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证券网 2009-02-10 07:45
1月CPI、PPI今日公布 CPI或现九连阴
国家统计局今日将公布1月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增幅和PPI(工业品价格指数)增幅数据,两个数据都可能继续下滑,但会因春节因素而出现降速放缓态势。CPI增幅可能下滑至1%以下,而PPI增幅可能徘徊于-4%~-2%。
通缩风险仍存
市场普遍预期1月CPI增幅可能仅维持在0.5%~0.6%。道琼斯新闻社昨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1月CPI增幅将超过市场预期,约为1%,放缓幅度不是很大,主要因为始于1月末的春节
农业部发布的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和"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1月均出现环比上升态势,显示食品价格在春节因素作用下环比回暖。由于去年1月基数较高,两大指数同比继续走低。由于食品占CPI比重约30%,CPI走势与食品价格一般保持高度一致,所以1月食品价格走势决定1月CPI增幅将继续下滑。
PPI方面,中国物流与采购协会发布的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数据显示,在经济刺激作用下,企业新增订单增加带动生产指数回升,并带动采购量明显上扬,进而导致购进价格指数继续回升。不过,由于PMI的新增订单、生产指数、采购量指数和购进价格指数仍低于50%,继续处于萎缩区间,决定1月工业品价格相对去年通胀时期的高基数仍处于下滑通道,但环比跌幅将缩小。
去年12月的CPI增幅和PPI增幅分别为1.2%和-1.1%,如果1月继续下滑,则将分别出现连续9个月和5个月的回落,这也意味着通缩风险继续迫近。经济学判断通缩的一个标志是,物价指数进入负区间并在一定时期内维持。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在最近的报告中表示,中金维持今年经济增长7.3%~8%、PPI和不含食品的CPI增幅分别为-6%和-0.8%的判断。
哈继铭认为,一旦出口下滑,长期投资和消费比重失衡导致的产能过剩,将使通缩压力更为严峻,狭义的"去库存化"(即降低产品库存水平)较易实现,但广义的"去库存化"即消化过剩产能则较为困难、历时亦久。
预测分歧依然
对今年的CPI走势,经济学家仍然存在不同见解。
国家统计局下属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去年底进行的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显示,86%的受访经济学家认为今年CPI增幅将较去年下降,今年CPI增幅预测均值为2.5%,处于正区间。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最近表示,单凭PPI增幅负增长不足以确认通缩。通缩是货币问题,由于货币投放过少而导致物价下跌。PPI增幅下跌并非货币投放过少引起,前期全球流动性过剩造成很多商品和服务价格疯狂上涨,价格下跌是对过快上涨的矫正,是朝合理方向的回归。即便今年CPI增幅出现负增长,也不意味着出现通缩问题。
亦有经济学家表示出对未来通胀的担忧。
为应对经济下滑,各国政府纷纷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基础货币投放。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在近期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内部研讨会上表示,要关注4万亿元投资计划所积累的货币风险,警惕货币过度投入对未来形成的通胀压力。
去年后两个月,银行信贷均强烈反弹,去年12月贷款同比增幅达到近19%。有迹象显示,今年1月临近春节前夕,各大银行仍加紧放贷。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认为,1月将出现更大的贷款增幅。
王庆也强调,当前的信贷急速增长可能不具有可持续性,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信贷增长反映的是经累积的对短期流动性资金的需求释放。未来几个月贷款增长会见顶,贷款增长将降至合理水平,这有助于减少对信贷增长过快可能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的担忧。 (第一财经日报)
开年数据今出炉 1月CPI或创新低
今日,国家统计局将揭晓今年1月份的CPI与PPI数据。继去年下半年这两项数据双双走低后,通缩阴影一直笼罩市场。目前据市场普遍预期,1月份我国CPI尚能保持1%以下的同比正增长,而PPI则将继续扩大负增长的空间,
预测1:两指数继续回落无悬念
如果不出市场所料,两个价格指数的回落空间基本已无悬念。大部分机构对CPI的同比增幅预测空间降至0到1%之间,对PPI的同比增幅预测徘徊在负3%左右。
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们预测1月份的CPI将同比上升0.6%~1%之间,PPI将出现2.5%~3%的负增长。"
高盛亚洲昨日亦发布报告表示,CPI同比增幅为0.5%左右,PPI则会降至负3%。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则指出,1月份PPI将出现0.5%到1%的环比下跌;但相对于去年年底PPI连续数月大幅走低的态势,1月份PPI的下跌速度会减慢。
但通货紧缩的忧虑并没有减少。鲁政委表示:"从3月份起,CPI同比增幅可能将出现负值,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通缩。"目前,大多数机构仍然维持去年下半年作出的我国今年将出现通缩的预测。"1月份的春节效应,并未让我们发现需求市场有哪些乐观的信号。"鲁政委说。
预测2:进出口增速急跌难止
近日,相关部门还将陆续发布我国1月份进出口增速数据,以及M2增量数据。鲁政委预测,1月份,我国出口将出现19.7%到23.7%的负增长,进口将出现36%到38%的负增长,顺差将保持在300亿美元。
高盛亚洲认为我国1月份进出口下滑的情况更为明显。其昨日发布报告称,1月份我国进口同比增幅将降至负42%,而出口也将出现25%的负增长。
鲁政委另外表示,目前我国维持较高的顺差水平,对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有利。如果我国想抓住机会收购国外优质资产的话,那么运用增量外储比动用存量外储更安全。
预测3:二季度有望下调存准率
此外,即将发布的M2增量数据将维持稳定态势。高盛亚洲报告指出,1月份我国信贷投放增长和货币供应量都将保持去年年底的强劲态势。预期人民币贷款余额将同比上升20.5%,M2供应量将同比提高18.3%。鲁政委预测,M2的同比增幅将保持在17.1%到18%之间。
目前,中金公司认为,信贷投放增量稳定在高位,会降低央行继续推行宽松货币政策的压力。兴业银行也认为央行将不会在两会前继续降息。
但进入二季度后,鲁政委预测,央行有可能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历程。到今年下半年,准备金率甚至会出现破10的可能。
同时,针对1月份货币供应和信贷增长,高盛亚洲预计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幅将从去年12月的18.8%升至20.5%的高位,M2货币供应量同比增幅的反弹程度可能相对较小(从去年12月的17.8%略升至18.3%),主要原因在于净外汇流入相对较少以及上年12月财政存款的扭曲效应消失。(每日经济新闻)
周小川暗示不降息:利率非货币政策唯一手段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8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央行将根据具体经济情况采用不同货币调控手段,并非单靠利率调整这一种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去年降息5次,将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及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分别降至5.31%及2.25%。2008年11月、12月国内金融机构的月新增贷款额分别为4769亿元与7718亿元,增势迅猛。更能反映资金活跃度的M1也同时出现了积极改变,2008年12月M1同比增速为9.06%,改变了此前7个月连续下滑的格局。还有消息称,1月份金融机构贷款预计超过1.2万亿。有分析人士认为,银行信贷的超预期反弹,流动性复苏迹象显现,暂时降低了货币政策继续加力的必要性。
此外,上周央行利用央票发行和正回购双管齐下,实现超过200亿元的正回笼,这也是今年来公开市场一周流向第一次出现净回笼,或显示央行判断目前市场的流动性较为充裕。(中国证券报)