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数双期待的目光中,年轻的中国A股市场迎来了更年轻的创业板的“加盟”。创业板起航,对A股市场到底“利”“空”几何,成为市场参与各方最为关注的焦点。
作为多层次市场建设的实质性突破,创业板被视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中国创新经济的“新引擎”。
以服务和培育大型蓝筹企业为目标的主板市场,近20年间陆续汇集了来自各行业的1600多家上市公司,并以超过20万亿元的市值规模跃居世界前列。作为主板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板目前挂牌公司也已达到300家,为成熟中小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此同时,以科技园区企业进入股份代办转让系统为契机,场外市场建设也正在稳步推进。
“创业板的诞生,相当于在主板市场和场外市场间构建起了一座有效的桥梁,为更多创新型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提供了‘借力’资本市场的机会,也有望为中国股市注入更多富有活力的新鲜‘血液’。”上海天相投资咨询公司策略分析师仇彦英说。
在光大证券首席分析师滕印看来,创业板对主板的影响并不在其募资规模的多少,而在于其定价对主板市场的价格传导联动效应。“创业板高溢价发行已经成为现实,如果再出现非理性的过度炒作和透支的话,价值回归将不可避免。”滕印说。
事实上,这个问题在中小板已有“前车之鉴”。2004年首批8只中小板股票上市,被爆炒后出现连续下跌。据宏源证券研究所统计,8只股票平均被套近570个交易日,最长的一只花了707个交易日才完成了“解套”。
市场人士提醒,首批中小板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55.7倍,这不仅压缩了上市后的投资空间,也使得“破发”风险大大增加。一旦大规模“破发”,其股价传导联动效应势必对A股形成负面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创业板对A股市场长期来看利大于弊,短期内则可能利弊互现,而趋利除弊的关键,在于市场各方能否更理性、更审慎地看待及参与创业板这一新生事物。
市场各方人士纷纷表示,创业板起航弥补了中国现有资本市场体系中的一个空白,长远来看对于A股市场是“重大利好”。
不过,一些市场人士也对创业板启动初期A股市场的短期反应表示担忧。一周后,28家首批公司集中挂牌上市,是否会给二级市场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
来自宏源证券研究所的统计显示,首批创业板公司平均募资规模仅为5.53亿元,略低于今年以来完成IPO的27家中小板公司的平均规模。首批28家公司共计筹资154.78亿元,而IPO顺利重启后上市的中国建筑和中国中冶,募资规模均高达400亿元以上。
“首批创业板公司的总规模相当于主板的一家大中型上市公司,因此从资金面角度,创业板启动并不会给二级市场带来实质性的负面影响。”宏源证券研究所所长程文卫说。相反,由于首批创业板公司均以高市盈率发行,一些拥有比价效应的中小板个股还可能因此纷纷走强。
资金面之外,市场的另一个担忧在于:在有着“炒新”传统的A股市场,首批创业板公司是否也会遭遇到投机资金的疯狂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