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善荣将自己费时20年收集来的深圳“老五股”股票票证捐给了深圳博物馆。
以上为赵善荣捐赠给深圳博物馆的深圳“老五股”股票票证。
上周六,一位来自上海的老先生将自己费时20年收集来的深圳“老五股”股票票证捐给了深圳博物馆, 他的名字叫赵善荣。
这是一位从1988年就开始炒股的股民——以5000元投身股市,净赚500万元,最后又欠债累累;这也是一位从股市上起死回生,转而收藏股票票证,拥有1000种股票票证的收藏家。如今,他在自家还开设了中国上市公司股票票证第一家博物馆。此前他还将几百种股票票证无偿捐献给了深圳博物馆。“股票是改革开放的标志物,深圳是改革开放的标志城市,捐给深圳再合适不过。”赵善荣说。
晶报记者姜梦诗/文张定平/图
从股神到股票票证收藏家
从1988年以5000元踏入股市,到1992年获益500万元,赵善荣曾被称为中国股市的神话。作为最早到股市上吃螃蟹的人,赵善荣也被股市狠狠地咬了一口。
在赵善荣曾炒股的那个营业部,当时有18个人在特设的大户室,享受着五星级酒店的客户待遇——赵善荣和著名的“杨百万”,都是其中之一。他们不光用自己的钱炒股,营业部还给他们透支了上千万元的资金使用。与此同时,他们还替周围的亲戚朋友操作。他绝没有想到,有一天股市会翻脸不认人。
1992年底到1993年初,股市大震荡,从1500点跌到300多点,跌了70%左右。赵善荣几乎全军覆没,不但血本无归,还几乎赔上一条命:“我的保证金被打穿了,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就如同晴天霹雳。
清盘结算的时候,身体本来就不太好的赵善荣心脏病突发,经全力施救之后才捡回一条命。赵善荣说:“我知道自己已经从一个百万富翁,变成了一个贫民都不如的人。
1992年是赵善荣的转折之年。也是在这一年,深沪股票交易基本实现无纸化,大量的纸质股票票证被回收销毁。在大起大落间,赵善荣蓦然发现股票除了是赚钱的工具外,背后的文化及历史意义更为珍贵,“我忽然意识到,这种东西其实就是断代的文物,绝版的史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
对股票极其敏感的赵善荣从此开始了在钱币、邮票之外的另一大收藏,那就是股票。收藏股票票证,首先意味着“抢救”。对于这一马上要退出时代舞台的历史凭证,赵善荣当起了它最忠实的守护者。
一掷千金为收藏
实际上,赵善荣接触到股票票证的时间,远远早于他投身股市的时间。
“我最早看到股票是在1983年。”在成都古玩市场上闲逛的赵善荣,第一次看到股票票证。“那是成都工业展览公司的股票票证,印得很漂亮,有点像美元的放大版,30厘米长,20厘米宽。我之前听老一辈说过股票,都说是不好的东西,资本主义用来害人的,那次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个东西,觉得很好奇,就买下来了。”此后,赵善荣投身于股市,便将股票票证暂时放下,不过他一直没忘记这个引起他好奇心的东西。
“收藏家都是疯子。”此话不假。赵善荣花的不仅是钱,还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而被股票收藏界称为“股痴”。“我不看重钱财,不吃喝玩乐,钱花在收藏股票上,值得。
兴许是早年在股市上的大起大落,让赵善荣把钱看开了,为了收藏一掷千金。最贵的一套股票票证是赵善荣从一次私人竞拍中,花了35万元购得的光绪34年大清银行(清代第一家国家银行)发行的股票。有段时间手头紧,为了周转资金,赵善荣还毅然卖掉了两套房子中的一套来收藏股票,以至老婆总在他耳边抱怨:“你还要不要这个家!”
最早收齐“深圳第一批上市股票”
此次赵善荣捐赠给深圳博物馆的是一整套“深圳第一批上市股票”,俗称“深市老五股”,赵善荣是最早收齐这套股票的人。
20年之后,最早的五家上市企业历经风雨变迁,命运迥异,而纸质的“老五股”成为价值不菲的收藏品。只有行内人才知道,收齐这套股票是多么的不易。由于股票交易无纸化的实现,大量的纸质股票票证被回收销毁,赵善荣必须要全国各地到处跑。“20年来我发出去3万多张名片,有了消息我第一个到,出的价格最高,所以才能收齐。
收齐这套股票之后,赵善荣还特意去找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始人之一禹国刚和票证的设计师文婉红在股票上签名, 并用相框裱好,把注解写好后,才捐给深圳博物馆。
“就像嫁女儿的心情。”赵善荣笑着说,而做了这么多事情之后,他只说,觉得“很自豪”何谓“深市老五股”?
1990年底,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试营业,深发展、深万科、深金田、深安达、深原野等5只股票先后诞生,由于这5只股票于深交所试营业前就在深圳特区证券公司公开柜台上市交易,史称“深市老五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