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脱钩美元正当其时?
李彬
时隔一年,央行再次重申人民币汇率要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这是否预示着人民币将与美元“脱钩”?
“这个变化说明人民币汇率要动了,汇率形成机制也重新回归汇改确定的‘一篮子货币’原则,这个变化来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但渣打银行中国研究部主管王志浩则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微小的变化,不能由此判断人民币就要与美元脱钩。”
“非常手段”逐步退出?
央行昨日发布的《2010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在下一阶段政策思路中指出,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而在2008年四季度至2009年四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相应提法则为: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纵观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历史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除个别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行短暂调整时期外,其余时间基本上保持人民币盯住美元的状态。2005年7月汇改之后,人民币兑美元开始浮动。但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又重新回到了盯住美元的状态。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从汇改以来并没有改变,虽然在执行中根据实际情况有些变化,但原则始终如一。”
去年10月底,央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非常手段”。
业内人士认为,此番央行措辞的变化预示着中国的汇率政策将“非常手段”逐步退出。
“这一描述的信号很明确,汇率政策将开始从非常规转为常规。”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表示。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也认为,央行措辞的变化显示中国政府希望做出调整的意愿,摩根士丹利仍维持人民币不再紧盯美元将在夏季发生的预期。
中国经济自身需求
人民币汇率当前也到了必须改变与美元如影随形的情形了。”兴业银行(27.73,0.20,0.73%)资金营运中心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
从国内来看,我国通胀压力较大,在食品价格的推动下,预计4月CPI将继续上涨,并在年中达到高点,负利率格局将愈发严重。此外,目前我国贸易顺差缩窄,今年3月,出现2004年以来首次逆差。昨日海关总署公布的4月份数据显示贸易恢复顺差,但16.8亿美元的规模已较此前大幅回落。
从国际来看,希腊债务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荡,分析人士认为,这也给予中国一个时机,使得中国能够在独立于外部压力的情况下改革汇率机制。
花旗银行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随着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人民币升值或许不会吸引太多的热钱流入。更重要的是,市场正聚焦希腊危机,不再将全球经济失衡归咎于人民币汇率,这也将减轻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这份报告认为,欧元疲弱加上中国外贸顺差缩窄,已削减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必要,如果升值,幅度也会相当温和。
汇改以来至2010年第一季度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1.24%,对欧元汇率累计升值9.34%,对日元汇率累计贬值0.49%。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计算,汇改以来至2010年3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4.33%,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8.28%。
自2009年12月美元重回升值轨道至今,美元指数升幅已经超过13%,欧元对美元贬值幅度约为16%,但由于人民币几乎完全盯住美元,人民币对欧元等单个货币以及对一篮子货币均实现了大幅升值。
丁志杰指出:“如果参考一篮子货币,美元走强,人民币是贬值的,但人民币保持对美元相对稳定,这是一个很小的贬值,有效汇率还是升的。这样的情况下将缓和人民币的升值预期。”
王志浩则认为,不管是升值还是贬值,都需要有个更有灵活性的人民币汇率,至少可开始慢慢脱钩。“欧洲金融危机正当时,可以动得比较小;如果欧洲金融危机顺利度过,可以扩大波动范围,给更多灵活性。”王志浩表示。(本报记者汪时峰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