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刚:改革发行制度 考虑用新方式重启IPO
2009年04月18日07:12 中国证券报 王婷卢铮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17日晚在博鳌“资本市场:走出危机的阴影”分论坛上透露,近期将陆续发布创业板的一些配套规则。此外,将随着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考虑用新的方式来重启IPO。
姚刚指出,近期颁布的创业板配套规则包括另行设立独立的发审委员会,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对创业板的保荐人要求的相关征求意见稿也会公布;而深交所近期也可能很快公布创业板的上市具体规则,比如在股份限售规则和退市制度上会做一些制度性安排。
在谈到创业板对中小企业融资功能时,他表示,中国直接融资规模是间接融资规模的10%,今年流动性比较好,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悬殊比重很大,改变这两者的比例失调是改善资本市场结构的重要任务。尽管能上市的企业是少数,但促进中小企业上市,能促使中小企业提升自己,带动PE和VC进入整个行业和产业链。“不能看有多少企业在创业板上市,而要看其带动和示范效应。”姚刚说。
在谈到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和IPO重启时,姚刚指出,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一定要恢复,但目前新股发行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随着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将考虑用新的方式来恢复IPO。
他还指出,总体来看,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资本市场影响相对有限,我国资本市场的风险还是处在可控的程度。比如中国的证券公司在境外投资银行出了很大问题的同时,由于经过了三年的综合治理,风险控制和风险防范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目前,这些公司并未参股欧美的那些出问题的金融机构,也没有投资相关证券;另外,即使在香港设了子公司,开展了一些资产管理业务的证券公司,投资也是少量的。投资美国国债和在美国上市公司的股票以及很小一部分股指期货,损失是非常有限的。我国期货公司目前还没有自营业务,在香港设立的子公司也没有投资美国证券公司的金融衍生产品。总体来看,我国证券和期货的金融机构受到危机直接影响也是比较小的。
他还表示,有一些QDII产品可以投资海外市场,目前已批准了26家基金公司和9家证券公司的资格,投资主要集中在股票和股票型基金。这些投资风险主要存在于市场下跌的系统性风险中,并没有受到次贷产品这类的崩盘式的影响。
在上市公司的业绩方面,姚刚坦言其有一定程度的下滑,有一些上市公司从事航油等境外金融衍生品,损失比较大,但这只是个别行业的个别现象。总体来看,上市公司境外投资规模还是有限的,受影响不是很大。他将这种影响总结为短期的,而长期影响估计不会大。
姚刚认为,经济复苏迹象较为明显,而资本市场已对当前经济状况有提前反应。到今年3月底,上证和深证指数已比年初分别上涨了30.34%和41.71%。在全球主要股指中,A股涨幅都是靠前的,其长期向好的趋势并没有改变。作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证券市场现在做出的合理反应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