逊的后台-------公共租界工部局也趁机诽谤中国人,说中国人根本没有本事造34层的大楼,因而拒发执照。中国银行当然不服气,据理力争,结果官司一直打到伦敦。英方根据“中英天津条约”中的有关条文,凡有英国属民牵涉的讼事,中国官厅一概无权作主。最后中国银行不得不作出让步,把原设计的34层大楼砍去一半,乘下17层,地上15层,地下2层,比沙逊大厦矮了30公分。然而中国银行想方设法还要出口气,虽然楼高比沙逊大厦矮30公分,但从仰视的效果出发,沙逊大厦是尖顶,而中国银行大楼是方顶,使人感觉并不比“金字塔”低,相反更“福相”。
中国银行是中国银行业中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它的前身叫“户部大清银行”创立于1904年,1908年改称“大清银行”,1912年2月有孙中山批准,改名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927年中国银行总行迁往上海汉口路50号。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票”面值有壹股、伍股、拾股、伍拾股、壹佰股五种。如图为拾股、发行于民国11年,底版上含有无数个“中国银行”的字样的网纹图案,呈水波无限扩散状,既寓意中国银行的业务范围不断展,又起到了很好的防伪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