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被忽视的国有企业上市公司股票凭证 作者:小草

[日期:2010-05-03] 来源:  作者: [字体: ]

国企改造步履艰难,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国企便开始了试探性的进行股份制改造。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国企的股份制改造才开始大面积铺开。但为了稳重起见,大部分国企在进行股份制改造时只是向内部职工发行股票,同时大部分股票的性质为优先股股票,还谈不到整体改造这一过程。这部分下属的子公司一旦改造成功则为国企的股份制改造探索出宝贵的经验,一旦失败的话也无所谓,因国企实力强大,拿出少部分资金将内部职工股票返本后将子公司解散即可。那么,国企的股份制改造在当初是以何种具体形式表现的?其股票凭证又是怎样使用的?现简要的介绍如下。

1、建立新的子公司:既发行内部职工股股票及法人股(其中法人股实际为下属分厂或车间的自营资金)股票,利用筹措资金建立一新的子公司,这种现象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比较广泛,目前此种做法已基本不再采用。

2、利用原有资产进行改造:既将集团公司(厂矿)下属的分厂或车间进行股份制改造,然后发行内部职工股股票,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技术改造及设备更新。当具备3年以上股份制经营历史的条件时,或是单个子公司整体上市交易,或是多个子公司联合上市交易,这种现象在目前仍占主导,象上市公司“鞍钢新轧”便是此种改造方式(鞍钢新轧是由“鞍钢冷轧”、“鞍钢线材”、“鞍钢厚板”三家组建,“鞍钢新轧”是组建后注册的名称,在组建之前是不存在的)

3、关于股票凭证的使用过程:国有企业比较庞大,在当初向内部职工发行的股票,采取的是记名、挂失的方式发行。在回收时上缴到基层单位(分厂或分公司)即可,因当初基层单位便有财权,且又是记名、挂失的内部职工股票,证券公司在托管时有些企业的股票凭证也不必收回,而是根据企业提供的资料直接开具托管单即可。在销毁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销毁方式都存在。但有一点还未被广大藏友所注意,那就是虽然其股票凭证的发行数量极大,但流传下来的却极少,一些品种甚至少得可怜。原因是国有企业的财务制度非常严格,只要上级一声令下,便会不折不扣的执行销毁命令,再加上当初还没有股票收藏这一概念,作为执行销毁命令的财务人员决不会为了几张股票凭证(当初视为废纸)触犯财务制度而被处罚,这便是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的股票凭证流传下来极少的原因。另外还有一种现象,有些凭证并未收回而是继续留在职工手中,由于已经作废没有任何实用价值而遭到随意丢弃,且各大城市在近年来改造的步伐加快,一些凭证更是作为废纸进行处理,因此其存世量也不会象我们想象的那样之多。

国有企业股票凭证的文献价值极高,因它印证了国企股份制改造的复杂性与艰巨性,特别是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前的国有企业股票凭证更是少见。试想在当初对股票究竟是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当中,又有几人甘冒政治风险而去搞股份制改造,国企股份制改造的大面积铺开是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才进行的。在目前的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国企改造已排在首位。因此,国有企业股票凭证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以上文章仅供藏友参考,希望与各位藏友共同交流、共同发展。



阅读:
录入: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巴菲特股东大会上力挺高盛
下一篇:股票认购证邮币卡市场的“创业板” 作者:股藏淘金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