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上期本刊发表了“谁是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一文,澄清了一个新中国经济史的错误概念。本文则是澄清另一个概念:中国共产党政权的股票发行起于何时。可以这样说,今天的改革开放并非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创新之举,而是对中央苏区经济政策的发扬光大。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持续高涨,我国的股市价值体系渐趋完善。但在改革开放之前及初期,在人们的观念中,股份制、股票是与资本主义相联系的。直到在上海、深圳搞起了股市试点,党内外关于股份制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质疑之声依然不绝。殊不知,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已经在小小的根据地里搞起了股份制,撬动苏区经济建设的车轮滚滚向前,硬是尝足了甜头。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根据地,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发展壮大,并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国民党惊恐万状,对中央苏区加紧了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双管齐下,企图把共产党置之死地。共产党则针锋相对,一手抓军事斗争,一手抓经济建设,办银行和合作社,实行股份制,从两条战线展开绝地反击。
1928年10月,赣西南苏区的吉安县东固区党组织通过自筹资金和群众集资,率先创建了红色政权首家金融机构和首家消费合作社——东固平民银行、东固消费合作社。东固平民银行后来发展成为江西工农银行。紧接着,赣东北苏区的赣东特区贸民银行、闽西苏区的闽西工农银行等十几家银行也相继开业。1931年11月,闽西苏区的上杭县才溪区也先后创办了14个专业消费合作社。1932年2月,在江西工农银行和闽西工农银行的基础上,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宣告成立,各地银行相应地成为其分支机构。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除了发行纸币、公债之外,也发行银行股票,各级政府把推销银行股票作为当时经济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来抓,大张旗鼓地宣传、发动群众投股、储蓄,扩充银行储备基金。同时,消费合作社以“保证军需开用,支援革命战争”为己任,积极发行各种债券和股票,广泛吸纳民间闲散资金,大力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群众生活。他们的成功经验很快就在苏区各地推广开来,到1934年2月,苏区境内已建起各级消费合作社1140个,基本上实现了一乡一社,拥有社员295993人,股金322525元。另有粮食合作社发展到1071个,社员达243904人,股金242097元。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76个,社员32761人,股金58552元。
苏区因地处内陆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老百姓只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外界的接触实在有限。刚开始,他们大多不知股份制、股票为何物,瑞金县壬田区和武阳区石水乡消费合作社在集资募股时,干部鼓动如簧巧舌解释了几天,直说得嘴角泛白沫,那些农民犹自懵懵懂懂,充其量也只明白了买股票就是支援革命、保卫苏维埃之类的大道理。出于对红色政权的无比信任,老百姓最终还是无条件拿出了自己的积蓄认购股票,没有现金的就以物资折股。他们向消费合作社干部表示:“既然你们都说好,那就是真正好。我们砸锅卖铁、当掉裤头,也不能落后!”这两家消费合作社与兴国的上社消费合作社、上杭县才溪乡消费合作社和胜利县消费合作社因成绩突出,一起被评为“苏区模范消费合作社”,多次受到中央政府和毛泽东主席的表彰、夸奖。
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的前身赣东特区贸民银行创建时,定资本金20万元,半年时间发行股票4万元。1933年9月,他们决定增资扩股,不仅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和富农、小商小贩的响应、支持,甚至还有少数地主、资本家秘密托人认股,作为拥护共产党的凭据、红色保险单,结果10万元股票不到3个月就被认购一空。到1934年9月,他们一共发行股票、债券近30万元。
闽西工农银行在创建之初,闽西苏区人民更是慷慨解囊,倾其所有,九个月时间即募得股金20万元,该行因而成为中央苏区首家由群众集资控股的股份制银行。1932年4月,国家银行福建分行成立,闽西工农银行因其特殊性,被允许继续与福建分行并存运行,业务一直做到红军长征后的
正因为苏区在早期正确实行公、私合营的开明政策,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通过发行股票,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撑。然而好景不长,左倾路线占据了中央领导位置,严重脱离中国客观实际,照搬照抄苏联经济模式,排挤、歧视私营经济,最终导致苏区经济由盛而衰。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主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反动势力随即卷土重来,一时之间血雨纷飞,腥风怒号,各级银行金融机构和合作社组织在白色恐怖的高压下停止运转,相继关闭。
由于当年广大苏区人民群众自觉交回股票,无偿支援革命战争,再加上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对苏区发行的各种证券严加查抄,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又分几次予以清偿、销毁,因此流传于世的红色股票甚少。
因受当时的物质、技术等条件所限,红色原始股票多采用棉纸、芦苇纸或毛边纸等,作简单的油墨石印而成,其中传统的芦苇手工造纸技术业已失传,也没有防伪设置,主要靠股权登记在册,存档待查。正所谓“物以稀为贵”,近年来,红色股票的历史研究、文物价值越来越高,成为众多收藏爱好者和投资人竞相追逐的“香饽饽”。
1983年,江西横峰县民政局转业军人左进亮收藏的一枚由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发行的股票,属于红色政权第一只银行股票,也是江西省唯一的一件财经红色文物票证。1984年,江西瑞金市人民法院法官严帆收藏的一枚由苏区联合消费合作总社发行的股票,是我国发现的第一只土纸彩印版红色股票。1999年,江苏苏州市牙科医生席建清收藏的一枚由中国工农红军兴国四团消费合作社发行的股票,被认为是国内首枚冠有“红军”字样的真品红军股票。
在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2003年秋季和2004年春季拍卖会上,一枚1930年由永丰县德吉区消费合作社发行的股票从1000元拍至4500元成交,一枚1931年由闽西苏维埃工农银行发行的股票则拍至6600元成交,一枚1933年由闽浙赣苏维埃银行发行的股票更是拍到了24200元的天价。如今,一枚面值1元的实物红军股票,市价至少在1万元以上。
苏区银行和合作社的创办与红色股票的发行,证明中国共产党人并非土包子,股份制也并非资本主义的专利品。他们当年在金融、合作组织建设和证券发行上的宝贵探索,为新中国金融、合作事业和证券市场的发展打下了理论基础,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在中国乃至国际经济史上写下了绝妙一页。
来源: 《产权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