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苗燕 李丹丹
3.5%!8月份CPI同比增速达到年内新高。而目前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2.25%,这也是连续第7个月处于“负利率”状态。
这样的情况再度引发了市场对于加息的种种猜测。上周五,市场提前动荡便是佐证。
作为宏观调控中的“重磅”措施,加息与否将考验央行宏观调控的技巧。但是通过对引致高CPI的原因、货币供应量等因素综合分析,可以得出,短期内央行加息的可能性较小。
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全年CPI的增速设定在3%以内,8月份CPI显著超过“红线”,一方面是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翘尾因素使得今年3季度CPI的同比增速较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农产品(19.28,0.53,2.83%)价格的快速上涨。
分析人士指出,正是因为上述两个因素没有可持续性,因此CPI高位运行不会持续,预计8月份很可能就是CPI的峰值。同时,上游价格的传导压力也开始趋弱,8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增长4.3%,涨幅进一步回落。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分析说,“如果后期管理得当的话,全年实现原定的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还是可能的。”
同时,目前货币供应量增长压力趋缓,也为稳定物价创造了条件。
从货币供给看,上半年央行公开市场调节适时有度,贷存比考核趋严,银行放贷能力有所下降;从货币需求看,上半年整体投资趋于平缓。供求两方面的影响将使货币供应延续上半年增速放缓走势,从而为稳定价格总水平创造条件。8月份M1增速为21.9%,M2增速为19.2%,新增信贷为5452亿元。
而最为重要的是,“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处于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阶段,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此时若加息,会进一步加大经济回稳的不确定性,与宏观调控‘以稳为主’的基调不符。”权威人士分析说。
但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认为,综合高物价、经济增长平稳以及充足的流动性这三个因素,目前略微地增加存款利率有利于经济稳定,而且短期看这项措施的成本也比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