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增发月均融资额与去年相比提升近三成
□ 本报记者 赵学毅
今年以来,伴随着股指的迭创新高,上市公司也把再融资推向高潮。年内A股市场定向增发募集资金总额已经达到1309.12亿元,已经超过2008年全年定向增发融资总额的七成;定向增发月均融资额更是提升近三成。
据《证券日报》最新统计,今年以来,沪深两市共有62家上市公司完成了定向增发,合计非公开发行数量216.34亿股,合计募集资金1309.12亿元,已经超过占2008年全年定向增发融资总额1752.35亿元的74.74%;前七个月定向增发月均融资额为187.02亿元,与去年相比更是提升28.07%。京东方A(5.56,0.05,0.91%)定向增发募集资金额对多,该公司6月9日公告,以2.4元/股向10家特定对象发行50亿股已完成,募集资金120亿元。攀钢钢钒(8.75,0.39,4.67%)、华域汽车、世茂股份(17.55,0.00,0.00%)、保利地产(29.09,0.00,0.00%)四家公司紧随其后,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均超过80亿元。
据统计,62家年内完成定向增发的公司平均发行量为3.49亿股,而去年108家公司定向增发公司的平均发行量仅为1.72亿股,平均发行量已经超过去年的两倍。但记者发现,今年实施定向增发的公司有16家公司的发行量超过整体平均值,占比仅为25.81%;而在去年,发行量超过整体平均值的公司有30家,占比27.78%。显然,今年的定向增发尽管整体规模有所提升,但发行规模两极分化的趋势比较明显。
定向增发规模区间数据对比显示,今年有5家公司定向增发量介于5亿股至10亿股,发行量超过1亿股但不足5亿股的公司有21家,发行5000万股至1亿股的公司有14家,另有16家公司发行量低于5000万股。今年来定向增发股票数量超过10亿股的公司有6家,占比9.68%;而去年增发股票数量超过10亿股的公司仅有2家,占比1.85%。足见,大手笔定向增发在今年已经明显抬头。
对比显示,一季度A股再融资募集资金合计351.4亿元,月平均募资117亿元;进入二季度,上市公司再融资金额明显增加,尤其是大盘股拉动股指快速上涨的6月份,单月再融资239.39亿元。时至7月份,上市公司再融资募集资金314.48亿元,这是今年来首次再融资资超过300亿元的月份。其中,7月份定向增发融资额也创出今年来的月度新高,达到309.48亿元,环比增加64.18%。除了已经完成定向增发的公司外,排队等待定向增发的公司还有197家,其中在7月份就有47家披露相关公告,预计发行总量达到102.79亿股。ST东航(6.25,0.00,0.00%)、盐湖钾肥(63.18,2.53,4.17%)、中国铝业(18.89,0.00,0.00%)董事会预案显示,三公司定向增发数量均超过10亿股,其中ST东航计划不低于4.75元/股发行不超过13.5亿股A股及不低于1.40港元发行不超过4.9亿股H股,大股东均以现金认购方式的认购公司增发的股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已经完成的62笔定向增发中,有16笔发生了大股东向上市公司资产注入的情况,占比25.8%。资产注入涉及的公司分别包括*ST亚华、华联股份(8.87,-0.01,-0.11%)、金岭矿业(25.55,1.40,5.80%)、中南建设、*ST美雅、诚志股份(14.56,-1.06,-6.79%)、鑫茂科技(13.65,0.61,4.68%)、攀钢钢钒等;有8笔涉及到了整体上市,其中盘江股份(33.89,0.00,0.00%)、金岭矿业、攀钢钢钒、顺发恒业(15.27,-0.08,-0.52%)等公司在整体上市的同时还涉及了大股东的资产注入。
从行业的角度分析,产业景气度回升、资金需求增大的行业中,上市公司的融资意愿正在增强。比如近期受到商品房价格上涨和销售面积增加的影响,房地产上市公司投资和融资需求大幅增长。7月份再融资规模最大的是保利地产,该公司向实际控制人中国保利集团公司等8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33167.5万股,募集资金80亿元;首开股份(27.00,0.00,0.00%)向7名特定投资者以13.96元/股非公开发行33995万股A股,募集资金47.46亿元。
据记者观察,由于定向增发不直接向市场要钱,且往往能增厚上市公司资产和业绩,因而历来受到投资者青睐。*ST亚华、鑫茂科技、盘江股份、顺发恒业等资产注入公司年内股价已经连番数倍,尤其是顺发恒业只因定向增发,股价上涨超过2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