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国刚:资本市场寄托着中国的无限希望
在1990年那个金色的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在锣鼓声中开市。
当时,几乎所有中国人都以新奇、迟疑的目光,打量和揣测着这两个在神州大地出生的“婴儿”及其命运。没有谁会料到,仅仅过了20年,深沪股市借改革开放的春风,迅速茁壮成长,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成就,并且广泛而深刻地影响、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生活和亿万普通人的观念。
20年风雨路,人们今天在回首深沪股市给中国国企改革和国民经济增长带来的推动效应时,渴望更多了解其发展的轨迹,并对未来寄托着无限的希望。
1992年初春,邓小平同志深圳谈话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风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1995年12月朱镕基同志提出了“法制、监管、自律、规范”八字方针。1997年十五大报告对股份制、要素市场予以肯定。1998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会有证券市场。建立发展健康、秩序良好、运行安全的证券市场,对我国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筹集更多的建设资金、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有重要的作用。”1998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诞生,这标志着,证券市场不仅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开始进入依法监管、规范发展的新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股市于2004年5月17日设立中小企业板。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开市。至此,中国已建立起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总结20年来的经验,中国股市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努力兴利除弊。在市场建设的“硬件”方面,实行符合当今证券市场世界潮流的“四个现代化”(交易电脑化、交收无纸化、通信卫星化、运作无大堂化)交易模式,跳跃式地赶超世界一流水平。在“软件”建设方面,严格按我国《公司法》、《证券法》办事,确保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中国股市尚有体制监管漏洞、合格人才不足、法制环境不够完善等问题。根本的出路在于彻底改变现行的中国证券市场的体制和机制。为此,我的建议是:第一,尽快制定《投资者保护法》;第二,证券市场的监管者、证交所、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三师(会计师、律师、评估师)和参与证券市场的资讯传媒等,明白并恪守其信托责任;第三,培育更多合格的专业人才;第四,加强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培训。通过不懈努力,使中国资本市场切实贯彻执行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规范与发展并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系前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
王国刚:此刻,我最想讲的一句话
中国股市20年了,我最想讲的一句话是:中国个人投资者支持了中国股市的发展,支持了中国上市公司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整体损失太惨重了。有人计算过,股市20年来个人投资者为中国股市贡献了2万多亿元。
中国股市未来路在何方?中国股市的根应该扎到维护投资者利益角度上来,这是根本所在。第一,以空间概念看,全世界有多少投资者是通过二级市场炒作发财的?这个比例非常低;第二,以时间概念看,连续十年、二十年财富能实现增值的概率也很低。
股市二级市场起初是用来做什么的?二级市场的基本功能是支持股权直接投资,它的本义是激励人们直接投资股权。最初交易的股票是存量股票,即通过直接投资形成的股票。二级市场是为这些投资者变现服务的,后来才逐渐形成了股市的有形市场。
那么,我国在支持直接投资上又有多少力度?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量已超过了2000家,这是一个伟大的功绩。但另一方面,我国有几百万家公司,面对目前30万亿元的居民持续存款,究竟有多少钱能通过有效渠道进入实体经济?
由此看来,资本市场本应是支持个人投资者直接进入实体经济,当他需要交易时进入二级市场。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由于资金直接进入实体经济,所以它在支持着财富创造、就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另一方面,当他需要交易时可以进入交易市场,那么他所获得的收益就比在二级市场上操作要实在得多,空间还大。
但我以为,到现在为止,在中国股市,市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还没真正弄清楚。股票市场的核心问题是交易,交易中的主导力量是经纪人,但我们并没有经纪人,我们的规则也不是经纪人规则。
中国股市目前现行的这套机制的重心得转变,我认为亟须建立一套新的股市体系。第一,以证券公司的网络系统为平台;第二,以存量股票入市交易为特征;第三,以经纪人为核心。
如何从制度设计上真正维护个人投资者的权益,不仅决定中国未来的股市,而且决定着中国未来在城镇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财富管理。因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未来中国会有越来越多人要求财富管理。当然,财富管理不是进行二级市场炒作,而是直接跟实体经济对接。建立这套机制,对目前的证券公司也是一个机会。一方面,他们可以借助专业研究机构去发掘和培育有投资价值的公司,另一方面,将投资者的资金有效集中起来注入实体经济。证券公司为了把客户稳住,就要为客户增值。如何增值,交易本身增不了值,就需要考虑把公司治理好。如此一来,这些中介机构才会将注意力专注于实体经济,而不是去寻找哪只股票可以炒作上市。
很多人会说,如果以规模为标准的话,中国股市仅用20年就走完了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100多年走完的历史。但我们要知道中国有13亿人口,用规模跟人家比是没有意义的。客观地说,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依然非常滞后。
因此,中国股市最大的问题仍是体制问题,体制问题并没有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结束而结束。下一步我国资本市场该如何走,仍是需要认真去思辨和讨论的问题,未来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
顾铭德:中国特色基本面分析的20年实践
在近20年的股市实战中,基本面分析派的投资者,无论是自觉的还是自发的,系统的还是局部的,只要符合基本面操作的基本原理,其投资收益会超过平均水平。这是因为,基本面分析派一般以股市调控政策为风向标。而股市政策的特点往往是低迷时号召投资者入市,高峰时抑制股市。这就决定了基本面学派实战过程中容易收到低吸高抛的实际效果。
20年来,中国各类企业经营成长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制度完善过程中又使价值洼地的股票不断被挖掘,这些都给恪守基本面的投资者提供了中国特色的赢利机会。当然,投资者要真正能抓到这样的赢利机会,还少不了忍耐、潜伏、持久的精神。当年大户室里随便可以买卖的转配股、法人股都被禁售好几年才能进入流通,获取收益。有鉴于此,笔者把基本面投资策略简称为“长线是金”。这个长线当然是有条件的,是中国国情条件下的理性而又实用的方法。基本面理论导引下的选股,不以流通股大小为限,不以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为限,不以A股或B股为限,不以上市和非上市为限,只要是价值洼地,只要有潜在的重组或制度改革暴利,便是基本面投资者的选股对象。
笔者从事基本面分析研究,也有二十多年了。在1991年6月10日的《上海证券报》创刊号上的那篇“上海证券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力度怎样?”,便是笔者集两年研究的初步成果。
沿着股票与经济相互关系的轨道,笔者一直致力探讨研究股票价格波动的基础因素。此后10年,笔者在多家财经报刊上发表数百篇股市基本面分析的论文,在此基础上,开始系统总结适合国情的股市基本面分析理论框架。1999年10月出版的基本面分析专著《长线是金——基本面与股价走势分析》,便是那段研究的结晶。
对广大投资者来讲,基本面分析法既熟悉又陌生。所谓熟悉,是因为投资者越来越重视和关心基本面因素对股价、指数及个股的影响;所谓陌生,是因为基本面分析不像技术分析那么成形,有系统的量化指标,波浪形态可供分析参照。不少股市分析师把基本面分析等同于上市公司业绩基础的分析,又有人把基本面分析等同于各种政策、新闻和信息的综合。其实,基本面分析与技术学派并肩而立,自成体系,各有特色。基本面分析更适用长线投资,宏观战略,更倾向低吸高抛。基本面分析又分为宏观部分与微观部分。宏观部分集中分析影响股票供求关系各要素及对股价指数的影响,微观部分集中分析上市公司整体价值和个股投资价值。各国经济体制不同,企业财会制度也各有所异,所以,同样的经济金融数据,对股市的作用力度也不会一致。基本面各因素的分析应当体现国情的特殊性。
影响沪深股市宏观基本面要素的内容,笔者归纳为六大要素:一、关于股市的调控政策;二、经济增长状态的基础作用;三、货币利率因素;四、国际金融市场因素;五、股市扩容;六、心理预期因素。基本面微观分析内容则包括三个层面:一、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二、行业趋势;三、个股及重组价值。
基本面分析法,与美国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法有类同之处。当然,沪深股市是新兴市场,价格波动比美国股价幅度大。笔者以为,运用同样的分析法和投资理念,如果方向正确,完全可以取得比巴菲特投资策略更高的收益率。因为,中国特有的企业资产重组和股市制度在完善过程中会产生超常规发展的暴利。比如,转配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B股开放前的价格等等。
20年来,沪深股市规模越来越大,机构投资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股市制度逐渐完善。这一切,相信都会促使基本面分析的理论和实战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研究员)
周到:场外交易市场仍需补课
改革开放后股票二级市场的诞生,以场外交易市场的形成为标志。飞乐音响发行后,“一些持有者便自发进行了股票转让变现,由此在上海等地出现了股票的私下交易”。这算是中国梧桐树下的交易。成都红庙子自发形成的股票交易市场,只能算江湖中的晚辈。1986年9月26日起,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信托投资公司静安信托部组织飞乐音响、延中实业(今方正科技)等股票的交易。这意味着官方组织的场外交易市场诞生,也意味着股票二级市场开始运营。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开业前,场外交易市场诸侯林立。其中,上海、深圳分别有柜台市场16和10个。但它们的地域性很强。1990年底,沪深证券交易所开业后,柜台市场挂牌股票转为上市股票。场外交易市场在完成第一个历史使命后,不复存在。
但场外交易市场的业务仍令人觊觎,并很快形成全国性市场: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STAQ)、中国证券交易系统有限公司开办的全国电子交易系统(NET)。前者有严重的法人股个人化倾向,后者连法人股流通的幌子都不用。同时,武汉证券交易中心、海南证券报价交易中心等地方性场外交易市场构成场外交易市场的第二个层次。但无论是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还是地方性场外交易市场,其开设都未经国务院证券委批准。
由于当时的场外交易市场在集中统一监管体系之外运作,“扰乱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隐藏着很大的金融风险,极易诱发影响社会稳定的事端”。为此,管理层决定彻底清理和纠正各类证券交易中心和报价系统非法进行的股票、基金等上市交易活动。自1998年11月起,武汉证券交易中心、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和全国电子交易系统相继停止挂牌股票交易,非法的场外交易市场退出历史舞台。
非法的场外交易市场能存在7年之久,表明仅有单一的证券交易所市场难以满足投融资的需求。于是,不仅场外交易市场卷土重来,而且首次被纳入集中统一监管体系。2001年7月16日起,原先在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和全国电子交易系统交易的股票,陆续到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不久,退市股票也在该系统挂牌。2006年1月23日起,世纪瑞尔等注册地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创新型企业到股份报价转让系统挂牌。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股份报价转让系统组织股票交易,得到国务院的批准。场外交易市场重新走上规范发展之路。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积极组织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交易。2008年12月起,不断有企业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目前,该所挂牌公司已有51家,分布于河北、吉林、黑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南等地。自今年10月起,7家公司在重庆股份转让中心挂牌。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何晏《论语集解》谓:“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重视差异性,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截至2010年11月25日,我国2173家公众公司中,上市公司和挂牌公司分别为2121和52家,占比为98%和2%。另外,作为非公众公司,股份报价转让系统有挂牌公司72家。2121家上市公司中,境外上市公司仅96家。显然,境内证券交易场所中上市公司和挂牌公司比例失调的倾向十分明显。沪深证券交易场所起步于场外交易市场,如今在国际上都有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据说,美国股民早晨起来,先要看看上证指数的收盘情况。但中国还有场外交易市场,可能不光美国股民感到新奇,甚至连多数中国民众也闻所未闻。股票市场的差异性无法充分展示,证券交易所市场的矛盾也因此增多。
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必须“补课”。目前场外交易市场规模过小,难以满足针对创新性企业的投融资需求。因此,《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稳步发展场外交易市场”。这也是中共中央文件首次提到场外交易市场。就股票市场而言,“十二五”时期也是场外交易市场获得长足发展的时期。目前,全国有69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如果每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平均每年有10家创新型企业到股份报价转让系统挂牌,那么,“十二五”时期挂牌公司的数量就有可能超过上市公司。中国的纳斯达克就将立足于世界场外交易市场之林。
(作者系西南证券场外交易市场部总经理)
金学伟:人生就是一种体验
1990年夏,我太太陪她表哥去老家省亲,路上说起我一直想做股票。她表哥立马赞同,并打包票说金学伟肯定能行。连续多年的愿望终于获得老婆大人恩准,但股票已是一票难求,在连续撞了几次无果后,只能先买一些国债,然后再等待入市机会。
这一等就是一年。
1991年5月16日,从收音机里听到当日上证指数收盘105点,顿时热血沸腾,翌日一早就骑车从闵行家里赶到万国徐汇营业部,挤到柜台前,下了我人生第一单。当时我最想买的是豫园商场,但这个股票只有130万流通股,为保证买到股票,就选择了当时盘子最大的电真空。买到之后就天天看它涨,虽然心里很高兴,达到“初战必胜”目标,但心里总放不下去那个豫园,于是就天天等它回调。
当时我已从境外带进来的一些书和股市分析文章中了解了一些分析方法,知道股票价值应该根据市盈率、市净率、利润增长率以及增长的可靠性、稳定性来综合比较,算下来,一股豫园股票的价值应该等于电真空的5倍,而不仅仅是现在的2倍多一点,也知道了一些简单的黄金分割率、反弹比例等,根据这些东西测算,上证指数将在某一个点上出现回档,于是就在这之前3天,跑到营业部,卖掉了电真空。当我去卖股票时,现场许多人都觉得惋惜,这么好的行情,怎舍得卖出?他们不知道我心里想的是现在卖出,3天后交割——那时是“T+3”交易,拿到钱正好可趁大盘动荡时买豫园商场。说来也巧,办好交割,大盘就开始动荡起来,立马就将卖掉电真空的钱买了豫园。
买了豫园不久,就在《新闻报》上看到一位专家写的关于豫园的分析,认为这是风险最大的股票。原来那时的股票有100元、50元、10元三种面值,而人们尚未从计划经济体制下摆脱出来,总觉得那个印在盖着大印、由国家发出来的股票上的那个数值才是国家认可的股票价值,就像国债和人民币的票面值一样。因此,市价面值比是许多人衡量股票价值和风险大小的重要依据,至于市盈率、市净率、利润增长率等这些后来常见的价值衡量标准反而不被重视。而豫园当时的面值是100元,股价是1000多元,是市价面值比最高的股票。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于是不假思索地以夫妻对话方式,写了篇评论,对该文以及报纸提出批评。报纸主编贺宛男非常大度地将它放在了头条位置,还加了很长的编者按。
其后的发展证明,这篇文章,成为我股市生涯一个重要转折点。从发表该文后,我就一发不可收拾,陆陆续续写下了很多分析评论,文章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欢迎,甚至追捧。
本来,促使我进入股市的原因就有两个。
一个是改变一下经济状况。我18岁工作,28岁结婚,婚前的工资不低,当许多人都在拿36元月工资时,我的工资就是46元。工作10年按理该有些积蓄,但我素来喜欢旅游和读书,几乎所有的钱都花在了路上和书上。结婚时几乎身无分文。此后从黄山搬到上海,从上海市区搬到闵行。搬一次家,等于失一次火。如果股票投资成功就可改善一下自己的经济状况。
一个是出于好奇。我天生厌恶机械刻板、按部就班,喜欢探索未知世界,喜欢各种智力游戏和挑战。包括读书时,我最厌恶的是代数,因为要背很多公式;最喜欢的则是几何,因为它只有几条简单的公理、定理来应对所有复杂的挑战。我可以扔下一切东西,冒考低分的风险于不顾,而整夜不睡地解一门高难度的几何题。
我这人胸无大志,向来以江湖散人自居。由于豫园涨到了10000元,加上买了一些认购证,赚了一点钱,家庭生活逐渐走上小康轨道,改善经济状况的欲望消失了。而研究股市,为更多的投资者写出更多的富有开创性、启发性、真知灼见的分析评论的兴趣却与日俱增。这是一条非常艰难的路,需要做的事情非常繁杂,投入的精力非常之大,但收获的只是做股票的一个零头。但毕竟比当年整夜不睡,就为解一道几何题要有意义多了。于是,1992年11月386点后,我对太太说:股市已见底,从今天开始,我们家的股票就由你来管了,你怎么做你自己决定,可以问对市场的看法,但不要告诉我你买了什么股票,空仓还是满仓,免得影响我对市场分析的客观性。我要把全部精力放到股市研究和分析上去,这里有我最大的乐趣。
这一别就是13个年头。在这13年里,我做过机构操盘手,掌控过数亿资金,却从来没有直接或间接地为自己买过一次股票。直到2005年,有人找到我,才重新开始为自己赚钱而去“炒股”的生涯。许多知情的朋友都很惋惜我这13年的选择:当别人都抬起左脚时,你却抬起了右脚,错过了多少赚大钱机会!但我从未后悔过,因为人生就是一种体验。
(作者系沪深市场最早的分析评论家之一,著有《股市:心理的王国》、《股票投资全攻术》等)
陈理:价值投资在中国:从逆水行舟到扬帆奋进
1990年沪深股市开市时,投资理念处于混沌状态,大家凭着感性、直觉和消息在买卖股票。大约从1993年开始,陆续有技术分析从台湾和香港传入沪深市场。到了1995年底,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思想陆续被介绍进来,但从1995年底到2002年间,“价值投资”大部分时间“逆水行舟”,进展缓慢。直到2003年底至2004年4月,大盘走势如虹,“五朵金花”全面盛开,市场全体起立,把经久不息的掌声送给价值投资。
然而当大盘反复向下、“五朵金花”出现分化时,市场对价值投资的掌声开始稀稀拉拉起来。当年8月,随着上证指数击穿1300点“铁底”,“五朵金花”几乎全面凋零,市场对价值投资看法也随之逆转,“巴菲特陷阱”、“价值投资困境”、“A股应该价值投机”等喝倒彩声开始充斥市场。人们对呼啸而来的价值投资和估值方法的争论,其参与范围之广和争辩之激烈,为十多年来所罕见。
2005年至2007年,股市大牛,“价值投资号”扬帆奋进,王者归来,人们对价值投资的追捧达到沸点。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直落冰点。人们对价值投资的态度随着行情的起伏,象过山车般变幻,显得相当幼稚。
中国达人秀里,一夜愁白中年头的安徽破产千万富翁高逸峰,一曲《从头再来》,让评委伊能静和很多观众感动落泪。其实在股市里,千万富翁破产的例子更多。笔者印象最深的是2001年大户室一位股友的朋友,融资跟庄曾经的牛股乐凯胶片,获利上千万,股友劝他落袋为安,他说再赚一辆奔驰就走,但随后他亏掉了一车皮的奔驰——随着乐凯的股价暴跌,纸上富贵化为乌有,不仅破产,而且倒欠券商几百万。据说这位朋友躺在床上三天三夜不吃饭。
关于价值投资效果的争论按理说没有悬念。因为格雷厄姆的理论逻辑严密、直达本质,巴菲特的长盛不衰证据充分。但问题是反对者会拿“中国特色”来说事。
中道巴菲特俱乐部2007年有个实证研究的课题,通过对1997年至2006年十年中766家公司的统计研究发现,有24家公司超越了同期指数表现,股价的年复合收益率在15%以上,而且股价呈现稳定上涨的特征。这24家公司共有13家符合巴菲特选股的特征。投资者如在十年前选取巴式公司来投资,长期持有至2006年,便能取得超越市场的回报,从而从实证的角度证明了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一样适用于中国特色的股市。
有位朋友,因为准确把握了泸州老窖的投资机会,靠价值投资实现财务自由并炒老板鱿鱼,现在过着“顺其自然”的生活。还有几位因为长期持有茅台、五粮液、招行、万科、苏宁电器、张裕B、伊泰B等股票,也已辞去公职,或做独立投资人,或投身合伙事业,也是拜价值投资和巴菲特思想所赐。如果说价值投资在中国效果不佳,这些坚定的价值投资者恐怕只能喝西北风了。就像罗杰斯所说的,只要他没有重新回去打工,就说明他的投资方法是有效的。
最近巴菲特在中国行中表示:“如果我在中国,我也能取得同样成功。”有趣的是,在美国,人们也质疑巴菲特的投资方法是否有效。巴菲特自己曾言:“如果市场总是有效率的,我将会流落街头,沿街乞讨。”
有个关于温泉的笑话:一位风湿病患者问:“洗温泉疗效如何?”经理说:“举例来说,有一位坐轮椅来的患者,泡了一个月温泉澡,结果没付账单就骑单车溜了。”
很多原来做投机的人,伤痕累累,大部分都是“坐轮椅”转向价值投资的,后来他们都可以骑单车兜风了,和笑话里的结局有所不同,他们原来亏损的账单都付清了。
(作者系上海实力资产管理中心总经理)
潘伟君: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不被市场淘汰
2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对于中国的证券市场来说,过去的20年确是划时代的。经过这20年的风风雨雨,投资大众对于股票投资终于有了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大量的投资者通过投资股市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东,其中不少投资者通过股市实现了财富增值。回顾沪深市场的发展过程,有些深层次的感悟对后来者颇有启示作用。
感悟之一:并非人人适合自己独立投资股票。
股票投资看似只是简单地按几下键盘。但其决策却是最困难的。如果我们花5年甚至10年才意识到这一点那代价就太大了,可能会把自己一生中最好的时光浪费掉。
哪些人适合股票投资呢?总结自己20年来的思考和探索,投资股票要具备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情绪上的要素,就是不能着急。还有一个是思维方式上的要素,就是要做到理性,也就是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事实上,在这20年来的成功者中,我们几乎找不到性格暴躁且蛮不讲理者。我也是在多年的磨炼之中才意识它的重要性,所以每次当面对坐在大学讲台底下的大学生时都会反复强调这两点。
通过股票投资可以分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因此,如果自己确实不适合独立投资的话,那么可以通过信托的方式委托给自己信任的信托人,包括但不限于:基金、信托、或者亲朋好友。
感悟之二:世上没有保证获利的方法。
从20年前股票市场成立之初,我就开始通过技术分析寻找一种可以保证获利的方法,然而这是一条死胡同。道理很简单,如果真有那么一种方法,那个投资人还会亏损呢?
尽管技术分析并不能提供买卖信号,但其中的统计结果,对于我们还是很有帮助的。如果我们能够来这样认识技术分析,那么这条路就走对了。
感悟之三:每个投资者都要选择合适自己的投资策略。
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应制定不同的投资策略,这一点至关重要。
近期在上海证券报“投资心得”系列专栏中,我刚刚讨论完“白领投资攻略”,这是一种非常适合白领投资的策略,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但白领只是众多投资群体中的一个类型,每个投资者在进入市场前,一定要弄清楚自己属于哪一种类型,以便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
感悟之四:不要相信某些“传说”。
很多投资者很容易相信一些所谓的“传说”,比如“股票里面都有庄”。
在市场初创期,由于一些法规建设的滞后以及规模偏小等特性,使得市场上庄家满天飞,但今天沪深市场早已今非昔比,日益严格的监管和日渐完善的法规早已吓跑了曾经的庄家,即使有一些大资金在运作也早已降格为主力。以现在市场的规模,某些大单的出现,完全有可能只是来之市场的自然散单。我当年也曾羡慕主力资金的雄厚,也不曾想到现在自己的散单也经常会在十大股东名单中出现。
再比如“机构赚散户的钱”。
一个10万本金的散户,一旦亏损8万就是灭顶之灾,于是乎感叹自己被机构消灭了,其实这也只是个“传说”。股市是一个公司股权转让的市场,某个投资者亏损,并不一定对应某个投资者获利。当某个散户亏掉了8万元时某个机构的亏损可能会超过8个亿,即使当年呼风唤雨的庄家,灰飞烟灭的也不在少数。我们总以为主力在诱骗散户的钱,其实主力真正要诱骗的是大资金,就像现在各路资金都在窥视公募基金这块大蛋糕一样。20年来的市场跌宕一再告诫我们,作为大资金的持有者,千万不要轻信锁仓的邀请。我就曾经目睹过机构被邀锁仓最后在深套后无奈斩仓的痛心案例。
市场在发展,未来会更美好,我们只有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不被市场所淘汰。
(作者曾长期担任机构独立操盘手,著有《追求完美》、《大上海的梦想岁月》、《从外行到内行----股票投资实战解析》等)
应健中:与沪深股市同行,幸矣!
我开始买股票是在1986年,那时出于好奇,买了点延中实业原始股,当年我在一所非著名学校当教师,不坐班,上完课就到西康路101号去看看写在黑板上的股票行情,其实也没啥看的,天天就是那个价。那时的股票是一张张纸,在股票背面还盖着自己的印章,有空时拿出来数数感觉很好。那时每个股东还有一个“息折卡”,每年凭“息折卡”领取红利,那时的股票不是靠炒的,每年的红利只要比银行利息高就很知足了,这种感觉现在的股民绝对体会不到。
1989年末,深圳股票开始炒起来了,等深圳股票炒翻天了,一大批炒手开始光顾上海,顿时股票成了稀缺商品,那个著名的豫园商城,100元的面值炒到了10000元,那时场外交易十分活跃,上海滩上西康路101号门口、人民广场边上万国黄浦门口,到半夜都有人扎堆聊股票。
1986年我也从黑市上购买没有上市的国债,凭我的经济学知识,收益可以比银行同期利率高出3至5倍,如果说当时赫赫有名的杨百万是做头道生意的,我大概是从做第三道生意的人中买下国库券的。那时到西康路101号门口找一个“打桩模子”,说好券种和价格,然后到周围居民楼里找一个角落,钱券两讫,这种感觉,现在回想起来像做贼。
就这样我成了沪深股市最早的股民。
面对场外交易愈演愈烈,当时由工商局和公安局联合执法去冲场外交易,因为那时版本的《刑法》还有“投机倒把罪”,而“低吸高抛”就算投机倒把。几次冲下来发觉没法处理,于是,建立公开的市场就成了当务之急。现在倒过来看当年成立交易所是件多么伟大的事情。我们当下纪念中国股市20周年,就是纪念交易所成立20周年啊,可在当时却是一件不得已而为之的事。1990年12月19日那天,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当开盘锣声敲响之后,实际上是一种打闷包的交易,身在场外的投资者都无法知道现在交易的价格是多少,记得那天交易结束后,我骑着自行车赶到西康路101号,也不知道当天的股票收盘价格是多少,过了一会,在门口贴了一张8个股票的收盘价,顿时人们围拢过来,拿出纸和笔,记下几个不寻常的数字。
我从1991年就开始了股市写作,向当时《新闻报》与交易所合作开出的 “证券市场专辑”投稿。1991年7月1日,上交所开办了中国第一份专业证券报刊,也就是《上海证券报》的前身,我从第2期就开始撰稿。如果没有那天的开始,我不会进入这个圈子,也不会在日后的廿年中笔耕不辍,为沪深股市写下了几百万字。如果没有那天的开始,我不会参与办起了沪深股市最早的刊物《壹周投资》。如果没有那天的开始,我不会日后写下第一本小说《股海中的红男绿女》,并在廿年中出版了3本股市长篇小说和5本市场评论集。
这20年中开始的机会是自找的,但到后来是市场推着我走的。我由衷地对股市保持着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
原来一直在市场的外面看股市,到1998年,我加盟了当时的三峡证券公司,担任上海总部总经理。从那时起,我就站在市场里面看股市了,我切身的感受是,两个不同的角度看出来的股市是有差别的。站在外面看市场思维停留在政策面、消息面、技术面……之上;而站在里面看市场则更多地关注大资金运作、股票如何包装上市、如何与市场各类人士打交道、如何维持一家公司的正常运转……,站在市场外面看市场,可以是一个人的战斗;而在市场内看市场,则是大兵团作战,更多地要去平衡各种关系。现在跳出这个圈子再来想许多问题,就更能想明白许多问题。
从1998年到2005年的8年时间中,我经历了一家证券公司从兴到衰的全过程,期间,作为分管公司法律事务的副总裁,我天天接触一大堆破事,忙于斡旋、忙于出庭,以期化腐朽为神奇,而所见所闻业内人士的贪婪和恐惧,所见人性之弱点和卑微,远超常人的想象。
非常幸运,我在人生精力最充沛的20年中与沪深股市同行并分享到了发展的成果。可以相信,未来,沪深股市还将出现更多更大的奇迹,而我还能与沪深股市同行,去捕捉在下一个20年中的更好机会。
(作者系沪深市场最早的评论家之一,执业律师、作家协会会员)
汤闯新:股市是智者的天堂
有人说,股市是投资市场。有人说,股市是投机市场。其实,股市主要具有的是投资市场的性质,又具有投机市场的属性。因此,股市常常表现出非理性状态,有时更是一个没有硝烟的生死搏杀的战场。
股市的本质是投资市场。无论中国外国,股市之所以存在的最根本的作用,都是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中国经济近30年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中国股市的重要贡献,离不开广大股民的巨大奉献。如果没有中国股市的建立,就不可能有中国经济这么持续的高速增长。中国倘若不能建立包括股市在内的强大的资本市场,就不可能建立真正强健的中国经济。在现代世界中,中国即使建立了强大的国家,没有强大的资本市场,强大的经济会被死板的经济发展模式自身摧毁。强大的外国资本集团利用资本市场,通过操控国际重要商品价格和金融市场,以达到控制世界经济的目的,建立强大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资本市场,是重要的对抗手段之一。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是中国经济在2008年全球金融大海啸中能风光独秀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的人把股市当作投机市场,这是他们本身就是投机分子的素质决定的。当然,有的人把股市当做投机市场,通过内幕消息,投机一把,照样发达。有的人甚至把股市当作赌场,抓住了机遇,赌准了,也一样发财。但是,投机者和赌徒们天天忙进忙出,常常为之活得疲惫不堪。有些人不是在玩股票,而是在被股票玩。很多人被股票弄得百病缠身精疲力尽,甚至有的人为此送了命。有的人赌赢了赌大了,不少人最终又赌输了,最后又回归贫民阶层。这就是投机分子和赌徒的常常遇到到的结局。20年股市大潮的跌宕起伏中,在我们周围有太多这样的例子。
股市既然是投资市场,投资都是有风险的。股市变化无常,对于股民来说,寻找和抓住最佳的投资机会,是投资获得巨大成功的诀窍。只要真正懂得了股市投资的真谛,就一定可以在股市中寻找到幸福投资轻松赚钱的快乐。
学做股票,先要学会做人。投资股票,就是人性与市场和财富的博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走歪门邪道。君子聚财,智者取胜之道在于:不急、不盲、不贪、不狂、不骄、不慌、不忙。顺势而为,愉快投资,从容而得,轻松收获。精心挑选,价值投资,长线持有,终成大业。只要真的学会和做到了这一点,人人都可以成为成功的投资者。
股市就是智者潇洒纵横的投资天堂。在股市中,只要抓住几次大的投资机会,就可以改变你的一生。无需天天在股市中摸爬滚打,要学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的投资要诀是:1,不能安心放十年的股票不全仓买入;2,没有收益率预期达到十倍以上概率的股票不长期持有;3,股票收益投资率出现大大超预期时果断入袋为安。
现在的沪深股市中,有些股票又到了十年内收益率可达几十倍、值得长期投资的时候,希望大家抓住机遇。
(作者系沪深市场投资人,财经作者,著有《美国的秘密》)
谢荣兴:历史没有如果
陪伴着上交所从筹建到开业,从柜台交易(店头交易)到集中交易,从用麻袋背国库券到开出国债期货交易,从现金委托、股票盖章交割到无纸化交易,从手工清算到电脑结算,从现场委托到网上下单,从只做上海股票代理到万国黄浦营业部全国独家异地代理深圳股票,从只有上海“老八股”到现在的两千多个股票,今天的沪深证券市场,规模如此庞大,通讯如此发达,交易如此迅速,清算如此简单——作为沪深证券市场二十多年来的见证人,我可以说阅尽了股市的变迁,又分享了成功的喜悦。
记得店头交易时作为“店长”的我,虽然兴奋,全天候营业,开出夜市,常常独来独往,然而由于股票过户在对手公司手里,人家过户只要四天,我的客户要拖上一个多月,所以我是最最拥护上交所开业的券商。
1990年12月11日我拿到了盖有“上海证券交易所”红印的“场内交易员”资格证书,也就是“红马甲”证书。7天后,我在上海《新闻报》发表了篇“好戏要开场”,预言“如果说上海证交所成立是更大的股市舞台的话,那么现在是揭幕前的宁静,好戏要开场。即将开业的上海证交所就是今后上海股市行情看好的曙光。”想不到上交所一开张,股市不止是大涨,而是暴涨,尉文渊总经理一周调整一次涨跌幅制度,股价还是压不下来,最后采用行政手段下令:三大券商抛(电真空股票)库存。
上交所开业,这是中国股市历史性变革的一天,中国股市从此跨出关键性的一步。1990年12月19日,我在万国黄浦营业部门口升起两个气球,悬挂的红幅标语是:“热烈祝贺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万国黄浦欢迎你”,也许全国没有第二家。上交所的开业,“游戏规则”的改变,使过去因各个“柜台交易”的分散、不透明、交易成功率低等弊端得到改变,集中竞价对买卖双方都更为公正,交易规则中所讲的“三公原则”,以及“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只有到了交易所集中交易中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市场的参与各方,不论是投资者、上市公司、券商还是人民银行、交易所、乃至证监会、地方政府,即便有过各种各样的鲁莽,有过这样那样的幼稚,有过或多或少的遗憾,都在中国股市的发展中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市场所有的参与者缺一不可,他们的贡献与付出再怎么肯定也不为过。
大凡那个时候走过来的一代证券人,都是勇于创新、敢说敢做、敢为天下先的实践者、开拓者,他们在迷茫中探索,充当了中国证券市场建设的铺路石,让我们给予更多的肯定与宽容,没有他们的成功与失误,我们也许仍在迷茫中论道。
大凡涉足证券市场的投资者,都经历过惊心动魄的市场洗礼。他们一如既往,前赴后继,是股市赖以生存与成熟的原动力。股市永远是投资与投机同行,价值与泡沫并存。
股市赖以存在的基石是上市公司,早期要上市的企业,大多规模小,利润少,穷字当头。股市“为国企解困”打头阵,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正是借助于上市募集了“不要还本、不要付息”的资金,这些企业才得以扭亏为盈,有的成了行业老大,有的走向世界。这些企业的法人代表因此也成了公众人物、最佳经营者。时至今日,创业板开闸是结构调整、新兴产业的孵化器,也是亿万富翁、几十亿富豪的“摇篮曲”,胡润的中国富人排行榜大多出自上市公司,“法人”、自然人合二为一,穷人变富人,富人又不断重新排列组合,公司上市魅力无限。
沪深股市本是个早产婴儿,因为我们的“国情”,我们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凭着要改革的勇气、要开放的魄力,尤其是最高决策层高瞻远瞩的战略推进,跳跃到了“发达商品”经济体制的运作模式。如果没有有形之手的推动,恐怕再过20年,证券市场也到不了今天的规模。这叫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作者系国联安基金公司督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