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欢 刘奕湛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暨《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复展仪式3月1日在北京举行。改扩建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由过去6.5万平方米增加到19.19万平方米,展厅49个,馆藏藏品达106万件。
作为新国博推出的首个展览,《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是目前唯一一个全面展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复兴之路宏大主题的陈列展览,展出1280多件(套)珍贵文物和870多张历史照片。
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国博的大门免费向公众开放。据悉,《复兴之路》基本陈列1日至16日只接待团体观众参观,17日起接待零散观众,预计届时每天接待公众3000人次,其中零散观众1000人次。另一个基本陈列《古代中国》也将很快免费开放。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于2007年3月正式动工,2010年底全面竣工。此次改扩建工程从立项批复、完成深化设计到工程施工,再到全面竣工,都是在国家“十一五”规划期间完成的,是“十一五”时期推出的一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
2月28日,在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四部门负责人举行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新闻发布会上,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表示,“十一五”时期是中国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期”。
他介绍说,“十一五”期间,中国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加快推进。全国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共有1743家已向社会免费开放。到2012年底,将实现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
免费开放使参观博物馆的观众数量明显增加。2008年、2009年博物馆免费开放共计接待观众8.2亿人次,平均每个馆观众量比免费开放前增长了50%,有些省份的博物馆观众增量达到免费开放前的数倍。
新开放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通过《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两个基本陈列,全面、艺术、形象地展示中华文明的历程和现代化建设成就。其中,《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共分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五个部分。
今后,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以《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中国古代瓷器艺术》《中国古代玉器艺术》《中国古代书法绘画艺术》《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中国古代明清家具艺术》等专题展览的方式展示馆藏精品文物;以交流合作办展的方式展现中国各地的特色文物、重大考古发现和浓郁的民族、民俗文化;还将通过借展、交流展等多种方式展示国际间不同的文明类型和艺术创造,揭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让观众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充分考虑到原建筑在人们脑海中形成的特定印象,因此,在方案设计时非常注重与原建筑风格的一致性,保留老建筑中西、北、南三段,向东进行扩展。改扩建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成为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其建筑面积超过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世界著名博物馆,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馆。这样大的规模,可以把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各个门类囊括进去。
为弘扬和体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国国家博物馆于1月11日在博物馆北门广场举行了“孔子”塑像落成仪式。该青铜塑像正对东长安街,加上底部基石总高达9.5米。孔子这位伟大思想家,双手和于胸前,目光深邃,凝视远方。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是雕像创作者。“在社会转型时期,我们需要建立一种文化丰碑,传承以孔子为核心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他表示,国家博物馆汇集中国5000年历史文化,树立孔子雕像非常符合博物馆的文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