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川博物馆,收藏家樊建川用四句话概括他的博物馆群——“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族魂,收藏民俗”。这里打头的就是抗战文物的收藏;到建川博物馆,可不能错过那广场上的“中国壮士(1931-1945)群雕”。
樊建川的民间博物馆“聚落”,正是书写历史、印证历史、还原历史。在去年汶川大地震后,樊建川最早着手筹建“汶川大地震博物馆”,它在一周年之后开馆,成为震后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地震博物馆。5万件实物,震撼参观者。这里有第一艘冲到灾区映秀镇的武警冲锋舟,有邱光华机组的直升机残骸,有“情义男”吴家芳背着亡妻所骑的摩托车……所有静止的文物,都在无声地说话,诉说着无边的沉痛。
不久前,凤凰卫视的《冷暖人生》节目,讲述了在建川博物馆旁边的“胡慧姗纪念馆”的故事,感动得我泪眼模糊。随即《南方周末》也派出记者前往采访报道。这是世界上最小的、只关于一个小女孩的博物馆,就在地震博物馆旁边小树林里;它只有10平方米,外形像个救灾帐篷,而灯光下,小屋里是一片娇嫩的粉红……
爱国在民间,智慧在民间,力量在民间。民间博物馆同样是造福于社会的。来自民间的“破破烂烂的文物”如果被当作破烂扔掉,那多么愚蠢。马未都说得好:“中国的文物,只要保存下来,无论放在谁的手里,都代表中华文明。”
燕越都市报(徐迅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