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相继发行,上市公司再融资不断加速,曾经“休克”的股市融资功能全面恢复
我国资本市场又“活”了
本报记者 谢卫群
今年以来,沪深两市共有62家上市公司完成了定向增发,合计募集资金1309.12亿元,已经达2008年全年定向增发融资总额1752.35亿元的74.7%。
自今年6月18日IPO重启以来,截至8月4日,已上市新股5只,融资额为544.25亿元。已发行待上市新股3只,融资额为121.09亿元。
从小盘股到大盘股
IPO首发恢复并加速
这些天,有关IPO的新闻不绝于耳。
8月4日,光大证券开始网上申购,新一轮券商IPO开花结果。同一天,久其软件公布中签号。公告显示,久其软件网上定价发行有效申购户数为236.37万户,申购倍数达243.76倍。
而就在此前的7月29日,中国建筑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融资额超过500亿元,这是今年以来全球最大的一单IPO。
去年9月,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大小非解禁的压力下,A股股指连续大幅下挫,由6000点下跌至2000点附近,基本丧失了股市所具有的融资功能,监管部门不得不暂停了IPO的审批和发行。但是,随着今年上半年股指的逐步回升,新股发行再度提上议事日程。
今年5月22日,证监会就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方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6月10日,《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正式出炉。这为IPO的重启奠定了制度基础。
此轮IPO的重启,呈现着明显的从小盘股到大盘股的特征,可谓层层递进。
6月18日,桂林三金(32.94,0.26,0.80%)首先获得上市批文,IPO宣告重启。此后,万马电缆(27.70,-0.70,-2.46%)、家润多(34.26,0.51,1.51%)等中小板个股也都成功地在深交所上市。
7月26日,主板市场迎来了四川成渝(8.69,0.23,2.72%)上市,与中小板的情形相似,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首日涨幅高达202%。3天后,中国建筑(6.56,0.09,1.39%)作为本年度的超级IPO闪亮登场。同日,北京金隅在香港主板上市,这也成为了H股今年的第一单。
中国建筑的成功上市,是中国资本市场IPO融资功能全面恢复的一个标志。
中国建筑的发行价格为每股4.18元,网上冻结资金量约为8876亿元,网下冻结资金9694亿元,总额高达18570亿元,列有史以来冻结资金的第14位,也是本轮IPO重启后的新高;招股书招募426亿元,而实际融资额达到了501亿元。这表明市场已超预期地接纳了大盘股。
从增发到发行公司债
再融资额持续扩大
事实上,不只是新股发行,上市公司再融资也逐步加速。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沪深两市共有62家上市公司完成了定向增发,合计非公开发行数量216.34亿股,合计募集资金1309.12亿元,已经达2008年全年定向增发融资总额1752.35亿元的74.74%;前7个月,定向增发月均融资额为187.02亿元,与去年相比提升了28.07%。
随着股市行情的不断回暖,发布增发意向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
据报告,6月份新增45家增发预案公司,7月份又增了49家。截至7月30日,A股今年拟增发的公司总数达194家,拟募集资金3795.77亿元,融资金额已经远超过2008年全年实际增发融资水平。
债券市场也逐步恢复。去年9月,新股发行暂停后,公司债发行也陷入停滞。7月17日,豫园债发行,5.9%的票面年利率,高于同期国债收益,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 5000万元债券被一抢而空。
据相关资讯统计,此前已有将近40家公司获得初步批准发行公司债,总发行规模约1400亿元。其中包括中石油(15.89,-0.12,-0.75%)300亿元和中石化200亿元的公司债。
从小盘股到大盘股,从首发到再融资,到债权融资,再到已启动的创业板申请,中国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正在全面恢复。
从休克到恢复功能
资本市场为经济转型输血
中国建筑上市前,董事长孙文杰一宿没睡好。“期盼已久!”孙文杰用四个字概括了他的心情。
这一天,中国建筑人等待了整整一年。而这一年,正是中国资本市场经历巨大起伏的一年。去年6月5日,中国建筑在证监会已过会,可是迟迟没有发行上市。中国建筑是全球最大的住宅工程建筑商,也是中国最大的建筑房地产综合企业,其5000余项承建项目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与地区。孙文杰介绍,目前,公司有大量的项目,但是,却缺少足够的资金。现在,有了融资的500亿元,可以进一步强化在建筑、房地产及国际工程承包领域的领先优势,“这次融资,对我们企业太重要了。”他说。
资本市场和银行信贷是实体经济获得资金的两大主渠道。今年上半年新增信贷已达7.37万亿元,远超年初政府设定的今年全年新增贷款下限目标5万亿。银行信贷在上半年高速增长之后,其量能不可能无限地扩张。资本市场的融资,就成为企业获得“新鲜血液”的另一重要渠道。
房地产业属资金“饥饿”行业,对上市融资一直有着很大的期待。据了解,目前,还有十余家房企翘首以待。“不在A股上市,也会想方设法到其它资本市场上市。” 有人预言,“如果那样,对于内地股民而言无疑是财富的分流。” 从这个角度看,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的恢复顺应了企业的需求。
“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不能脱离实体经济,一定要与实体经济相结合,这是金融危机给我们的教训。”谈及资本市场新近的一系列变化,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如是说。
他谈到,金融危机暴露了我们产业结构的弊端,调整的惟一出路就是升级和转型。其难点在于往哪里升、往哪里转,我们是否作好了准备。
“这里有四个要素至关重要,我们不缺的有三:科技人才、创业精神和资本,而缺的恰恰就是把三者整合起来的机制。而这个机制的结合点就是资本市场。这是经济转型资源配置的最佳平台,我们不能小视。”祁斌说。
看来,资本市场恢复融资功能,不只是为上市公司输血,更是为经济转型输血。当下,中国资本市场的基础功能已恢复,并正朝健康方向发展。融资,应该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种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