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心
日前,在“现代化科学”暨《中国现代化报告2011》专家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十余年潜心研究的科研成果——《现代化科学:国家发达的科学原理》和《中国现代化报告2011:现代化科学概论》。在演讲中他指出,现代化科学为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发达提供了原理和方法。它不仅是一门新科学,更蕴涵一个新希望(21.10,-0.13,-0.61%)——国家发达不是梦,民族复兴有科学。他的观点引起许多青年读者的关注,为此《思想者》采访了何传启研究员。
现代化科学为中国复兴提供科学基础
《思想者》:听说您和您领导的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从1998年就开始研究现代化这个课题,十多年来发表了大量的论文论著。我们平时总是在谈要早点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没有想到它也是一门科学。您能简要介绍一下对现代化科学的定义吗?
何传启:现代化科学是关于现代化现象的一门新兴科学,是关于18世纪以来人类文明的世界前沿、国家发达和国际竞争的一门交叉科学;它大致有三层含义。首先,现代化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是关于现代化的事实、特征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其次,现代化科学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关于现代化现象的科学研究活动。其三,现代化科学是一种思维方法,是从事现代化研究的理性思维和方法。所以,现代化科学既是一门交叉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还是一门综合科学。
《思想者》:把现代化当成一门科学来研究,有什么实际意义吗?
何传启:具体而言,它的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从理论上说,是认识和解释现代化现象,探索现代文明的前沿变化和国家发达的科学原理。从实践意义上说,是提供和解释国家发达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国家发达的知识、规律、途径和方法等。从它的社会意义上说,则是满足人们对现代化现象的好奇心,比如说为什么有些国家是发达国家,有些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怎样保持发达水平?发展中国家如何才能成为发达国家,等等。
同时,现代化科学也是一门战略科学,学习这门科学,可以培养青年学生的战略思维、大局观念和领导能力。
中国“四步走”的现代化战略设想
《思想者》:在《中国现代化报告2011》中您提出,目前中国属于初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中间水平),处于第一次现代化。中国现代化可以分四步走。第一步,完成第一次现代化,进入第二次现代化,世界排名进入前60名。第二步,达到中等发达水平,世界排名进入前40名。第三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进入世界前20名。第四步,达到世界前列,进入世界前10名。这个说法引起很多人的关注。
我们想知道,这和小平同志曾经设想的实现小康社会的“三步走”战略,与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实现21世纪目标的新“三步走”战略有何异同?您提出的“四步走”与我们从上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后,将分2010年、2020年、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目标的时间有何异同?
何传启:我们设想的分段目标与实现小康社会的分段目标,既基本一致,又有所扩展。在2020年左右进入世界前60名,完成第一次现代化,这相当于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在2050年左右进入世界前40名,达到中等发达水平,这相当于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在21世纪后期,进入世界前20名,即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这是中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在21世纪末,进入世界前10名,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
《思想者》:请问,“四步走”的现代化战略是基于怎样的目标分析做出的呢?
何传启: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认识。一个是理论目标,一个是政策目标。
理论目标有三个,第一是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实现第一次现代化;第二是完成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型,实现第二次现代化;第三是追赶、达到或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其中,第一和第二个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时间问题,所有国家都有可能实现,但不同国家的实现时间有先有后;第三个目标的实现则是一个比例和概率问题——只有部分国家能够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发达国家是少数,发展中国家是多数。
政策目标有两种,一种是国内的发展目标,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的公平和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一种是国际地位目标,发达国家要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发展中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思想者》:如果是从理论上推导,您认为实现现代化的动力来自哪里?
何传启:现代化的动力分析涉及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动力因素和动力机制两个方面。一般而言,现代化的动力因素包括创新、竞争、适应、交流、国家利益和市场需求等。其中,创新是现代化的根本来源,竞争是现代化的激励机制,适应是现代化的自调机制,交流是现代化的促进因素,国家利益是国际竞争的主导因子,市场需求是产品创新的主导因素。
关于现代化的动力机理,我们提出了十个动力模型。简要地说,在微观上我们有五个模型:一是创新驱动模型,就是创新产生新观念、新知识、新制度和新物品,推动现代化;二是三新驱动模型,就是知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共同作用,推动现代化;三是双轮驱动模型,就是国家利益和市场需求共同作用推动现代化;四是联合作用模型,创新、竞争、交流和适应联合作用促进现代化;五是四步超循环模型,就是文明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的超循环。
《思想者》:那么宏观的动力模型是什么?
何传启:在宏观层面的五种模型:一是创新扩散模型,即重大创新的国内扩散和国际扩散,可以推动现代化;二是创新溢出模型,就是重大创新的外部效应,即一个领域的创新可以带动另一个领域的创新;三是竞争驱动模型,就是国际竞争、市场竞争和民主竞选的作用;四是三元复合互动模型,就是新文明、现实文明、文明遗产的互动过程;五是生产力函数,生产力与技术进步、人均技能和人均资本成正比。
以三新驱动模型为例,知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结合产生了新科技,新科技通过技术创新产生了新产业,新产业导致新经济,新经济导致新社会,从而推动现代化;从创新到现代化,每一步都有正反馈,形成从创新到现代化的正反馈循环驱动,于是现代化就加速前进。所以第一次现代化花了两百年,而第二次现代化一百年就够了。
中国怎样更快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思想者》:您指出国家发达是现代化过程的一个伴生现象。18世纪以来,一些国家达到和保持了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发达国家,而其他国家没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可以降级为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可以升级为发达国家,两类国家之间可以转换,地位转移有一定概率。您把这种现象称为“国家发达现象”。我们的读者关心的是中国怎样才能更快地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呢?
何传启:一般而言,国家发达有三个标准:先进生产力、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国家发达首先表现为具有先进生产力,而生产力、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水平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才是发达国家。现在还有第四个标准:环境友好,经济与环境双赢,人与自然互利共生。中国要成为发达国家,需要满足这四个条件。
刚才我们分析了现代化有许多动力因素,它们也是国家发达的动力因素。对于中国而言,这里我强调三点,一是创新,二是学习,三是竞争。目前发达国家既重视创新也重视学习,而发展中国家学习的作用更突出。比如,发展中国家没有必要重复发明电脑,别人有的东西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在竞争方面,发达国家既重视竞争,也重视对竞争和分配的合理调节,而发展中国家这种调节的力度要适度。
《思想者》:您的意思是?
何传启:我想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可以先从三个方面做起。
在生产力方面,技术进步需要50%的创新和50%的学习;要大幅度提高创新效率,提高人均创新价值和人均劳动价值;提高人均有效劳动和人均高效劳动,减少无效劳动和低效劳动;提高人均有效投资和人均高效投资,减少无效投资和低效投资;提高人均资本、人均技能和管理水平;增加先进技术比例、降低落后技术比例;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吸引国际投资,扩大国际市场。
在社会进步方面,首先是社会公平,80%的竞争和20%的调节;按贡献分配,按需要调节;生财有道,公平互助;消灭绝对贫困,建设和谐社会;组建国家能源部和国家地区开发署等,完善国家的协调能力;实施“小康工程”,为人均收入低于小康标准的家庭提供食物券(或者叫小康券)和爱心帮扶。
在人的发展方面,各尽所能,平等互利;公平竞争,凭绩晋升;普及高等教育,促进信息化,尊重个性和民意选择。
《思想者》:根据您的研究,您对中国更快地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乐观吗?
何传启:大家知道,党的十六大提出在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全面小康有十项标准,其中的两项标准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
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我们对2009年的中国居民收入水平进行了估算: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5000元的家庭约占5%,约有3000万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的家庭约占20%,约有1.4亿人。如果他们的收入按年均10%增长,到2020年,城镇约有3000万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18000元,农村约有1.4亿人的人均纯收入低于8000元。也就是说,他们的收入水平没有达到小康标准。
《思想者》:按照您的分析,实现全面小康会有缺口,怎么办?
何传启:我们建议在“十二五”期间,启动小康工程。它的宗旨是“人人小康,和谐发展”,为人均收入低于小康标准的家庭提供爱心帮扶,帮扶范围可以根据国家的财力状况逐步调整。小康工程的目标是实现全面小康,有三项基本任务:消灭绝对贫困,促进社会和谐;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国内购买力,促进经济发展。
《思想者》:具体设想和做法是什么?
何传启:对人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0%~20%的家庭提供帮助,其中农村是10%,城镇是20%。就是说在农村里,如果你的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0%,国家就会给你提供爱心帮扶;在城镇里,如果你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0%,国家会给你提供爱心帮扶。农村和城镇不同,因为城镇有个房租问题,成本比较高。
为此,我们提出三项措施:一是发放年度小康券;二是提供教育帮助,包括免费义务教育,高中和大学助学金;三是提供免费大病医疗保险,避免因病致贫的现象。一是生活帮助,二是教育扶持,三是社会保险。
《思想者》:年度小康券是怎么设想的?
何传启 :有效期为一年,一次性使用;它的适用范围是:仅限于购买生活用品和农用品。经费来源比例是中央财政80%,省财政20%。
《思想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