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新IPO催生股市六大新生态

[日期:2009-06-21] 来源:  作者: [字体: ]
 算上本周的IPO第一单三金药业,目前已过会待发的33家公司总共拟发行144亿股股票(详见A15-A18版)。尽管在绝对数量上,这相对于A股近2.5万亿股的总规模只是沧海一粟,但已足以引发资本市场的蝴蝶效应。

  经理财一周报记者调查,本次IPO重启后,大盘节奏、市场估值、股票开户数、各类理财产品、甚至存款层面均将出现微妙变化。站在新IPO时代的起点,资本市场将步入一个崭新的生态系统。

  大盘节奏:

  冻结期间,未必下跌


  从近期盘面来看,IPO对市场的影响显而易见。5月22日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方案开始向社会征求意见时,市场已连续三天下跌;而6月11日指导意见正式实施后,大盘也在当日出现一个阶段高点。与此同时中粮地产(000031)、中海海盛(600896)、中信证券(600030)等IPO热门概念股却接连上涨。

  短期来看,IPO对市场资金确实将起到分流影响,不过单个账户千分之一打新上限的指导意见使得实际“抽血”程度将小于以往。根据理财一周报的测算,目前33家已过会公司拟融资额大约760亿元,而截至本周四,今年已新发了51只非货币型基金,募集资金超过1150亿元,考虑到IPO启动初期往往融资量不会太大,因此市场担忧的扩容压力暂时并不大。

  目前市场的主流观点是, IPO重启将不会改变市场趋势,本周大盘在IPO启动的背景下也出现上涨,可见IPO对投资者的心理影响正在淡化。但需要指出的是,IPO重启后,市场的微观节奏将呈现出一条博弈主线,即打新资金冻结期间大盘可能反而出现上涨。

  根据理财一周报本周对380位股民的调查,目前明确表示不打新股的股民只有11.6%,而明确表示会抛售手头股票用于打新或炒新的投资者也有四分之一之多。一旦有新股进入申购日,可以预见市场资金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将倾囊而出蜂拥网上申购,甚至抛出二级市场股票。不过,投资者可不要以为这就意味着大盘的下跌。

  市场需要逆向思维,投资者眼中的风险或许正是主力的机会。目前深交所申购新股将冻结资金3天,而上证所则是3天或4天,拥有大笔资金的机构,受制于打新上限的规定,大可在三四天的冻结期发动行情,让打新者踏空。一旦打新资金解冻,市场认为资金回流而滋生乐观情绪时,主力反而可以从容“出货”。

  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最为典型的是2007年10月26日,此前大盘刚从6124点跌至5500点附近,当日中国石油(601857)招股,冻结网上资金2.58万亿元,但大盘神奇止跌收阳,并在之后3天继续上涨,不过10月31日打新资金解冻后,大盘开始了一路下跌。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2006年6月23日中国银行(601988)、2007年4月19日中信银行(601998)、2008年2月26日中国铁建(601186)的申购日。

  可见,IPO重启后,投资者可能反将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市场估值:

  水涨船高,不必急抛


  IPO重启也有望改变市场估值。目前2800点附近A股市场的平均市盈率(TTM,下同)和市净率分别达到25倍和3倍,尽管从历史角度看仍然不高,但估值低的大多为权重蓝筹股,市场的局部泡沫已然不小。经理财一周报记者统计,截至本周四A股市盈率超过50倍的股票多达553只,占了所有A股的三分之一,另外还有361只股票市盈率为负,市场近六成股票的市盈率非常混乱。

  而从2006年新老划断后的新股发行摊薄市盈率来看,近3年来的中值为28.58倍,基本和目前市场的估值水平相当。

  这显示出,目前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估值基本相当,IPO具备启动的条件,更重要的是,目前高估的股票不少,新股上市后,与其业务或概念相似的已上市股票将引来价值纠正的机会——低者可炒,高者可弃。如此,将有助于挤压目前市场局部的泡沫。

  近期受招商证券和中国建筑可能IPO的影响,A股券商股和建筑、地产股出现一轮飙升。需要提醒投资者,市场历来有炒新的习惯,新股上市后容易获得高溢价,相关板块也往往出现联动,但如此的交易型机会实难把握,建议投资者对于此类联动的机会,不要追高,宜见好就收回避泡沫(详见A19版)。

  另外,由于目前市场刚从熊市中走出,新股上市后定位或相对合理,跑出中长线牛股的概率也较大。上轮牛市中,中国国航(601111)就是个典型例子,其短暂破发后上涨了10倍多。当然,这也需要投资者细读招股说明书,明辨良莠(详见A12版)。如果市场整体继续向好,新股的估值也会逐渐水涨船高,如果质地良好的新股开盘首日定价相对合理,中签的投资者立即卖出未必是最聪明的办法(详见A14版)。

  股民开户数:

  打新开户,暗流涌动


  本次新股发行改革指导意见规定投资者网上申购上限不能超过网上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本周三上证所在《沪市股票上网发行资金申购实施办法》中明确了这一点,而深交所则表示“不得超过主承销商在发行公告中确定的申购上限”。

  从理论上说,这将有利于中小资金提高新股中签率,束缚大资金的手脚。以33家拟IPO公司发行股数的中值4000万股来算,如果网下申购25%或1000万股,则新股单一账户网上申购的千分之一上限为3万股,以2006年新老划断后起IPO发行均价10元计算,打新上限为30万元。

  因此,如果不考虑在深交所IPO公司的承销商把申购上限定在千分之一以上这样的情况,则资金量超过30万元的投资者将常常面临资金“闲置”的问题。根据理财一周报对380位股民的调查,其中市值和资金总量超过50万元的达到了3.7%,而目前中国股民至少有6000万,以此比例计算,可能200万以上的股民都将面临打新资金闲置的问题。

  不过,投资者仍然可以利用一些合理方法来进一步提高中签率(详见A13版),其中,用家人的身份证开户是最容易实现的方法。尤其对于资金量大的投资者,多一个账号,就多一倍机会。可见,A股市场有望迎来旨在打新的“非常规”开户潮。

  从中登公司本周公布的上周股票账户开户数来看,6月8日~12日共有32.85万户投资者开户,这一数字创下了7周来的最高值。不过从理财一周报记者对部分证券营业部的采访来看,目前开户数的回升可能还只是市场回暖的表现,未必都是冲着打新而来。

  国信证券上海北京东路营业部业务主管张敏告诉记者,“近期并没有发现开户量大量增加的情况,也许股民觉得打新股的收益率可能并不高。”国海证券上海南泉路营业部客户经理邹春梅也表示:“近期并没有发现有投资者为了增加打新账户而开户的现象”。

  国海证券分析师徐旭东向记者表示:“这种方法还是有一定风险,毕竟是要把钱放到别人账户里去了,除非是关系很近或很好的亲戚朋友。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在千分之一的上限太低,大资金根本用不完钱。”不过,长江证券深圳某营业部的客户经理告诉记者,他们近期在拓展客户时,已经把打新股作为一个卖点。

  打新产品:

  神话难现,舍大追小


  2006、2007年的牛市中,不少具有打新功能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超过20%,随着IPO的重启,沉寂许久的银行、券商等机构的打新产品也有望再现江湖。

  东亚银行市场部人士向记者表示,他们“近期确实在设计这方面的产品”,而一些内资行的人士也向记者表示,一旦IPO开闸,这方面的产品一定会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记者,他们银行本来就有一款打新理财产品,近期“会根据新股发行的实际情况组织签约客户打新股”。

  券商方面,国海证券的邹春梅向记者表示,近期国海证券资本管理部有可能也会推出打新型的集合理财产品。

  不过,目前打新产品更多的仍处于准备期,在售的并不多。记者来到工商银行上海闻喜支行,该行客户经理李雯倩表示,目前该行并无打新股的理财产品。而浙商银行上海分行办公室的黄琦则告诉记者,该行暂时还没有推出打新产品的计划。

  另外,此次IPO新规规定机构对一只股票只能选择网下或者网上一种方式进行申购,弱化了机构打新的资金优势,打新产品的收益率至少短期内将“今非昔比”。而从产品规模的角度看,千分之一网上打新上限也将限制机构资金的利用率,规模偏大的打新产品收益率可能不会太高,这是和过去的一个本质区别。

  某市场人士向记者表示,规模超过1亿元的打新产品基本不用考虑,小规模产品的收益率相对会更高。

  基金打新:

  直面大考,偏爱网下


  这次IPO申购新规对大资金确实是一次考验,尤其是对基金。以往同时网上网下申购将基金的规模优势发挥到极致,具有打新功能的债券型基金也获益良多,但此次IPO改革显然切中了他们的要害。那么规模庞大的基金又会如何把握新股的机会呢?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机构人士表示:“对正规的公募基金来说,打新收益率下降是肯定的,他们也没有办法随意新开户;但对私募基金来说,最多多开几个公司就是了。” 相对于擅打擦边球的私募而言,公募基金只能在申购策略上下工夫了。

  中海基金对理财一周报表示:“理论上,网下中签率相对较高。对参与网上还是网下,我们会视具体发行规模和网上网下发行配比而定。另外,由于网下有禁售期,我们还将对发行价格、上市公司质地等进行综合考虑、具体公司具体分析后决定参与网上或网下申购。”

  光大保德信基金则表示:“一般会采取网上申购的方式。在新股申购方面,光大保德信的投研团队首先会对该股票的资质进行判断,对于值得参与申购的新股,再根据各相关基金的现金流状况进行申购安排。”

  汇丰晋信的投资董事阎冀则称:“基本上就考虑采用网下的申购方式。由于有了锁定期限制,所以对申购的个股会有一个较深入的调研和预期的价值判断,而不会只看到一、二级市场可能的差价。由于网上申购有千分之一的限制,所以不管股本如何的新股,网上中签的概率都已经低到对基金净值的影响是忽略不计,所以基本不会分不同的申购策略。”

  可见,新IPO时代基金对于新股将更加注重研究,以此决定申购策略,并开始淡化一、二级市场的差价利润,大规模基金的打新收益率可能很小。

  银行存款:

  蚂蚁搬家,暂时稳定


  2007年10月到2008年4月的打新热潮中,曾有中国中铁(601390)、中国铁建(601186)、中煤能源(601898)、中国石油(601857)、中国太保(601601)、中海集运(601866)、金钼股份(601958)、紫金矿业(601899)8只股票的网上申购资金超过2万亿元,超过了居民存款总量的十分之一。

  根据理财一周报对380位股民的调查,目前明确表示将动用银行存款打新股的股民近四成,另有近四成表示将视情况而定,而明确表示不会的仅两成多。可见股民打新的热情有望卷土重来。

  不过,类似2007年银行存款大量流入打新市场的状况目前还不明显。某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人士向记者表示,近期办理三方存管业务的客户基本保持平稳,但因为近期很多客户随着股市回暖,投资股票的意愿相对年初有所增强,因此有不少客户将资金转到证券账户,不过这究竟是因为IPO重开还是市场回暖,还需要进一步分析。

  有银行人士表示,目前银行的存款业务主要来源还是企业,而企业不少存款都是一年以下短期的,所以,也不能就此判定现在就存在银行存款活期化的趋势。工商银行的李雯倩也表示,近期存款活期化的趋势不明显,不过办理第三方的客户确实比较多,想打新股的人的确有。

  总体来看,IPO的重启使得市场不再波澜不兴,面对新IPO生态,你准备好了么?


阅读:
录入: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表示中国经济明年全面复苏
下一篇:深圳原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